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健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指导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小麦
  • 6篇锈菌
  • 6篇小麦叶
  • 6篇小麦叶锈
  • 5篇叶锈菌
  • 5篇小麦叶锈菌
  • 3篇孢子
  • 2篇冬孢子
  • 2篇萌发
  • 2篇基因
  • 2篇SSR
  • 1篇等基因
  • 1篇等基因系
  • 1篇冬孢子萌发
  • 1篇毒性鉴定
  • 1篇锈病
  • 1篇叶锈病
  • 1篇隐匿
  • 1篇有性阶段
  • 1篇有性生殖

机构

  • 8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作者

  • 8篇康健
  • 7篇闫红飞
  • 6篇刘大群
  • 5篇张林
  • 2篇孟庆芳
  • 2篇杨文香
  • 2篇张梦雅
  • 1篇刘春燕
  • 1篇张林亚

传媒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菌物学报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一种快速检测小麦赤霉病菌种类的方法被引量:3
2017年
为建立一种能够快速、简便和准确检测我国小麦赤霉病菌种类的方法,直接采用发病麦穗快速提取DNA,并结合特异性分子标记对采自我国的小麦赤霉病菌种类进行快速检测。该检测方法成功实现了对小麦赤霉病菌基因组DNA的快速提取和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通过对河北、河南、江苏、安徽四省41份样本的检测验证,结果显示,安徽合肥与江苏南京地区的18份材料均为亚洲镰刀菌(Fusarium asiaticum),河北安新与赵县地区的12份材料均为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而河南地区的11份材料中2种致病菌株均有出现,检测结果与已经报道的这2种致病菌的地区分布情况一致。该方法不仅可以达到传统方法(CTAB法提取DNA)的效果,而且与之相比还具有快速、简便的优点,可用于小麦赤霉病菌群体结构和地区分布情况的研究。
张林张梦雅康健闫红飞刘大群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菌禾谷镰刀菌
隐匿柄锈菌(小麦叶锈病菌)UP-PCR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小麦叶锈病是世界麦区普遍发生的病害。以2008年采集于河北省的29个隐匿柄锈菌(小麦叶锈病菌)单孢子堆分离菌系为试验材料,利用39个小麦抗叶锈近等(单)基因系和7个UP-PCR(Universally Primed PCR)引物对其进行毒性多态性和分子多态性分析。7个UP-PCR引物共检测出48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1条,多态性百分率为85.42%,表明UP-PCR在隐匿柄锈菌中扩增多态性较高;经聚类分析,遗传相似系数为0.69–0.90,在相似系数0.72处,29个叶锈菌株聚为6组,体现了隐匿柄锈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和差异性,表明UP-PCR技术可用于小麦叶锈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在物种水平上,隐匿柄锈菌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1.85,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19,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1,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85.42%,表明隐匿柄锈菌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沧州的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群体内多样性大于群体间多样性。聚类分析表明沧州和石家庄的病菌群体亲缘关系最近,邢台与石家庄的群体亲缘关系最远。隐匿柄锈菌UP-PCR多态性与毒性多态性间无明显相关性,且两者均与地理来源无相关性。
张林亚孟庆芳康健杨文香闫红飞刘大群
关键词:小麦叶锈病通用引物毒性鉴定
Chelex-100法提取小麦叶锈菌夏孢子堆基因组DNA的研究
小麦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是一种专性寄生菌,其基因组DNA的提取是进行分子研究的前提保障。相比传统的CTAB法,Chelex-100法提取小麦叶锈菌基因组DNA具有安全、简便、经济、高效的特点。本...
康健孟庆芳张林许焕平杨文香闫红飞刘大群
关键词:小麦叶锈菌夏孢子DNA提取
文献传递
小麦叶锈菌特异分子标记建立被引量:5
2016年
利用21对EST-SSR引物、30对SSR引物及40对小麦叶锈菌EST引物,以小麦条锈菌为对照,对小麦叶锈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筛选。三类引物在小麦叶锈菌和小麦条锈菌基因组中分别扩增出55、77、53个稳定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分别为25、36、12个,平均多态性百分率分别为45.45%,46.75%,22.64%。每对引物等位基因数为1~9,3种引物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6、2.6、1.3。2对小麦叶锈菌中单一等位基因的EST引物EST-6和EST-23可在小麦叶锈菌中分别扩增出625和384bp的特异片段。进一步用其他6种锈菌和小麦散黑穗病菌对这2个特异引物进行检测,均未扩增出其特异性片段,表明引物EST-6和EST-23在小麦叶锈菌中具有特异性。
康健张林张梦雅闫红飞刘大群
关键词:小麦叶锈菌分子标记EST-SSRSSRPCR检测
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TcLr38的SRAP-SSR(eSSR)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小麦抗叶锈基因Lr38在我国高抗叶锈病,直到目前该基因的分子标记开发较少,开发其分子标记对于该基因的研究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594对SRAP-SSR(eSSR)引物组合对以Thatcher为背景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材料TcLr38和Thatcher进行PCR扩增。引物组合ARBI8-Xcwem8R和ARBI2-Xgwm497F在TcLr38中分别扩增出300和400bp多态性条带。利用47个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进一步检测,引物ARBI8-Xcwem8R仅在TcLr38中扩增出特异条带。经TcLr38×Thatcher F2代分离群体验证,该标记与Lr38遗传距离较远。对该片段克隆测序,片段长度为277bp,BLAST比对与GenBank中所收录序列无相似性,该片段为与Lr38相关的新的序列。
闫红飞李令蕊康健刘春燕王向东刘大群
关键词:小麦抗叶锈基因LR38
小麦叶锈菌有性阶段分子鉴定
小麦叶锈菌通过有性生殖可产生更多基因型重组的生理小种,在合适的条件下,可造成小麦叶锈病再次大规模流行。20世纪90年代初王焕如先生等通过生物学接种已证实了亚欧唐松草(Thalictrum minus L.)和瓣蕊唐松草(...
康健张林闫红飞刘大群
关键词:小麦叶锈菌唐松草有性生殖分子检测
文献传递
小麦叶锈菌冬孢子高萌发率技术体系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麦叶锈菌冬孢子高萌发率的技术体系。将带有小麦叶锈菌冬孢子的叶组织低温保存处理,再经干湿交替处理,10-16℃培养箱内黑暗保湿培养,显微观察即可见大量冬孢子萌发,萌发率在40%以上。本发明较以前叶锈菌冬孢子...
闫红飞康健张林
文献传递
小麦叶锈菌冬孢子萌发与转主寄主分子验证
由小麦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引起的小麦叶锈病是世界麦区普遍发生的病害之一,每年给小麦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小麦叶锈菌新毒性小种的产生是导致小麦抗病品种丧失抗病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性阶段在病原物遗传变异...
康健
关键词:小麦叶锈菌冬孢子萌发条件转主寄主分子验证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