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单纯

作品数:56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哲学宗教
  • 15篇政治法律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宗教
  • 13篇儒家
  • 9篇文化
  • 8篇哲学
  • 7篇权利
  • 7篇法治
  • 5篇道德
  • 5篇上帝
  • 5篇启蒙
  • 5篇伦理
  • 4篇信仰
  • 4篇情感
  • 4篇洛伊
  • 4篇弗洛伊德
  • 3篇道德权利
  • 3篇心性
  • 3篇意识形态
  • 3篇政治
  • 3篇人权
  • 3篇人文

机构

  • 53篇中国政法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中共中央编译...

作者

  • 53篇单纯
  • 1篇何怀宏
  • 1篇牟钟鉴
  • 1篇陈明
  • 1篇翟志勇
  • 1篇任剑涛
  • 1篇明辉
  • 1篇应松年
  • 1篇李筠
  • 1篇楼宇烈
  • 1篇张千帆
  • 1篇苏亦工
  • 1篇许纪霖
  • 1篇许章润
  • 1篇邱立波
  • 1篇任锋
  • 1篇张晋藩
  • 1篇马勇
  • 1篇秦晖
  • 1篇陈光中

传媒

  • 9篇中国政法大学...
  • 8篇东方论坛(青...
  • 4篇科学与无神论
  • 4篇中国图书评论
  • 2篇粤海风
  • 2篇法治研究
  • 2篇杭州学刊
  • 1篇开放时代
  • 1篇新经济
  • 1篇孔子研究
  • 1篇学海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法学家
  • 1篇中国哲学史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竞争力
  • 1篇国际汉学
  • 1篇2012国际...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8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8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9篇2007
  • 8篇2006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儒家的人权伦理被引量:1
2018年
儒家思想体系是围绕"仁义"概念而创建的,其核心内涵是人性的自然尊严和社会中的道德权利。在"天人合一"的思维定势中,天赋性命的政治正确性和制度层面的合法性被信奉为至高无上的神圣性,即普遍人权高于制度性权力。在心性论的"天爵人爵之辨"中,尽心知性知天者亦即"天爵",是自然的道德权利;而被社会制度赋予权力者仅仅是"人爵","天爵"象征着人性的自然尊严,因此高于"人爵"。孟子以"养浩然之气"的原则解释了"大丈夫"的"天爵"内涵。儒家以"孔孟之道"所彰显的人权伦理其政治和法理意义表现为:主体性、公平性、世俗性和利他性,是人类文明体系交融性和互利性发展中十分珍贵的精神资源。
单纯
关键词:道德权利德治心性浩然之气
反思中西宇宙观中的生命哲学
2018年
哲学体系表现为宇宙论与人生论的统一。中国传统哲学的宇宙论是天地人三维和谐的宇宙论,具有明显的伦理性宇宙观。因此,此背景中的人生哲学是主客融合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为人与自然的亲和性、人与人的社会关联性以及人的身体与心灵的契合性;人生哲学也因此具有显著的"境界论"特性。而西方的宇宙论是机械论的或上帝设计论的,甚至人也是被上帝设计的成果之一,人的存在只能体现上帝的意志,或者遵循生物科学或社会科学的规律,人生必须遵循这些外在于其主体生命的规律,否则便不能得到自由。但是依附于规律和上帝意志的"自由"绝不是真正的自由,它的价值与意义完全依赖于"绝对他在的上帝"或者经验世界之上的"实在"或"本体",人的自由和生命的意义必须经过人对上帝的反叛,或者存在主义对传统理性主义独断论的挑战,才能回归到人的主体生命里面。这就使得人生的自由必须超越客观规律的束缚,所以西方的人生哲学便以"不自由毋宁死"或者"上帝必须死去,死于对人的同情"为目的。总而论之,中国人生哲学的特色是"境界论"的,而西方人生哲学的特色是"自由论"的。"境界论"与"自由论"的差异是由不同的宇宙观而形成的。"境界论"强调主体内在的和谐,"自由论"强调外在的进取;"境界论"表现为一种生命的终极目的,"自由论"表现为一种清晰有效的方法。二者各有长短利弊,它们之间的相互补充和借鉴是全球化时代中西哲学发展的共同道路。
单纯
关键词:宇宙观人生观天人合一
论儒家“天命”信仰中的普世价值被引量:3
2006年
“天命”信仰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重要的精神资源,它揭示了宇宙万物的生命起源和最终的归属,是中华民族的主流信仰-儒家思想的安身立命之所。它以珍惜人的生命、表达养育之恩的情感为基础,进而推演出家庭伦理、政治原则和生态伦理,以“天人”和谐的形态表达着宇宙论与人生论的统一性,是儒家“民胞物与”的普世伦理的神圣性和平等性的理论依据,也是中国人表达宗教情怀的一种传统形式。
单纯
关键词:生命情感民胞物与
我所理解的“中国时刻”
2013年
一讲"中国时刻",我脑袋里就在想指的是哪个中国?因为"中国"在世界上的面貌有多种层次:有一个经济的中国,有一个政治的中国,有一个制度的中国,有一个流民社会的中国,还有一个孔孟价值观主导的精神中国,这种精神的中国的出现是对制度的、经济的、
