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华

作品数:18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异位引流
  • 8篇引流
  • 8篇外科
  • 8篇完全性肺静脉...
  • 8篇完全性肺静脉...
  • 8篇静脉
  • 8篇肺静脉
  • 8篇肺静脉异位
  • 8篇肺静脉异位引...
  • 7篇手术
  • 5篇新生儿
  • 5篇外科手术
  • 4篇三尖瓣
  • 4篇SUTURE...
  • 3篇三尖瓣下移
  • 3篇畸形
  • 3篇矫治
  • 3篇CONE
  • 2篇心脏
  • 2篇预后

机构

  • 9篇广东省人民医...
  • 9篇广东省心血管...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广东省医学科...
  • 1篇布朗大学

作者

  • 18篇李晓华
  • 11篇温树生
  • 11篇庄建
  • 11篇陈寄梅
  • 9篇岑坚正
  • 8篇高强
  • 7篇许刚
  • 3篇丁以群
  • 3篇罗丹东
  • 3篇赵俊飞
  • 2篇张勇
  • 2篇欧艳秋
  • 2篇聂志强
  • 2篇何标川
  • 1篇吴岚
  • 1篇刘健
  • 1篇张崇健
  • 1篇刘小清
  • 1篇朱卫中
  • 1篇陈龙奇

