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志强

作品数:32 被引量:127H指数:7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中医
  • 8篇中医外科
  • 7篇托法
  • 6篇教学
  • 4篇术后
  • 4篇透脓散
  • 3篇组方
  • 2篇穴贴
  • 2篇医药
  • 2篇抑菌
  • 2篇抑菌作用
  • 2篇愈合
  • 2篇知识
  • 2篇术后尿潴留
  • 2篇贴敷
  • 2篇脓肿
  • 2篇皮肤
  • 2篇浅部
  • 2篇中蒙医
  • 2篇中蒙医药

机构

  • 27篇内蒙古医科大...
  • 8篇内蒙古自治区...
  • 4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31篇石志强
  • 8篇班秀芬
  • 5篇丁鑫
  • 5篇李元奎
  • 4篇荣宝山
  • 4篇董秋梅
  • 4篇刘晓辉
  • 3篇郝晶涛
  • 3篇王乐平
  • 3篇王琦
  • 3篇李永乐
  • 2篇白雅雯
  • 2篇任秋兰
  • 2篇郝福明
  • 2篇董平
  • 2篇闫晓红
  • 2篇钱占红
  • 2篇任秀玲
  • 2篇赵清树
  • 2篇徐永和

传媒

  • 6篇内蒙古中医药
  • 3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中国民族医药...
  • 2篇中国中医急症
  • 2篇世界科学技术...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长春中医药大...
  • 2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培养学生临证能力为导向的《金匮要略经方实训》教学探索
2022年
医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临证能力。《金匮要略经方实训》课程的开设,即是在中医经典《金匮要略》课程的基础上,训练、提高学生的临证能力。我们在《金匮要略经方实训》课程中,以PBL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手段,以典型案例为轴,分阶段给予学生信息,然后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自由分组,独立分析、诊治该案例,并通过PPT讲解,分段式讨论、医患情境模拟再现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医籍的阅读能力,独立查阅资料的能力、训练其辨证论治的能力,提高其对杂病的综合分析与处理能力等。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起引导作用。最后在分析案例的基础上,运用中医思维,专业名词术语等书写完整病例的能力。
荣宝山钱占红李永乐白雅雯丁鑫樊烜婷石志强刘派
关键词:教学
中医外科内治总则源流考证—金元以前被引量:5
2018年
文章对中医外科内治总则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考证和梳理,将其过程分为起源、形成、发展与成熟四个阶段,而金元以前,历经了起源、形成与发展阶段。中医外科内治法则起源于秦汉以前的《五十二病方》痈疽施治。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帝内经》中寒热虚实、阴阳及内外治则治法,对外科疾病的治疗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尤其对"内消"与"补法"的确立有直接的影响;《神农本草经》为外科疾病的内治奠定了药物学基础;《金匮要略》"肠痈"证治中已有了消法的具体应用、禁忌及托法方剂的雏形。至晋《刘涓子方鬼遗方》所载方论中已经体现出了消、透及补法的治疗观点与应用,说明中医外科内治总则初步形成。隋唐五代时期,外科得到进一步发展,而无新的内治理论出现。进入宋代,北宋时期外科内治强调辨证论治,方法丰富多样,《圣济总录》明确提出了消、托与补法的名称、适应证与作用,标志着"消、托、补"法的外科内治总则正式确立;南宋时期外科专著渐多,外科及内治总则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与发展。
石志强
关键词:中医外科源流
中医高校临床课程教学及考试改革思路与设想被引量:3
2012年
据统计我国从业中医人数只有40万人左右,而西医从业人数约550万人,中医高校肩负着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艰巨任务,人才的培养既要符合中医药学科人才自身发展规律,又要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特别是具有中医思维和临床临证能力及与病人沟通能力较强的毕业生。然而,现行高校的临床课程教学与考试现状并非能适应中医药人才的培养目标,本文针对高校的临床课教学和考试现状提出改革的思路与设想。
王乐平董秋梅王滨徐永和麻春杰任秋兰张孝阖班秀芬刘晓辉石志强
关键词:教学考试
