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房琴

作品数:13 被引量:72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冬小麦
  • 9篇小麦
  • 4篇施氮
  • 4篇种植密度
  • 4篇高产
  • 4篇超高产
  • 3篇氮量
  • 3篇冬小麦品种
  • 3篇施氮量
  • 3篇小麦品种
  • 3篇灌溉
  • 2篇氮代谢
  • 2篇作物
  • 2篇干物质
  • 2篇干物质积累
  • 2篇
  • 2篇超高产冬小麦
  • 1篇氮肥
  • 1篇氮素
  • 1篇氮素营养

机构

  • 13篇河北农业大学

作者

  • 13篇房琴
  • 10篇李瑞奇
  • 10篇王红光
  • 6篇李东晓
  • 5篇李浩然
  • 3篇李雁鸣
  • 2篇边大红
  • 2篇杜雄
  • 1篇孙红春
  • 1篇崔彦宏
  • 1篇高影

传媒

  • 4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现代农村科技
  • 1篇江西农业

年份

  • 4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5
  • 1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品种和灌溉模式对冬小麦耗水时空变化及产量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究冬小麦品种耗水时空差异对产量的影响,为筛选抗旱型品种以提高缺水地区冬小麦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试验,以沧麦6002(CM6002)和衡麦4399(H4399)2个试验品种作为主处理,每个品种下设3个水分处理:全生育期不灌水(W0处理)、春季灌一水(拔节期灌水,W1处理)及春季灌二水(拔节期和开花期分别灌水,W2处理),研究了不同品种冬小麦耗水时空差异对产量的影响。【结果】CM6002品种总耗水量、土壤贮水消耗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和H4399品种差异不显著,但阶段耗水量有较大差异。其中,播种期至拔节期,CM6002品种的土壤贮水消耗量、耗水量均高于H4399品种;拔节—开花期,CM6002品种的土壤贮水消耗量、耗水量显著低于H4399品种;开花期至成熟期,CM6002品种土壤贮水消耗量、耗水量要高于H4399品种,且在W1处理下2个品种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W0处理下,CM6002品种的120~200cm土层贮水的消耗量要显著高于H4399品种。W1、W2处理下,H4399品种在0~40 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显著高于CM6002品种,但120~160 cm土层显著低于CM6002品种。与H4399品种相比,CM6002品种降低了花前干物质转运量、转运率及对籽粒的贡献率,但增加了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对籽粒的贡献率。W0、W1、W2处理下,CM6002品种产量分别较H4399品种提高了2.7%、1.3%、3.2%。【结论】减少拔节—开花期耗水,增加播种—拔节期、开花—成熟期耗水和深层土壤贮水消耗量,有利于提高冬小麦产量。沧麦6002通过调控不同生育阶段及不同土壤层次的土壤贮水量,增加了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从而获得了较好的产量。
贾潇倩王硕房琴李瑞奇
关键词:冬小麦品种耗水特性干物质积累量
长期水氮措施调控冬小麦产量和土壤肥力的机制
【研究背景】保障小麦高产稳产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黄淮海平原小麦生长季内长期不合理施肥和滥用地下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和土壤养分不均衡,且存在地下水污染的潜在风险。这已经成为当前小麦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明...
李浩然王红光李东晓房琴何建宁吕晓康李瑞奇
关键词:冬小麦灌溉施氮土壤
推迟拔节水对冬小麦群个体结构特征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为了明确河北省限灌1水条件下推迟拔节水对小麦群个体结构和质量的影响,于2019-2020年以衡观35和藁优2018为供试材料,全生育期仅灌1水,设置3个灌水时期,分别在拔节期(T1)、拔节后6 d(T2)和拔节后12 d(T3)灌水60 mm,分析推迟拔节水后冬小麦个体结构、群体大小、冠层光分布、花后各叶层衰老以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灌水时期的推迟,两品种上三叶的长度和面积、穗长、株高、穗数、开花期至花后21 d的叶面积指数、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总截获率以及旗叶层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都呈降低趋势,但倒2叶及以下各层的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呈上升趋势。T2和T3处理冠层中下部叶片受光条件的改善显著延缓了叶片SPAD值的衰退,T1处理的倒2叶SPAD值在花后21 d时开始显著低于推迟灌溉处理,倒3叶、倒4叶和倒5叶SPAD值均在开花期时已显著低于推迟灌溉处理,T1处理叶片的早衰使其LAI在花后28 d时低于T2和T3处理。最终T2处理依靠较优的冠层光分布和个体叶片质量获得了最高的籽粒产量,藁优2018的T3处理产量也显著高于T1处理,但衡观35的T3处理因穗数过少,导致产量低于T1处理。拔节后6 d灌溉同步提升了小麦群个体质量,是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处理。
何璐李浩然李东晓房琴何建宁王红光李瑞奇
关键词:灌溉时期冬小麦
密度和施氮量对超高产夏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7
2015年
为明确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超高产夏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夏玉米品种农单902为研究材料,于2013年在河北省藁城市进行了密度(设5.25万,6.00万,6.75万,7.50万,8.25万株/hm^2共5个水平)和施氮量(300,375,450 kg/hm^2共3个水平)的二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和施氮量对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性状的互作效应不显著。同一施氮量下,随密度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和每公顷穗数逐渐增加,但收获指数、穗粒数、千粒质量逐渐减小,吐丝后干物质积累量、吐丝后干物质贡献率及产量则先增加后减少。密度对果穗秃尖长、穗粒数的影响最大,对穗行数的影响最小。同一密度下,随施氮量增加,各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除拔节期)、吐丝后干物质积累量、收获指数、籽粒产量及3个产量构成因素都是先增加后降低,以施氮量375 kg/hm^2最高。本研究条件下,以种植密度6.75万,7.5万株/hm^2,施氮量375 kg/hm^2的处理产量构成因素最为协调,获得了最高的产量,分别为12 797.3,12 425.5 kg/hm^2。
房琴高影王红光李瑞奇李雁鸣
