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霍婷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营养风险
  • 2篇营养支持
  • 2篇住院
  • 2篇住院患者
  • 1篇药学
  • 1篇医院药学
  • 1篇营养
  • 1篇营养不足
  • 1篇营养风险筛查
  • 1篇营养风险筛查...
  • 1篇用药
  • 1篇用药情况
  • 1篇用药情况分析
  • 1篇预后
  • 1篇外科
  • 1篇外科住院
  • 1篇外科住院患者
  • 1篇微创
  • 1篇微创脊柱外科
  • 1篇胃癌

机构

  • 5篇内蒙古医科大...

作者

  • 5篇霍婷
  • 4篇邵艳清
  • 3篇石军飞
  • 3篇王楠楠
  • 3篇莎日娜
  • 2篇潘瑞玲
  • 1篇翟中文
  • 1篇朱晓娟
  • 1篇刘铁
  • 1篇刘文辉
  • 1篇李树文
  • 1篇邢文华

传媒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南药学
  • 1篇中华临床营养...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骨科医院药学门诊患者用药情况分析及药学门诊对疾病管理的作用探讨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学门诊患者用药情况,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为2016—2018年于我院药学门诊就诊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分析其所患疾病种类、用药情况和咨询内容,分别于第3、6和12个月对患者进行回访,了解其治疗情况以及服药过程中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并对各阶段患者用药依从性进行评分。结果:于我院药学门诊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数呈逐年减少趋势,骨质疏松症患者数呈逐年增长趋势。门诊医师多为患者开具镇痛药、抗炎药和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使用率逐年升高,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降低。患者在服药过程中最关心的问题是药品的用法与用量、疗程和服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经过对患者提供个体化的用药指导服务,3年来,患者于药学门诊就诊后第3、6和12个月的用药依从性评分均明显高于首次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呈降低趋势。结论:临床药师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指导,提高了医师工作效率,加快了患者疾病的好转,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石军飞王楠楠霍婷邵艳清潘瑞玲莎日娜
关键词:疾病管理
呼和浩特教学医院7个骨科病房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的发生率及营养支持情况调查被引量:4
2014年
营养不足在住院患者中普遍存在,住院期间的营养不足与不良的临床结局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调查了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7个骨科病房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及营养支持情况,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王楠楠霍婷邵艳清翟中文朱晓娟
关键词:营养风险骨科营养支持营养风险筛查2002
药物治疗管理对骨质疏松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及评价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药物治疗管理(MTM)模式对骨质疏松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27例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MTM组和对照组,MTM组患者在临床药师参与下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治疗,对照组无临床药师参与,按照传统模式进行治疗。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时的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如骨钙素(OC)、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和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1NP),观察不同时段用药依从性并收集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个月后,两组骨密度值较治疗前升高,骨代谢指标OC、BALP和P1NP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MTM组改变较对照组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MTM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MTM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TM模式进行治疗管理的患者较传统治疗模式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石军飞闫超邵艳清莎日娜霍婷潘瑞玲
关键词:骨质疏松疗效评价
我院脊柱外科和微创脊柱外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支持情况调查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为了解脊柱外科和微创脊柱外科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促进临床合理使用营养支持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脊柱外科和微创脊柱外科2013年1-12月符合入组条件的住院患者为对象,利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2002调查患者入院和出院时的营养风险状况并记录其住院期间的营养支持情况。结果:432例纳入研究队列的患者中,入院时总体营养风险发生率为11.57%,其中脊柱外科为12.40%,微创脊柱外科为10.44%;出院时总体营养风险发生率为19.44%,其中脊柱外科为23.60%,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微创脊柱外科为13.74%,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有营养风险的50例患者的营养支持率为88.00%,无营养风险的382例患者中仍有14.14%接受了额外的营养支持。有营养风险且接受了营养支持的44例患者平均能量摄入为(9.84±8.10)k J/(kg·d),脂肪和蛋白质供能占比分别为10.16%和9.55%;所有接受营养支持的患者中未发现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方式者。结论:我院脊柱外科和微创脊柱外科住院患者入院时营养风险发生率总体较低,出院时前者营养风险发生率显著升高。而部分接受营养支持的患者并无适应证,且营养支持方式选择值得商榷,营养支持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之处。
王楠楠邵艳清霍婷邢文华李树文刘文辉
关键词:脊柱外科微创脊柱外科营养风险营养支持
CTHRC1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和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分析
2023年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胶原三股螺旋重复蛋白1(CTHRC1)基因在胃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预后和免疫细胞浸润水平的关系。方法 通过GEPIA、UALCAN数据库探讨CTHRC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胃癌患者病理分期的关系;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CTHRC1基因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STRING数据库分析CTHRC1相关蛋白网络并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TIMER数据库分析CTHRC1基因表达与胃癌微环境中不同类型免疫细胞的相关性。结果 CTHRC1基因在多种癌症中呈现高表达,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与胃癌病理分期密切相关(P <0.05);CTHRC1基因高表达与胃癌患者不良预后成显著相关性(P <0.05)。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揭示了CTHRC1与DVL1、DVL2、DVL3、FZD3、FZD5、FZD6、ROR2等蛋白具有明显相互作用,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上述蛋白与Wnt/PCP信号通路相关。CTHRC1基因表达与胃癌微环境中B细胞的浸润水平成负相关,与CD8^(+)T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的浸润水平成正相关(P <0.05)。结论 CTHRC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其影响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可能与调节Wnt/PCP信号通路及影响免疫细胞浸润水平相关。
霍婷霍婷刘铁石军飞莎日娜
关键词:胃癌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