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治平

作品数:20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肿瘤
  • 5篇直肠
  • 5篇腺癌
  • 4篇直肠肿瘤
  • 4篇结直肠
  • 4篇肠肿瘤
  • 3篇影像
  • 3篇结直肠肿瘤
  • 3篇化疗
  • 3篇CT表现
  • 3篇成像
  • 2篇新辅助化疗
  • 2篇医学影像
  • 2篇医学影像学
  • 2篇黏液
  • 2篇网络
  • 2篇胃癌
  • 2篇胃肠
  • 2篇胃肠道
  • 2篇胃肠道间质瘤

机构

  • 19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山西省肿瘤医...
  • 2篇云南省肿瘤医...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扬中市人民医...

作者

  • 19篇张治平
  • 17篇李振辉
  • 12篇张大福
  • 10篇高德培
  • 4篇代佑果
  • 4篇杨光军
  • 3篇董兴祥
  • 3篇王关顺
  • 2篇吴琳
  • 2篇崔艳芬
  • 1篇封俊
  • 1篇张丽娟
  • 1篇李鵾
  • 1篇丁莹莹
  • 1篇刘亚杰
  • 1篇王艳玲
  • 1篇李鹍
  • 1篇栾利昆
  • 1篇闫志军
  • 1篇李红梅