传媒

  • 8篇中国胸心血管...
  • 4篇中华胸心血管...
  • 2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婴儿法在洛四联症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婴儿法洛四联症(TOF)矫治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东省心血管病医院先天性心脏病外科行TOF矫治术后机械通气≥48 h的患婴(年龄≤12个月),共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VAP组34例、非VAP组96例。VAP诊断根据2008年CDC/NHSN制订的VAP诊断标准执行。VAP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再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估模型的精确度。结果130例患婴中34例诊断为VAP,发生率26.2%。VAP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包括术前缺氧发作、术前肺炎、术前使用呼吸机、体外循环延长、气管插管重插管、肺不张、胸腔积液、机械通气延长、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输注浓缩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多因素分析结果示体外循环延长(OR=1.020)、气管插管重插管(OR=16.111)、肺不张(OR=8.133)、低心排血量综合征(OR=7.649)、机械通气延长(OR=1.014)为TOF术后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该模型预测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的敏感度为91.3%,特异度为88.5%,精确度为93.5%。结论婴儿TOF矫治术后VAP发生率较高,危险因素多且复杂,临床工作中可根据患婴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来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
曾晓东罗丹东朱卫中熊卫萍陈纯波吴岚张崇健张勇李晓华庄建陈寄梅
关键词:婴儿法洛四联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圆锥(Cone)重建技术在三尖瓣下移畸形应用的初步体验
2017年
目的总结对三尖瓣下移畸形患者行Cone重建的临床体验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行Cone重建技术治Ebstein畸形患者10例的临床资料,男女各5例,中位年龄20.1(4~57)岁;Carpentier分型A型2例、B型4例、介于B型和C型之间2例、C型2例。根据其临床资料分析采用Cone重建的三尖瓣下移畸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所纳入10例患者截至最近一次随访均无死亡。术后1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术毕经食管心脏B超示患者三尖瓣反流面积平均值为(1.4±1.8)cm^2,术后出院前三尖瓣反流面积平均值为(6.4±6.9)cm^2,两者均比术前的(18.7±11.4)cm^2降低[95%CI(–25.154,–9.573),P=0.001;95%CI(6.567,18.113),P=0.001]。术后3个月时,患者三尖瓣反流面积(7.9±5.0)cm^2较术前明显下降[95%CI(4.523,12.052),P=0.004],较出院时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CI(–5.783,1.039),P=0.126]。术后3个月出现8 cm^2以上反流面积的概率为85.7%,16个月出现8 cm^2以上反流面积的概率为32.1%。术后出院前右心房内径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8±14.7)mm vs.(59.1±24.7)mm,95%CI鲙1.033,31.480),P=0.039]。结论 Cone重建技术可最大程度对三尖瓣下移畸形进行解剖学矫治,术后效果满意,远期瓣膜功能稳定,但术后短期是出现三尖瓣大量反流的危险期,对Cone重建的手术适应证有待进一步研究。
温树生高强李晓华赵俊飞陈寄梅岑坚正许刚庄建
关键词:EBSTEIN畸形瓣膜反流
单中心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外科手术患者产前诊断情况及早期效果分析:来自22年间626例患者的分析
2022年
目的 分析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的产前诊断现状,并探讨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通过双向队列连续收集1999年2月到2020年12月22年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单中心行外科矫治术的626例TAPVC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资料,比较产前诊断和产后诊断患者的临床状况以及手术预后情况。结果 626例TAPVC患者中,通过胎儿心脏超声诊断为心脏异常的共23例,产前诊断为3.67%,其中12例产前明确为TAPVC,产前诊断分型与产后符合率为83.33%。总体手术死亡率为4.80%。产前诊断有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患者中有9例以孕母转运(39.13%)的方式收住本院。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校正了术前梗阻和手术年龄后,与产后诊断组比较,产前诊断组选择具有儿科心脏专科的医院出生的患儿比例较高(60.87%vs. 8.70%,P<0.001),而且术后病死率明显降低(8.70%vs. 43.48%,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APVC产前诊断率仍然较低,但产前诊断分型符合率较高。本中心TAPVC总体手术死亡率较低。产前诊断可促使先心病胎儿进入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有利于选择孕母转诊方式,选择具有儿科心脏专科的医院分娩,降低患儿的术后住院病死率。
肖飞陈国强黄雅婷欧艳秋李晓华
关键词: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胎儿心脏超声
基于临床科研团队的胸心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探索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索依托于临床科研团队的胸心外科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培养复合型胸心外科临床医师。方法依托于某三甲医院,由博导级别教授、主治医师和博士生对10-15名经选拔而来的受训人进行临床技能和科研技能的培训及考核,临床技能的培训采用导师制及成员互训的标准化循环培养模式,科研技能培训采用首轮导师大课讲授,成员循环主讲,结合课题实践的方式进行。结果共有11名受训人,受训结果在实践技能方面,4名受训人在第一轮培训中达标,7人在第二轮培训中达标,其中1人在医院举行的医学技能大赛中获得三等奖。科研方面,团队论文撰写共11篇,受训人国内会议投稿1次并受邀作为大会发言人,国内省级课题申请1项,校内课题申请3项并中标。结论临床技能和科研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融进胸心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的模式有助于复合型临床医师的培养,该培养模式所带来的长期效益还有待进一步评估。
高强周英陈龙奇李晓华陈寄梅
关键词:胸心外科住院医师
117例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一期矫治手术的疗效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 探讨一期矫治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的术后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一期手术矫治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的婴幼儿,排除合并其他复杂心内畸形病例,共117例纳入研究.采用左胸后外侧联合胸骨正中切口和胸骨正中切口两种径路手术.患儿(婴)均由门诊收住院后随意分到不同手术组,该组外科医师据个人经验及喜好选择手术方式.按照手术径路分为两组.左胸后外侧联合胸骨正中切口(双切口)组54例,男38例(78.3%),女16例(21.7%);出生后30~225天,中位时间60天;体质量3.5~5.1 kg,中位值4.0 kg.胸骨正中切口径路(正中切口)组63例,男46例(76.2%),女17例(23.8%);出生后30~210天,中位时间90天;体质量3.6~5.2 kg,中位值4.2kg.随访截至2013年12月.结果 全组术后住院期间死亡9例(7.6%),双切口组与正中切口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34).随着整体治疗水平的提高,住院病死率由2008年的23.5%下降到2013年的0.术后双切口组生存率96.2%,高于正中切口组88.9%,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5).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术后吻合口再狭窄、主动脉瓣下狭窄和左支气管受压发生梗阻.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示与术后死亡相关的因素为术中体外循环时间(HR=1.022,95%置信区间1.002~1.641,P=0.027)和术前主动脉弓发育不良(HR=3.765,95%置信区间1.193~ 11.878,P=0.024).结论 术前主动脉弓发育不良和体外循环时间是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一期矫治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需密切关注术后吻合口再狭窄、主动脉瓣下狭窄、左支气管受压发生梗阻对患儿(婴)远期生存的影响.