关键词:施氮量夏玉米干物质积累
适应新农科发展的《农学概论》课程优化及教学方式探索
2023年
《农学概论》涉及作物学、农业气象学、植保、植物营养等多学科知识,理论内容范围广、实践性强,是农业院校非农学专业学生知农、学农的窗口。在河北农业大学作为农机、植保、资源与环境、农村区域发展等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经济管理、语言学、会计等非农学专业的公共选修课课程开设,每学期选课人数稳定在1 200人左右。基于新农科背景下我国对农业人才的要求,本文从学生知识基础、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角度总结了近几年《农学概论》授课过程中的“痛点”问题,并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从课程设置、教师队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角度探讨改进方式,以期提高《农学概论》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知农、爱农、服务三农的家国情怀。
边大红王红光房琴高震杜雄孙红春
关键词:农学概论学情分析课程优化
密度和施氮量对超高产冬小麦碳氮代谢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研究明确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超高产冬小麦群体生育动态、碳氮代谢和产量形成的影响规律,对于冬小麦超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建立,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以冬小麦品种石麦18为材料,于2013~2014年度在河北省藁城市进行...
房琴
关键词:冬小麦种植密度施氮量碳氮代谢籽粒产量
文献传递
乡村振兴下高校农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具有大量的优质农业人才,而农业类高校则是培养优秀乡村人才的重要阵地。然而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农业人才培养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再加上大量扩招,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资源相对匮乏。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则需要高校积极改革农业人才培养模式,针对课程体系、教师队伍、保障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和优化。结合乡村发展特点,调整办学策略,让更多人才不仅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还拥有丰富的实践技能,进一步提升农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边大红房琴高震崔彦宏杜雄
关键词:农业人才
密度和氮肥对超高产冬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响小麦产量的各种栽培措施中,种植密度和氮素营养的影响最为突出.密度影响小麦茎蘖和叶面积消长动态,并因此对群体质量有重要影响.氮素对促进小麦生长发育,提高分蘖成穗率和穗多、穗大、增加粒重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前人关于密度...
房琴王红光马伯威李东晓李瑞奇李雁鸣
关键词:冬小麦种植密度氮素营养作物产量
作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及提高作物抗旱能力的调控措施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2年
干旱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最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作物遭受干旱胁迫的风险越来越大。为了应对干旱,作物表现出一系列的抵御机制,包括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抗氧化酶、渗透调节物质、内源激素)特性改变。本研究从上述2个方面总结了作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并对提高作物抗旱能力的调控措施进行了论述,主要包括:(1)筛选抗旱性品种,促进对深层土壤贮水的吸收利用;(2)地面覆盖,有利于降低土壤蒸发,增加土壤含水量;(3)节水灌溉技术,如微喷灌、滴灌等灌溉方式能实现少量多次灌溉,根区局部灌溉有利于调节气孔关闭,减少奢侈蒸腾,降低土壤蒸发;(4)抗蒸腾剂,在作物枝干及叶面表层形成超薄透光的保护膜,抑制作物水分过度蒸腾;(5)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植物生理代谢,增强抗旱性;(6)纳米肥料,改变作物生理生化反应,促进植株生长发育;(7)生物炭,有利于土壤通气保水,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土壤的持水能力。本研究系统地对以上7种措施提高作物抗旱能力的作用机理、应用前景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论述,以期为应对干旱胁迫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王硕贾潇倩何璐李浩然王红光何建宁李东晓房琴李瑞奇
关键词:干旱生理生化抗旱能力
种植密度对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结实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2023年
为了明确种植密度对冬小麦结实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于2020-2021年以大穗型品种衡观35和多穗型品种济麦22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种植密度水平,分别为每公顷基本苗180万(D180)、300万(D300)、420万(D420)和540万(D540)株,比较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下冬小麦小花结实、籽粒空间分布特征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衡观35主茎穗上部和I分蘖穗下部、济麦22主茎和I分蘖穗中上部小穗位的结实粒数呈增加的趋势。降低种植密度促进了两个品种穗中部小穗位弱势小花、上部和下部小穗位强势小花的结实。衡观35主茎穗中上部和I分蘖穗中部小穗位的结实粒数均高于济麦22。开花期穗干重与可孕小花数呈显著正相关。低种植密度处理下开花期穗干重的增加为其获得较高的穗粒数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种植密度对千粒重影响不显著,但显著降低了衡观35的穗数。由于产量构成三要素的协调作用,两个品种均在D300处理下获得了最高产量,但与其余种植密度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综合来看,在保证穗数的前提下,适当降低种植密度会促进冬小麦主茎和分蘖穗结实,进而增加穗粒数和产量,可节约生产成本,有利于冬小麦绿色高产高效生产。
马金荣张鸿雁王雅群张迎香王红光房琴李瑞奇
关键词:冬小麦种植密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