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立忠

作品数:9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皮瓣
  • 3篇铸型
  • 3篇解剖学
  • 2篇动脉
  • 2篇心脏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铸型
  • 2篇营养血管
  • 2篇神经营养
  • 2篇神经营养血管
  • 1篇蒂皮瓣
  • 1篇血供
  • 1篇血管分支
  • 1篇一体化
  • 1篇一体化教学
  • 1篇一体化教学模...
  • 1篇隐神经
  • 1篇隐神经营养
  • 1篇隐神经营养血...
  • 1篇人体解剖学

机构

  • 9篇长春医学高等...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白求恩医科大...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作者

  • 9篇张立忠
  • 5篇马玉祥
  • 4篇杨铭
  • 3篇周晓辉
  • 2篇胡金秋
  • 2篇于翠萍
  • 2篇于翠萍
  • 1篇桑翠
  • 1篇汲军
  • 1篇陈小敏
  • 1篇李幼琼
  • 1篇吕衡发
  • 1篇宋宇
  • 1篇杨茂有
  • 1篇王玉发
  • 1篇黄梅
  • 1篇牛灵芝
  • 1篇许淑霞
  • 1篇林方思宇
  • 1篇刘铁英

传媒

  • 3篇中国解剖学会...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长春中医学院...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国保健营养...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199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小腿内侧皮瓣的解剖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阐明成人小腿内侧皮支的血供来源、分区及特点,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0侧新鲜成人小腿标本利用血管铸型后行分层碱腐蚀,用游标卡尺和坐标纸法获取各项数据,观测成人小腿内侧皮支的来源、浅出点、分布、吻合及供血区的面积。结果:小腿内侧皮肤上1/3的血供主要来自隐动脉,并与膝下内侧动脉和胫后动脉肌间隙支吻合;中1/3的血供主要来自胫后动脉肌间隙支,并与胫前动脉和腓动脉的肌间隙支吻合;下1/3主要来自胫前动脉的内踝前动脉和胫后动脉的踝上支。成人小腿内侧皮肤的血供来源丰富,它们相互真性吻合成明显的血管链,并与隐神经伴行,可以看似为一条完整的动脉。成人内踝与胫骨内侧髁的距离为(33.5±0.5)cm(28~37cm),大多数皮支分布在距内踝尖20cm范围内,占总数的80%,在一定的范围内的皮支数目越少,则皮支的平均管径越粗。结论:以隐神经营养血管链为轴截取筋膜蒂皮瓣,旋转点可设计在内踝后缘与胫骨内髁的连线上任意一点,用于膝周、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杨铭胡金秋于景龙张立忠庞振英汲军
关键词:隐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
心脏血管铸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张立忠周晓辉于翠萍马玉祥
合谷穴的局部解剖学研究
于翠萍周晓辉张立忠马玉祥
外踝后穿支的解剖研究与皮瓣设计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腓动脉终末支在外踝后间隙内发出的皮肤穿支及其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供血作用。方法:通过20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标本的制作,观察测量腓动脉终末支发出皮肤穿支的分支、分布及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链的吻合情况。结果:腓动脉终末支为外踝后动脉和跟外侧动脉,其中外踝后动脉外径为(0.7±0.2)mm,参与外踝血管网的组成;跟外侧动脉外径为(1.1±0.2)mm,参与跟网的组成。两者在外踝后间隙内共发出2~5条皮肤穿支(直径0.1~0.8mm),它们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之间存在丰富的吻合,其中总可寻找到1~2条大于0.5mm的皮肤穿支,可作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血供来源,它是皮瓣选取和设计的解剖基础。结论:外踝后穿支位于外踝后间隙内,位置相对恒定,由于吻合丰富,供血区域较大,可设计以外踝后穿支为远端蒂的腓肠神经筋膜皮瓣,将旋转轴点下移至外踝尖上方1~2cm,降低了"无效"折叠的距离,适用于治疗足踝远侧端的皮肤软组织缺损。
刘铁英杨铭胡金秋张立忠马玉祥王玉发
关键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
解剖学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改革解剖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方法:在我校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中实行理论课与实验课有机结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结果:新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宋宇杨铭张立忠
关键词:解剖学一体化
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血供铸型标本的设计与制作
马玉祥周晓辉杨铭张立忠
肝、门静脉的三维重建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1999年
李幼琼苏略董国军吕衡发叶剑桥张立忠杨茂有
关键词:肝静脉门静脉三维重建门静脉高压
“参与式”教学方法在解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11年
随着我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在解剖教学中成为了一个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参与式教学是通过设置问题,建立学习激励机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实验课教学方法,可以极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于翠萍张立忠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方法
心脏血管铸型的制作与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心脏血管铸型技术对临床冠心病的诊断与分型、心肌梗死的定位、心脏搭桥手术和心血管造影术等的指导意义。方法选用新鲜成人心脏30个,采用左右冠状动脉起始部插管、分色灌注的方法,运用过氯乙烯结合牙托材料的复合填充剂制作冠状血管的铸型标本。结果①铸出冠状血管铸型标本血管饱满、色泽艳丽、清晰直观,可以清楚地显示出冠状血管和开口于心腔内的血管走行、分支、分布及血管的立体构筑,并能保留原有的形状,较真实地反映血管的内径,为我们选用配型血管提供了客观的解剖学数据。②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起始处的外径分别为(4.16±1.31)mm和(4.07±1.46)mm,二者末端分叉处的外径分别为(4.74±1.52)mm和(4.52±1.33)mm;旋支与前室间支起始处的外径分别是(3.26±1.04)mm和(3.10±1.05)mm。左冠状动脉与前室间支,左冠状动脉与左旋支,两两形成的夹角分别为(171.0±5.0)。和(114.0±4.4)。结论①左、右冠状动脉分叉处常形成一膨大,这不利于左、右冠状动脉内安放支架的稳定。②冠心病左旋支内扩管与安放支架时,相对前室间支的扩管与安放的支架外径大。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分叉处的病变增加了手术的难度。③左冠状动脉与左旋支的夹角小于左冠状动脉与前室间支的夹角,提示对左旋支的介入治疗或是管内支架的安放要比前室间支的难度大。④心大静脉横跨前室间支、左旋支两动脉之间,与动脉的位置关系复杂,没有一定的明显规律,特别是心大静脉突向左冠状动脉分叉处,形成角静脉。因此,当此角邻接左冠状动脉分叉处时,在施行主动脉和二尖瓣替换手术时宜加注意,避免损伤。
张立忠马玉祥黄梅于翠萍汪华阳许淑霞牛灵芝陈小敏桑翠林方思宇
关键词:血管铸型冠状动脉血管分支解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