葛同开陈寄梅庄建岑坚正丁以群温树生许刚张重李晓华
关键词:主动脉缩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瓣上狭窄
Sutureless技术矫治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42例护理配合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Sutureless技术治疗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42例TAPVC新生儿应用Sutureless技术矫治,术前控制缺氧发作,注意温度及皮肤的管理,全程严密观察病情,积极配合医生处理肺动脉高压,熟悉本病解剖特点及手术步骤,充分正确的用物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安全转运患儿。结果:42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安返监护室,1例患儿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肺动脉高压危象术后死亡。结论:对TAPVC新生儿应用Sutureless技术矫治,在术前对患儿进行综合管理,全程严密观察病情,配合医生处理肺动脉高压,熟悉本病解剖特点及手术步骤,密切配合,灵活应对,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
欧阳淑怡谢庆卢嫦青岑坚正李晓华冯旭林黄世杰
关键词: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护理配合
Informed LASSO机器学习方法在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后生存分析中的应用
2022年
目的研究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病例特征,分析术后死亡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探究Informed LASSO机器学习方法解决罕见先天性心脏病研究中的小样本量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9年于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修复的241例心上型TAPV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9例、女62例,中位手术年龄71(33,232)d。首先使用单变量Cox等比分析模型对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初步筛选,保留P≤0.05的特征变量。为解决小样本量的限制,我们提出Informed LASSO方法进行多因素Cox风险分析。结果单变量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P<0.001)的临床变量包括:手术体重≤2.5 kg(HR=16.00)、主肺动脉内径(HR=0.78)、体外循环时间(HR=1.21)、主动脉阻断时间(HR=1.28)和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HR=1.13/d)。Informed LASSO多变量分析表明,术后死亡独立风险因素包括体外循环时间(a HR=1.308/30 min)、年龄(a HR=0.898)、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a HR=1.023/d)、体重≤2.5 kg(aHR=2.545)、右侧垂直静脉回流(a HR=1.977)、术前肺静脉梗阻(a HR=1.633)和急诊手术(a HR=1.383)。结论Informed LASSO利用既往研究结果可提高小样本量的模型分析功效,体外循环时间、手术年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体重、右侧垂直静脉回流、术前肺静脉梗阻和急诊手术为心上型TAPVC术后死亡风险因素。
刘晓冰刘付蓉陈泽宇徐光正邱海龙季尔超李晓华温树生刘涛庄建
关键词: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矫治经验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本研究是评价单中心的新生儿TAPVC外科矫治情况,评估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02年9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TAPVC外科矫治的新生儿患儿者74例,其中心上型(47.3%),心内型(21.6%),心下型...
李晓华庄建陈寄梅岑坚正丁以群温树生许刚高强罗丹东
关键词: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外科手术
单中心328例不同分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早中期结果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分析单中心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TAPVC)外科治疗不同分型的早、中期效果。方法连续入选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328例行外科矫治术的TAPVC患者,其中心内型109例,心上型161例,心下型32例和混合型26例。收集术前、术后临床资料并随访至2015年5月。数据统计应用SPSS 21.0软件。不同分型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不同类型外科治疗TAPVC与术后死亡和肺静脉梗阻( PVO)关系。生存及术后无PVO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不同分型的基线资料差异明显,心下型患者的基线情况最为危重,包含新生儿、术前Ⅲ~Ⅳ级心功能、重度肺高压和三尖瓣反流、术前PVO的比例最高,体质量和年龄最小。心下型和混合型的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和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多于心内型和心上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下型(9.4%)和混合型(11.5%)手术死亡比例比心内型(4.6%)和心上型(7.5%)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期死亡比例心下型21.9%、混合型30.8%,明显高于心内型(8.3%)和心上型(11.8%);术后需要再干预的PVO发生率混合型(19.2%)最高,其次是心下型(15.6%)。经过校正混杂因素后,心下型和混合型相对于其他两种类型是TAPVC患者术后死亡和发生PVO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APVC不同分型的早期和中期预后有明显差异,心下型和混合型是术后死亡和PVO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欧艳秋聂志强庄建陈寄梅高向民吴勇曲艳吉麦劲壮李晓华刘小清岑坚正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全肺静脉异位引流
Sutureless技术在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回顾性评价Sutureless技术在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的单中心外科矫治情况。方法纳入2002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行心上、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外科矫治的新生儿患者71例,男57例(80.3%),女14例(19.7%);中位手术年龄是8(1,29)d,中位体重3.3(2.1,4.7)kg。根据Darling分型,其中心上型45例(63.4%),心下型26例(36.6%)。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传统手术组(29例)和Sutureless技术组(42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两组资料。结果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术前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18例(25.4%),其中术后早期死亡11例(15.5%),晚期死亡7例(9.6%)。传统手术组死亡率(58.6%,17/29)高于Sutureless技术组(2.4%,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Kaplan-Meier生存曲线示两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随访25.5(1.0~130.0)个月。随访时发生吻合口狭窄12例,其中传统手术组11例(37.9%),Sutureless技术组1例(2.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12例,其中8例患儿死亡,其死亡率高于术后吻合口通畅患儿[66.7%(8/12)vs.16.9%(10/5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生儿TAPVC的矫治中,患者术后死亡与TAPVC术后吻合口狭窄明显相关,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Sutureless技术可有效降低新生儿TAPVC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及死亡率。
李晓华陈寄梅庄建聂志强岑坚正温树生许刚高强赵俊飞
关键词: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外科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