传媒

  • 6篇放射学实践
  • 3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中华结直肠疾...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肿瘤影像学
  • 1篇转化医学电子...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RI对T3与T4a期胃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MRI多序列成像对T3、T4a期胃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3年9月-2020年5月本院术前确诊并行磁共振检查的57例T3、T4a期胃腺癌患者的MRI影像资料及临床资料,并对照术后病理分期分析MRI的诊断效能。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特征、相关抗原、多序列MRI特征对于T3与T4a期胃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绘制ROC曲线评价其鉴别诊断效能。结果:联合T_(1)WI、T_(2)WI的分期诊断符合率为78.9%;T_(1)WI、T_(2)WI联合T_(1)WI增强的分期诊断符合率为82.4%,T_(1)WI、T_(2)WI联合DWI的分期诊断符合率为94.7%;T_(1)WI、T_(2)WI、DWI、T_(1)WI增强四者联合的分期诊断符合率为96.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的ADC min、T_(1)WI增强扫描胃壁浆膜面毛糙模糊对T3、T4a期胃腺癌最具鉴别诊断价值。结论:MR多序列成像能够准确鉴别T3与T4a期胃腺癌,尤其是病灶ADC min、T_(1)WI增强扫描胃壁浆膜面毛糙模糊具有重要意义。
谢锟田川张治平张大福李振辉高德培
关键词:胃肿瘤胃腺癌T分期磁共振成像
放射信息学相关研究进展--文献计量学研究方面被引量:1
2014年
放射信息学是生物医学信息学的一个分支,是关于放射学领域的信息获取、存储、处理、检索、分析、传递和利用的科学。近年来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放射学领域的文献、期刊进行研究,从而评价文献和期刊、分析科学产出、揭示学科的发展规律和现状、预测学术研究的动向等方面受到了较多作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放射文献计量学所涉及的上述几个重要方面。
张治平李咏李振辉李红梅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
基于Mimics的人体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本文旨在建立人体颈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后续颈椎生物力学的分析打下基础。选取层厚0.7mm薄层扫描所得人体颈椎段84层Dicom格式的断层扫描图像,应用医学三维重建软件Mimics经过图像的分割、填充和擦除等优化处理后获...
赵磊张治平刘亚杰杨洋
关键词: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MIMICS载荷
文献传递
EOX方案术前治疗局部进展期可切除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EOX方案术前治疗局部进展期可切除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4年12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腹部外科接受EOX方案术前化疗后行手术治疗的50例cT3N0M0-cT4bN3M0期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45例患者的数据可用于分析,其中13例(28.9%)患者达完全缓解(CR),10例(22.2%)患者达部分缓解(PR),22例(48.9%)患者处于病灶稳定状态(SD),未出现病情进展的病例,疾病控制率(CR+PR+SD)达100%,客观缓解率(CR+PR)为51.1%。3个周期化疗后行D2淋巴结清扫的胃癌根治手术,39例(86.7%)患者达到R0切除,6例(13.3%)患者为R1切除。术后进行病理退缩分级(TRG),10例(22. 2%)完全退缩(0),6例(13. 3%)中等退缩(1),17例(37. 8%)轻微退缩(2),12例(26. 7%)无退缩(3)。化疗过程中无化疗相关死亡病例。化疗期间发生的毒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血液学毒性、神经毒性、脱发等,其中恶心总发生率为84%,呕吐总发生率为44%,3、4级恶心呕吐反应发生率为13. 3%。血液学毒性反应中,白细胞减少总发生率为57. 8%,3、4级白细胞减少为8. 9%。神经毒性及脱发毒副反应发生率较高,分别为55. 6%与91. 1%,其3、4级毒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 2%与17. 8%。均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手术R0切除率为86. 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 4%。截止2019年8月,1年生存率为93. 3%。结论:EOX方案术前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具有较好疾病控制率和病理反应率,可提高R0手术切除率,不增加术后并发症,通过个体化剂量调整,毒副反应可控,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王嘉鑫闫志军刘宥苡韩潇栾利昆李振辉陈芸徐开敏张丽娟张治平代佑果
关键词:胃癌术前化疗
选择性光子屏蔽在肺部低剂量扫描中的应用
张治平
双能CT临床应用现状被引量:13
2019年
双能CT的出现为影像诊断提供了更多的解剖与功能信息,大大提高了影像术前诊断准确率。双能CT从基本原理、数据后处理到临床应用特点均不同于传统CT。双能CT可对物质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并定量测量其含量,在减少伪影进行图像优化,提高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密度对比分辨率的同时,还增加了能量分辨率。此外,强大的数据后处理功能为影像诊断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目前双能CT的临床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特别是物质分离技术和单能量成像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已相对成熟,其他技术的临床应用也正在不断挖掘中。
田川张治平李振辉张大福封俊高德培
关键词:双能CT
扩散加权成像预测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初探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预测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9年5月我院术前行MRI扫描并行根治性手术的57例胃腺癌患者,测量并记录肿瘤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包括最大值(ADCmax)、平均值(ADCmean)和最小值(ADCmin)。根据术后淋巴结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无淋巴结转移组和淋巴结转移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无淋巴结转移组和淋巴结转移组间ADC值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分析ADC值预测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的效能,并确定最佳阈值。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ADC对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作用。结果有、无淋巴结转移的两组患者在MRI有无可疑转移淋巴结,病灶的ADCmean、ADCmin及分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肿瘤的部位、最厚径、ADCmax及Borrman分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DCmean和ADCmin预测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748、0.78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DCmin是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ADCmin可用于术前预测胃腺癌淋巴结有无转移,为临床制定个体化胃腺癌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谢锟张治平田川张大福李振辉高德培
关键词: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磁共振成像
结直肠腺癌组织学分级与CT表现的关系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学级别结直肠腺癌CT表现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19例经病理确诊的结直肠腺癌患者临床和CT资料,按组织学分化程度分为高级别结直肠腺癌和低级别结直肠腺癌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变肠壁长度及厚度、肠壁增厚形式、强化程度、增强后低密度比例、肠周浸润程度、肠周淋巴结肿大、合并肠梗阻、肝脏和腹膜转移的差异。结果:高级别和低级别结直肠腺癌在病变肠壁增厚形式、肠周浸润程度和肠周淋巴结肿大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71、6.613和34.859,P<0.05),在平均发病年龄、性别比例、病变部位、病变肠壁长度及厚度、强化程度、增强后低密度比例、合并肠梗阻肝脏和腹膜转移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组织学级别的结直肠腺癌CT表现有显著差异。相对低级别结直肠腺癌,高级别结直肠腺癌病变肠壁更易呈环形增厚、肠周浸润程度更重、肠周淋巴结肿大更多。
李鹍李振辉张治平高德培张大福吴琳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腺癌X线计算机
胃肠神经鞘瘤与间质瘤的CT征象鉴别诊断
2023年
目的探讨CT征象对胃肠道神经鞘瘤(GIS)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8例经病理证实的GIS(13例)和GIST(45例)患者的CT影像资料,包括病灶的大小、形态和边界、强化方式、肿瘤血管、病灶内坏死、出血、钙化等征象,并测量肿瘤及同层主动脉/大动脉平扫、动脉期、静脉期CT值,观察病灶内有无粗大肿瘤血管,计算动脉期、静脉期标化密度(CT_(S-A)、CT_(S-P))、强化CT值(ΔCT_(A)、ΔCT_(P))。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T征象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GIS组坏死比例(38.5%)、粗大肿瘤血管比例(0%)、平扫密度[(29.00±8.57)HU]、平扫标化密度(0.71±0.23)、动脉期密度[(50.92±11.43)HU]、动脉期标化密度(0.16±0.05)、动脉期强化值[(21.92±11.85)HU]、静脉期密度[(76.08±19.56)HU]、静脉期标化密度(0.48±0.08)均低于GIST组。平扫密度阈值为34HU时诊断GIS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6%、79.3%。结论瘤内是否存在粗大肿瘤血管、坏死能够将大部分GIS与GIST区分开来。联合平扫密度低及病灶内无粗大肿瘤血管的特征能提高GIS与GIST鉴别诊断准确率;另外,动脉期轻度均匀强化、静脉期轻中度均匀强化等特征也有助于鉴别GIS与GIST。
董兴祥李清婉张大福张治平曾曙光李振辉杨光军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胃肠道间质瘤
治疗前CECT影像组学预测进展期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多中心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治疗前增强计算机体层成像(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CECT)影像组学预测进展期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后有无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连续性收集2012年8月—2020年10月两家肿瘤医院进行NAC并行根治性手术的22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收集患者治疗前的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资料。依据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无淋巴结转移组和有淋巴结转移组。提取治疗前病灶的CECT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并进行独立的外部验证。比较训练集和验证集中无淋巴结转移组和有淋巴结转移组间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参数差异,并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临床预测模型。最终联合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病理学参数构建性能最佳的临床-影像联合预测模型。结果:动脉期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外部验证集中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972和0.701。门静脉期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外部验证集中AUC值分别为0.917和0.736。联合病灶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影像组学特征建立预测模型,训练集和外部验证集中AUC分别为0.862和0.6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尚无进展期胃癌患者NAC后达到无淋巴结转移状态的临床病理学预测因子。结论:治疗前病灶的CECT影像组学模型能够有效地预测进展期胃癌患者NAC后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该模型可作为无创的肿瘤生物学工具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决策依据。
谢锟高德培李清婉张大福崔艳芬代佑果李振辉张治平
关键词:计算机体层成像新辅助化疗淋巴结转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