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永胜

作品数:29 被引量:156H指数:7
供职机构:吉林省地质调查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天文地球
  • 5篇生物学
  • 2篇矿业工程

主题

  • 6篇地质
  • 6篇北部
  • 5篇岩石
  • 5篇侏罗世
  • 5篇西藏北部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地球化学特征
  • 4篇三叠
  • 4篇山岩
  • 4篇蛇绿岩
  • 4篇石地
  • 4篇年代学
  • 4篇绿岩
  • 4篇火山
  • 4篇火山岩
  • 4篇构造环境
  • 3篇地层
  • 3篇地质意义
  • 3篇岩带

机构

  • 29篇吉林省地质调...
  • 4篇吉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宿州学院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吉林省区域地...
  • 1篇吉林省国土资...
  • 1篇山东省地质矿...

作者

  • 29篇王永胜
  • 11篇曲永贵
  • 10篇郑春子
  • 9篇张树岐
  • 6篇王忠恒
  • 6篇刘振宇
  • 5篇吕鹏
  • 4篇黄维平
  • 3篇冯德臣
  • 3篇李庆武
  • 3篇李学彬
  • 3篇王春阳
  • 3篇孙永刚
  • 3篇孙永刚
  • 3篇张学海
  • 2篇李碧乐
  • 2篇李斌
  • 2篇臧兴运
  • 2篇郭安臣
  • 2篇李翱鹏

