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对该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34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肠溶阿司匹林、胞二磷胆碱、甘露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61%(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组为(11.42±2.39)分,对照组为(16.39±2.71)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观察组上下肢分别为(56.11±6.17)分、(24.58±3.52)分,对照组分别为(44.38±5.52)分、(18.28±2.81)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Barthel评分,观察组为(71.27±6.59)分,对照组为(58.52±5.47)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炎性因子IL-6、TNF-α、CRP水平分别为(12.05±2.18)pg/mL、(2.38±0.42)ng/mL、(4.31±1.02)mg/L,对照组分别为(15.39±2.62)pg/mL、(3.47±0.57)ng/mL、(7.37±1.52)mg/L,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67例中,针刺后1例出现心慌、出汗症状,1例患者出现肢体痉挛症状,均对症处理好转。结论: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其肢体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 彭红霞张伟杨怡罗忠纯朱俊平何虹王雪黄仁飞
- 关键词:针灸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 穴位注射法治疗妇女外阴白色病变40例被引量:4
- 2002年
- 魏琼张伟
- 关键词:外阴白色病变穴位疗法水针
- 电针联合早期肠道营养支持治疗腹腔镜术后胃肠麻痹28例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早期肠道营养支持治疗腹腔镜术后胃肠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乐山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腹腔镜术后胃肠麻痹患者,按照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必要的早期肠道营养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选双侧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连续波频率2 Hz,留针30 min。1 d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3 d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4例,显效8例,好转5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6例,好转9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71.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自觉腹胀程度评分、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方面对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电针联合早期肠道营养支持治疗腹腔镜术后胃肠麻痹疗效确切。
- 何虹杨怡罗忠纯张伟朱俊平王雪彭红霞陈帅
- 关键词:电针腹腔镜手术早期肠道营养
- 穴位注射夹脊穴加电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比较穴位注射夹脊穴加电针与单纯用电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穴位注射加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其止痛、止疱、结痂及减少后遗症方面的效果亦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注射夹脊穴加电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 朱俊平张伟杨怡杨定彬
- 关键词:带状疱疹针灸疗法穴位注射夹脊穴
- 以电针颈夹脊穴为主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被引量:26
- 2018年
- 目的观察电针颈夹脊穴为主配合吞咽康复训练与单纯吞咽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中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脱落1例。两组患者均在病情稳定后行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吞咽康复训练前接受针刺治疗,选穴以颈_(2-6)夹脊穴为主,配风池、廉泉,电针选断续波,频率5 Hz,留针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5 d后休息2 d,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后分别根据洼田吞咽能力评定记录吞咽能力分级,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2周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以电针颈夹脊穴为主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安全、有效,且疗效优于单纯吞咽康复训练。
- 何虹张伟朱俊平彭红霞王雪廖锡敏
- 关键词:中风并发症电针夹脊断续波吞咽障碍
-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不同针灸方法疗效观察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探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19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5例)、对照组(72例)。观察组采用穴位注射配合温针治疗,穴取翳风、完骨、下关、牵正、太阳为主;对照组采用电针疗法,穴取翳风、阳白、下关等,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痊愈率76.0%、总有效率100.0%,优于对照组的48.6%、86.1%(均P<0.01)。结论:急性期面瘫采用穴位注射配合温针疗法有助于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
- 杨怡张伟朱俊平
-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急性病水针温针疗法
- 浅谈电针围刺加温针灸治疗腱鞘囊肿
- 2023年
- 通过与常规电针治疗对比,观察分析电针围刺加温针灸治疗腱鞘囊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针灸科收治的52例腱鞘囊肿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后,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围刺加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囊肿局部进行围刺,针尖穿透囊壁,直至囊肿基底部,加用电针2组,选用疏密波,以患者耐受为度,最后在囊肿中央施温针灸,出针时摇大针孔;对照组在囊肿局部进行针刺,加用电针2组。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次30min,5次为一疗程,1~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6个月后进行随访。结果 治疗组治愈21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15%,复发率7.69%。对照组治愈14例,好转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4.62%,复发率34.6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围刺加温针灸治疗腱鞘囊肿疗效显著,不易复发。
- 彭红霞张伟罗忠纯杨怡王依宁
- 关键词:腱鞘囊肿围刺电针温针灸
- 针灸分期治疗面肌痉挛临床观察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验证针灸分期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寻找治疗该病的较佳治疗方式。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分期治疗组(50例)、针刺组(50例)、西药组(40例)。分期治疗组按患者病程长短分为早、中、晚3期,每期釆用不同药物进行穴位注射配合温针治疗。针刺组釆用常规针刺留针1 h治疗。西药组口服卡马西平片,每次0.2 g,每日3次。3组治疔疗程结束后,随访半年无复发或加重,按Cohen、Albert痉挛强度分级评估疗效。结果分期治疗组、针刺组、西药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6.0%(28/50)、14.0%(7/50)、20.0%(8/40)。分期治疗组完全缓解率明显优于针刺组和西药组(户<0.05)。分期治疗组、针刺组、西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50/50)、70.0%(35/50),60.0%(24/40)0分期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针刺组和西药组(尸<0.05)。结论分期治疗面肌痉挛方法疗效显著。
- 杨怡张伟朱俊平彭红霞
- 关键词:面肌痉挛针灸疗法温针疗法随机对照试验
- 针灸分期治疗面肌痉挛临床观察
- 目的:验证针灸分期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寻找治疗该病的较佳治疗方式.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分期治疗组(50例)、针刺组(50例)、西药组(40例).分期治疗组按患者病程长短分为早、中、晚三期,每期采用不同药物进行穴位...
- 杨怡张伟朱俊平彭红霞
- 关键词:面肌痉挛针灸西药随机对照试验
- 不同针灸方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观察不同针灸方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配合温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两组均在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94.0%,对照组分别为38.0%和8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时间比对照组快(P<0.01);治疗组半年随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注射配合温针较电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具有见效快,疗效好,复发率低的优势。
- 朱俊平赵韵韵杨晓虹杨怡张伟
- 关键词:针灸疗法水针温针疗法颞下颌关节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