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梦雅

作品数:8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小麦
  • 3篇锈病
  • 3篇锈菌
  • 3篇叶锈菌
  • 3篇小麦品种
  • 3篇小麦叶
  • 3篇小麦叶锈
  • 3篇小麦叶锈菌
  • 3篇EST-SS...
  • 2篇叶锈病
  • 2篇抗叶锈基因
  • 2篇基因
  • 2篇基因推导
  • 2篇分子检测
  • 1篇遗传多样性分...
  • 1篇致病
  • 1篇致病菌
  • 1篇沙参
  • 1篇山药
  • 1篇孢子

机构

  • 8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8篇刘大群
  • 8篇闫红飞
  • 8篇张梦雅
  • 8篇张林
  • 3篇高颖
  • 2篇孟庆芳
  • 2篇康健
  • 1篇刘建军
  • 1篇刘成
  • 1篇王静

传媒

  • 2篇河南农业科学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河南省16个主栽小麦品种抗叶锈基因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为了明确河南省小麦品种的抗叶锈性及抗叶锈基因的分布,为小麦品种推广与合理布局、叶锈病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2015年采自河南省的5个小麦叶锈菌流行小种混合菌株,对近几年河南省16个主栽小麦品种进行了苗期抗性鉴定,然后选用12个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对这些品种进行苗期基因推导,同时利用与24个小麦抗叶锈基因紧密连锁(或共分离)的30个分子标记对该16个品种进行了抗叶锈基因分子检测。结果显示,供试品种苗期对小麦叶锈菌混合流行小种均表现高度感病;基因推导与分子检测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可能含有Lr1、Lr16、Lr26和Lr30这4个抗叶锈基因,其中先麦8号含有Lr1和Lr26;郑麦366和郑麦9023含有Lr1;西农979和怀川916含有Lr16;中麦895、偃展4110、郑麦7698、平安8号、众麦1号、周麦16、衡观35和矮抗58含有Lr26;周麦22中含有Lr26,还可能含有Lr1和Lr30;豫麦49-198和洛麦23可能含有本研究中检测以外的其他抗叶锈基因。因此,河南省主栽小麦品种的抗叶锈基因丰富度较低,今后育种工作应注重引入其他抗叶锈性基因,提高抗叶锈性,有效控制小麦叶锈病。
张林王静张梦雅许换平闫红飞刘大群
关键词:小麦叶锈病抗叶锈基因基因推导分子检测
不同小麦品种叶锈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为了快速检测小麦叶锈菌遗传多样性与寄主品种的关系,利用叶锈菌17对EST-SSR引物对2015年从河南周口2块小麦苗圃不同品种叶片上直接收集的63份小麦叶锈菌材料(周口南地块27份,周口西地块36份)进行分子多态性及分子小种类型分析。聚类结果显示,63个小麦叶锈菌株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 70~1. 00。2块苗圃小麦叶锈菌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 021 5,遗传相似系数为0. 978 7,表明2个地块间小麦叶锈菌群体遗传相似性高。2个地块小麦叶锈菌遗传多样性(Ht)为0. 22,群体内遗传多样性(Hs)为0. 21,群体间遗传多样性(Dst)仅为0. 01,遗传分化系数(Gst)较低,为0. 05,表明2块苗圃间小麦叶锈菌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群体内多样性较群体间多样性更丰富。群体内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94. 44%,群体间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5. 56%,表明遗传分化在2块苗圃群体间和群体内都存在,但叶锈菌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变异。小麦叶锈菌遗传多样性与寄主品种有一定关系,小麦品种亲本来源相同,其上叶锈菌小种类型较为一致,遗传相似性高,亲缘关系近,遗传多样性低。
张梦雅孟庆芳张林高颖闫红飞刘大群
关键词:小麦叶锈菌EST-SSR小麦品种
一种快速检测小麦赤霉病菌种类的方法被引量:3
2017年