传媒

  • 8篇地质通报
  • 3篇吉林地质
  • 2篇世界地质
  • 2篇古生物学报
  • 2篇地层学杂志
  • 2篇黑龙江科技大...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黄金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青藏高原及邻...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5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藏北永珠席状岩墙群的发现——海底扩张的证据被引量:9
2005年
新发现的永珠席状岩墙群位于西藏北部班公错-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永珠席状岩墙群规模之大、结构之完整在国内尚属罕见。岩石由蚀变辉绿岩、辉长岩和辉绿玢岩岩墙组成,向上与枕状玄武岩呈渐变过渡和侵入接触关系,发育有单侧或双侧冷凝边,具高CaO、Al2O3、MgO、FeO、Fe2O3,低TiO2、P2O5的特点,为亚碱性系列岩石。微量元素主要显示MORB的特征,部分判别图显示MORB和岛弧拉斑玄武岩(IAT)的过渡特征,推测可能产于弧后盆地环境。依据上覆放射虫硅质岩的时代和枕状玄武岩、岩墙群同位素年龄,确定永珠席状岩墙群形成的时间可能为中侏罗世—早白垩世。这一发现为中特提斯海时期古海底扩张提供了新的证据。
王永胜曲永贵王忠恒郑春子谢元和孙忠刚张宁克
关键词:海底扩张弧后盆地西藏北部
西藏久朗仓地区吐卡日组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2020年
西藏班戈县久朗仓地区新发现中生代珊瑚化石23个属种和层孔虫化石5个属。这些化石表明其所在地层的时代为晚侏罗世,因此不属于中泥盆统—下石炭统查果罗玛组和中二叠统下拉组。根据沉积特征与古生物特点,本次主要研究的地层应对比至侏罗系上统吐卡日组,岩性主要以碳酸盐岩为主,其上段夹碎屑岩,表明本套地层处于稳定的浅海碳酸盐台地环境,其中生物礁的发现表明吐卡日组也是措勤盆地一个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
侯召硕刘振宇孙继彬王永胜郭安臣李东泽纪占胜
关键词:措勤盆地化石
吉林中部早侏罗世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5
2021年
为明确古太平洋向欧亚大陆俯冲开始的时间,以吉林中部老少沟岩体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运用U-Pb同位素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等方法,研究其形成的构造环境。结果表明:老少沟岩体形成于早侏罗世,加权平均年龄为(176.3±1.1)Ma;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老少沟岩体为富硅、富全碱、高全铁、贫镁、钙、磷的特征,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岩体富集轻稀土,轻重稀土分馏强烈,微量元素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Th),亏损Sr、Ba元素和高场强元素(Nb、P、Ti)等特征,显示老少沟岩体为铝质A型花岗岩。吉黑东部和小兴安岭—张广才岭两条早侏罗世岩浆带分别显示了火山弧和弧后伸展的特征,研究认为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开始于早侏罗世,老少沟岩体形成俯冲背景的弧后伸展环境。
钱烨赵昌吉张涛张学海刘学生王永胜
关键词:A型花岗岩早侏罗世地球化学U-PB同位素
夹皮沟成矿带小北沟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2024年
小北沟金矿床地处夹皮沟成矿带中部,为石英脉-蚀变岩型金矿床。矿区赋矿围岩主要为高角闪岩-麻粒岩相斜长角闪岩,含金石英脉呈小而不连续的平行细脉或透镜体状产于NW向叠加于早期韧性剪切带之上的次级脆性剪切裂隙之中,其上、下盘旁侧及尖灭处发育少量低品位蚀变岩型(蚀变糜棱岩、片糜岩)矿体。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矿石中石英主要发育CO_(2)、富CO_(2)、含CO_(2)及气液两相四种类型原生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26.8~362.5℃,盐度(w(NaCl))为3.57%~11.95%,密度为0.65~0.91 g/cm^(3);成矿流体总体属中低温、中低盐度和低密度的富CO_(2)的CO_(2)-H_(2)O-NaCl体系,成矿压力为70~206 MPa,成矿深度约为9.8 km。包裹体O同位素δ^(18)O_(V-SMOW)值为10.8‰~11.3‰,H同位素δD_(V-SMOW)值为-102.8‰~-96.7‰,C同位素δ^(13)C_(V-PDB)值为-20.6‰~-8.3‰,反映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来源具幔源属性。矿石中CO_(2)和富CO_(2)包裹体CO_(2)相均一温度为-24.7~26.6℃,明显低于邻近其他矿床(如三道岔金矿床为21.9~29.7℃,二道沟金矿床为23.8~30.9℃等),暗示其成矿深度较深。小北沟金矿床的地质、流体包裹体和H-O-C同位素特征共同揭示该矿床属于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处于深大断裂的脆性区构造层次向韧脆性区构造层次过渡部位,深部仍应有一定的进一步找矿前景,但矿石类型可能由石英脉型转为构造蚀变岩型或蚀变糜棱岩型。
李斌李斌王永胜臧兴运王永胜刘振宇
关键词:成矿流体
西藏申扎县木纠错地区晚三叠世多布日组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7
2002年
吉林地质调查院在开展西藏自治区1∶25万多巴区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在木纠错西的申扎县多布日一带发现一套陆相—海陆交互相—滨浅海相地层,并采集到了珊瑚化石、海参化石、植物化石、介形类化石、腹足化石、藻类化石和孢粉化石等。根据这些古生物化石确定该套地层为晚三叠世沉积。从而首次证明了冈底斯—腾冲区永珠蛇绿岩带以南存在晚三叠世地层。这一发现为我国三叠系的划分对比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并为古特提斯海的演化历史,古地理轮廓的确定以及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变历史提供了新的资料。
张树岐曲永贵郑春子王永胜冯德臣
关键词:晚三叠世古地理珊瑚化石植物化石
西藏班戈县门当乡长给发现泥盆纪牙形刺
2019年
西藏班戈县门当乡长给的5个牙形刺样品,发现Ancyrodella lobata,Icriodus alternatus helmsi,Palmatolepis sp.,Polygnathus costatus,Polygnathus varcus等牙形刺,可以确定查果罗玛组的时代为中—晚泥盆世。
刘振宇黄维平王永胜陈壮任强王成源
关键词:牙形刺泥盆纪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塔仁本洋岛型玄武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被引量:33
2005年
塔仁本洋岛型玄武岩是中特提斯洋古洋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内构造混杂岩中局部有序部分的特殊洋壳残片。它以具有海底爆发相与远洋放射虫硅质岩相整合和大洋板内碱性玄武岩的构造环境为主要特征。它的发现丰富了班怒带的研究内容。
王忠恒王永胜谢元和孙忠纲鲁宗林曲永贵李存直姜雪飞
关键词: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构造环境古洋壳地质意义
藏北南羌塘陆块北缘毕洛错地区古近纪纳丁错组火山岩的特征及构造环境被引量:6
2008年
藏北南羌塘陆块北缘毕洛错地区古近纪纳丁错组火山岩由灰色安粗岩、深灰色安粗岩、深灰色杏仁状橄榄玄武岩(气孔发育,气孔充填物为石英、方解石等,致使杏仁状橄榄玄武岩岩石化学定名偏中性,故采用镜下定名)组成。其中,安粗岩的SiO2含量介于60.80%~61.83%之间,Al2O3含量介于16.30%~~17.22%之间,Na2O/K2O>1,MgO含量介于0.49%~1.42%之间。岩石轻稀土元素较富集,∑Ce/∑Y介于8.20~9.60之间,δEu介于0.70~~0.91之间,呈弱负异常。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纳丁错组火山岩形成于板内裂谷构造环境,其岩浆可能来自壳幔过渡带的部分熔融的物质,并与张性深断裂有关。根据样品K-Ar同位素年龄值32.60Ma,确定该火山岩的地质时代为古近纪。
谢元和王永胜郑春子李学彬王忠恒孙忠刚
关键词:古近纪
藏北色哇地区索布查组、曲色组岩石地层、层序地层、生物地层特征及三叠系与侏罗系界线被引量:8
2007年
对藏北羌塘盆地南缘色哇地区的三叠纪与侏罗纪地层进行研究,在下侏罗统曲色组之下发现了一套以灰岩为主的地层,建立了索布查组,该组下部产晚三叠世腕足类、双壳类、六射珊瑚,上部产早侏罗世菊石,因此确定索布查组地质时代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三叠系-侏罗系界线应在索布查组之内,三叠系与侏罗系可能为整合接触。
王永胜郑春子
关键词:岩石地层层序地层生物地层上三叠统下侏罗统
吉林中部大西山二长花岗岩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构造被引量:3
2019年
为揭示吉林省中部黄金村西部的大西山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的源区性质及构造背景,研究了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与岩石地球化学。结果表明,大西山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形成时代为172.7±2.0 Ma,即中侏罗世。该岩体富硅、铝,贫钙、镁、铁,属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右倾型,显示强烈的Eu负异常,微量元素富集Rb、K、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Ba、Sr等强不相容元素和Nb、Ti、P等高场强元素。大西山岩体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其形成背景可能为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时,吉中地区的弧后伸展加厚的下地壳部分熔融环境。高分异I型花岗岩与吉黑地区中生代矿床存在十分密切的伴生关系。
王聚胜孙永刚孙永刚靳皇玉王永胜
关键词:中侏罗世U-PB年代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