单纯
关键词:儒家传统孔子思想道德律礼乐制度人格尊严纯粹理性
论新理学视野下的人权、民主与法治思想
新理学是冯友兰在二十世纪创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哲学体系。它虽然是"接着"宋代儒家程朱理学讲的,但也受到了当代西方新实在论和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因此,它的论域中自然也会涉猎到西方自启蒙运动以来所形成的一些重要观念...
单纯
文献传递
论宋明儒者对《大学》政治人格的阐发
一、《大学》与道统《大学》是宋代以后中国官方所提倡的儒家经典《四书》之一,从南宋末年至清末废除科举制大约七百年间,《四书》都被视为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而其中的《大学》一书则是四书中阐释儒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的专论,所...
单纯
过秦与正韩:论儒家对秦制及法家思想的批判被引量:4
2013年
延续两千多年的秦制是中国特有的暴君专制,其思想基础以韩非的法律工具主义为代表,"焚书坑儒"是其极权酷刑的典范,而儒家则是其思想上持续不断的批判者——以普遍圣贤人格纠正法家以人为耕战工具、君主耳目的谬误。汉儒以"仁义"原则总结暴秦的"过错",新儒家则以道德权利纠正韩非权力工具主义的谬误。在"过秦"与"正韩"的批判中,儒家强调以"仁义公道"为核心的普遍道德权利限制皇帝专制的"私位权力"。通过对儒家法哲学思想的论述和分析,本文认为法家工具主义的强制原则和功效目的是典型的、以权力为私欲工具的"人治"思想形态,而儒家所提倡的"德礼之治"则是建立在普遍道德义务之上的"法治"思想,它既可以作为批判和抑制"人治"条件下权力的淫威,也可以接引并创造性转化以人权和公平正义为取向的现代法治原则。
单纯
关键词:法术仁义道德权利
论艾滋病关联者人权保障的法理特征被引量:1
2013年
对法西斯国家在二战中造成的大量人员伤害的国际审判确立了人权在现代国际法体系中的本体地位,从法理上深刻影响了国际法体系的各实体部门,也影响到了联合国会员国的国内法体系,标志着现代法治社会由机构"权力本位"转向个人"权利本体"。类似于战争伤害的人权追诉,由艾滋病引发的大量生命和财产侵害也成为联合国"人权宣言"指导下的国际司法客体,而被追诉的侵权主体往往是那些负有防控艾滋病毒、救治艾滋病患者、保障艾滋病关联者权利的责任权力机构。艾滋病关联群体是指艾滋病确诊者、艾滋病毒携带者以及易被感染和传播的高危人群,他们在就业、医疗、居住、社交、教育、婚姻、家庭、从政、隐私及名誉等方面的公民权利容易受到各种形式的侵害。中国关涉艾滋病的侵权在农民工、同性恋者、性工作者、妇女和儿童等弱势群体中比较突出。借鉴现代国际社会和中国传统"礼法"社会的治理经验,中国政府及相关机构在转变政府职能、保障人权包括艾滋病关联者人权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人权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政治文明、法治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中表现出了更多的"中国特色"。
单纯
关键词:人权歧视同性恋农民工
论宗教与哲学的关系
2010年
宗教与哲学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两种普遍表现形式。宗教的本质在于表达人类对于生命终极意义的追求,其方式多见于情感性的执著;哲学的本质在于表达人类对于世界的本原、思维的性质以及生活价值的探索,其方式多见于理性的反思。宗教信仰与哲学反思在方法论上的差异导致它们精神生活的客体表现出真实和虚幻的特征,但是它们在追求人生意义的答案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因此方法论上也相互影响。从中西方宗教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来看,哲学的思辨理性在宗教与哲学的相互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促使宗教传统中人格神的意义向非人格神的人文主义观念转化,为世界多元性文明形态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奠定了客观的思想基础。
单纯
关键词:终极关怀天人合一人文价值
论人的道德权利与社会变革的合法性——反思孟子心性论的人文价值被引量:2
2012年
在"孔孟之道"所象征的儒家文化传统中,"孔仁孟义"中的"义"和"思孟学派"中的"心性"都与孟子的思想人格紧密关联。"义"具有"天下道义"的奥义,它对于"家"中的"亲长"权力和"国"中的"君父"权力均有神圣的超越性,常以"大义灭亲"和"替天行道"标而出之;"心性"则是对《中庸》"性命"观念的创造性转化,突出了儒家的认识论和宇宙论的主体性与伦理性。在孟子思想体系中,"心性"与"道义"的结合,揭示出了人的普遍道德权利和伦理义务,也蕴含着其对天子、国君和权臣的世俗权力的伦理性超越和限制,其辩证的结论就是:当世俗权力侵害普遍道德权利时,社会变革就成为维护人的普遍道德权利的必然而正当的选择。
单纯
关键词:心性道义道德权利社会变革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