为建立一种能够快速、简便和准确检测我国小麦赤霉病菌种类的方法,直接采用发病麦穗快速提取DNA,并结合特异性分子标记对采自我国的小麦赤霉病菌种类进行快速检测。该检测方法成功实现了对小麦赤霉病菌基因组DNA的快速提取和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通过对河北、河南、江苏、安徽四省41份样本的检测验证,结果显示,安徽合肥与江苏南京地区的18份材料均为亚洲镰刀菌(Fusarium asiaticum),河北安新与赵县地区的12份材料均为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而河南地区的11份材料中2种致病菌株均有出现,检测结果与已经报道的这2种致病菌的地区分布情况一致。该方法不仅可以达到传统方法(CTAB法提取DNA)的效果,而且与之相比还具有快速、简便的优点,可用于小麦赤霉病菌群体结构和地区分布情况的研究。
张林张梦雅康健闫红飞刘大群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菌禾谷镰刀菌
麻山药上一种新病害病原初探
麻山药属于薯蓣科、薯蓣属植物,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其叶片上发现的一种病害能使叶片出现坏死斑甚至干枯,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利用柯赫氏法则进行了病原鉴定,并利用PCR方法进行分子鉴定。初步结果表明:该病原孢子双孢,长形...
张梦雅张林闫红飞刘大群
关键词:麻山药致病菌
文献传递
北沙参锈病病原夏孢子萌发现象观察
北沙参锈病是一种严重为害北沙参的真菌病害。近几年在各北沙参种植区均有发生且呈逐年加重的趋势,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在河北省安国、承德、张家口等沙参种植区发生较为严重。因此,不断加强对北沙参病原的生物学研究可以...
高颖张林张梦雅闫红飞刘大群
关键词:夏孢子萌发
文献传递
小麦叶锈菌特异分子标记建立被引量:5
2016年
利用21对EST-SSR引物、30对SSR引物及40对小麦叶锈菌EST引物,以小麦条锈菌为对照,对小麦叶锈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筛选。三类引物在小麦叶锈菌和小麦条锈菌基因组中分别扩增出55、77、53个稳定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分别为25、36、12个,平均多态性百分率分别为45.45%,46.75%,22.64%。每对引物等位基因数为1~9,3种引物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6、2.6、1.3。2对小麦叶锈菌中单一等位基因的EST引物EST-6和EST-23可在小麦叶锈菌中分别扩增出625和384bp的特异片段。进一步用其他6种锈菌和小麦散黑穗病菌对这2个特异引物进行检测,均未扩增出其特异性片段,表明引物EST-6和EST-23在小麦叶锈菌中具有特异性。
康健张林张梦雅闫红飞刘大群
关键词:小麦叶锈菌分子标记EST-SSRSSRPCR检测
河南周口、安徽阜阳小麦叶锈菌EST-SSR遗传多样分析
小麦叶锈菌(Puccinia iticinia)引起的叶锈病是小麦上的一种重要真菌病害,在世界各麦区均有发生,对我国小麦也危害严重。近年来,小麦叶锈病在我国发生呈逐年加重的趋势。2013年,山东、河南及新疆局部地区发生严...
张林孟庆芳张梦雅闫红飞刘大群
关键词:小麦叶锈菌EST-SSR
文献传递
山东省12个主栽小麦品种(系)抗叶锈性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本研究旨在明确山东省12个小麦主栽品种(系)抗叶锈性及抗叶锈基因,为小麦品种推广与合理布局、叶锈病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依据。利用2015年采自山东省的5个小麦叶锈菌流行小种的混合小种对这些材料进行苗期抗性鉴定,然后选用15个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对这些品种(系)进行苗期基因推导,并利用与24个小麦抗叶锈基因紧密连锁(或共分离)的30个分子标记对其进行抗叶锈基因分子检测。结果显示,山东省12个主栽小麦品种(系)苗期对该省2015年的5个小麦叶锈菌混合流行小种均表现高度感病。通过基因推导与分子检测发现,济南17含有Lr16,矮抗58和山农20含有Lr26,其余济麦系列、烟农系列、良星系列等9个品种(系)均未检测到所供试标记片段。此外,本研究还对山东省3个非主栽品种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中麦175含有抗叶锈基因Lr1和Lr37,含有成株抗性基因;皖麦38只检测到Lr26,济麦20未检测到所供试标记片段。综合以上结果,山东省主栽小麦品种(系)所含抗叶锈基因丰富度较低,尤其不含有对我国小麦叶锈菌流行小种有效的抗锈基因,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今后育种工作应注重引入其他抗叶锈基因,提高抗叶锈性。
张林张梦雅高颖许换平刘成刘建军闫红飞刘大群
关键词:小麦叶锈病抗叶锈基因基因推导分子检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