透脓散对浅部化脓性炎症趋化因子补体5a、白三烯4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研究透脓散对浅部化脓性炎症血中趋化因子补体5a(C5a)、白三烯4(LTB4)及局部愈合情况的影响,探讨透脓散扶正托毒的作用机理。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病模对照组,透脓散高、中、低剂量组、头孢拉定组,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局部注射致大鼠背部浅部化脓性炎症模型,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观察脓肿大小及愈合情况,于3、6、9 d取血检测C5a、LTB4。结果透脓散可使脓肿缩小,促进脓肿愈合;透脓散6 d小组能降低血C5a水平,9 d小组升高血C5a水平,且与头孢拉定组比较差异显著;透脓散3 d小组明显降低血LTB4水平,6 d小组与9 d小组可升高血LTB4水平,且与头孢拉定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透脓散能使浅部化脓性炎症缩小局限,加快愈合,并且可以影响血C5a、LTB4水平,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石志强班秀芬李元奎张小平肖成
关键词:透脓散愈合率C5ALTB4
中医外科学实践教学的实施与构想被引量:2
2021年
以内蒙古医科大学为例,阐释目前中医外科学实践技能课程的设置与开展情况以及今后建设的方向与构想。
石志强王琦梁秀文郝晶涛荣宝山
关键词:中医外科学实践教学
压丸贴敷耳穴预防肛肠病术后尿潴留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和评价压丸贴敷耳穴预防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试验组患者术前在两耳肾、膀胱、输尿管耳穴压丸贴敷。结果:试验组自行排尿35例,注射新斯的明排尿4例,导尿1例;对照组自行排尿29例,注射新斯的明排尿7例,导尿4例,两组术后出现尿潴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丸贴敷耳穴预防肛肠病术后尿潴留效果确切可靠。
石志强肖成
关键词:耳穴贴敷肛肠病
肛裂侧切结扎缝合术后感染16例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慢性肛裂侧切结扎缝合术后感染的临床诊治方法,以提高我院对该症的处理水平。方法:400例慢性肛裂患者行侧切结扎缝合术,术后16例患者切口周围红肿,触压痛明显,有波动感,可见有脓性或血性分泌物自切口溢出,可诊断为切口感染,立即行彻底切开引流术。结果:切口感染患者经处理均痊愈出院,其中:感染后2天内以切开引流术处理10例患者,治疗12天痊愈6例,16天痊愈4例;感染后3天以切开引流术处理6例患者,治疗14天痊愈4例,18天痊愈2例。结论:准确把握肛裂患者侧切结扎缝合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各项症状、体征,并尽早诊断及治疗,是防治病情的关键。
张智娟石志强
关键词:肛裂切口感染
内蒙古地区中蒙医药传统知识调查概况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通过开展内蒙古地区中蒙医药传统知识调查研究,以初步摸清各盟市旗县区的中蒙医药传统知识存续现状。方法: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技术研究"制定统一纳入排除标准,采用实地调查法、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以及滚雪球法等方法开展内蒙古地区各盟市、旗县区的中蒙医药传统知识的实地调研。结果:全区各累计收集项目144个,符合技术规范要求、通过内蒙古自治区级审核的有113项。同时通过对项目进行分析,认识到广泛临床应用是内蒙古地区中蒙医药传统知识得以传承的重要基础、旗县农村基层是其得以存续的重要环境、师徒与家族式传承方式相结合更易促进中蒙医传统知识的有效延续与推广、特色民族医药知识是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结论:内蒙古地区蕴含类型丰富的中蒙医药传统知识,急需加强宣传保护的目的与意义,加快调查、整理、建档、保护工作开展,以进一步促进内蒙古地区中蒙医药传统知识的传承与开发利用。
李永乐石志强奥晓静董平白雅雯刘晓辉宿敏张孝阖李紫慕李舒扬董秋梅乌兰
关键词:中医药传统知识
中医外科托法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5年
托法是中医外科内治三大法则之一,广泛运用于外科浅部化脓性疾病、内脏化脓性疾病及其他疾病,明确其作用机理是我们后学将托法发扬光大,更好服务临床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有关托法作用机理研究文献的回顾与归纳,重点阐述了托法抗化脓性感染、抗肿瘤、抗胃溃疡作用及组方药物药理的研究现状,为临床应用开拓了新的领域;总结了托法机理研究的不足之处,即实验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参考资料甚少,明显滞后于临床应用。最后对未来中医托法作用机理的研究方向与前景进行了展望,包括是否具有抑杀菌作用,促进固有免疫细胞的增殖与活性,调节体液组织因素中多种杀伤或抑菌物质以及调节特异性免疫;是否能够提高血中其他生长因子或另外因素,促进局部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及肉芽组织的生长等。
石志强肖成
关键词:中医外科托法
中医外科阴证及半阴半阳证肿疡外用药组方规律初探被引量:2
2014年
通过对历代主要外科著作中关于阴证及半阴半阳证肿疡外用药的整理与分析,总结出阴证肿疡外用药组方要首重温煦,以辛温辛热之剂为主药,以软坚散结、行气活血之药为必要的配伍,用量亦相对较少;半阴半阳证肿疡外用药全方性要温平,组方应以行气活血药为主,重在行气活血、疏通经络,少佐温热药物以疏风驱寒、消肿止痛。据此,可作为临床选择用方、配伍组方的借鉴与参考。
石志强赵海光
关键词:外用药组方规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