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琼
- 作品数:8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PK-15细胞miRNA的差异表达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为研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horrea virus,PEDV)对猪肾传代细胞PK-15miRNA表达谱的影响,将PEDV感染PK-15细胞后,提取总RNA,进行高通量测序,构建感染与未感染PEDV的PK-15细胞的miRNA表达谱,并进行差异性分析,对表达差异显著的miRNA进行heatmap聚类分析及GO(Gene ontology,GO)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分析,选取10个显著性差异表达的miRNA通过RT-qPCR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显著性差异表达的miRNA有214个,其中175个miRNA表达上调,39个miRNA表达下调。Heatmap聚类分析表明,病毒组绝大部分差异表达的miRNA较对照组表达量上调,少部分下调。GO分析表明,miRNA广泛参与结合、蛋白结合、蛋白激酶活性、转移酶活性、含磷基团转移、磷酸转移酶活性等生物作用。RT-qPCR验证的各miRNA的表达趋势与高通量测序结果一致。结果表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对PK-15细胞编码的miRNA表达水平有显著影响,从而对进一步研究治疗PEDV的miRNA制剂提供新思路。
- 黄剑波郎巧利李新琼徐志文朱玲周远成
- 关键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K-15细胞
- 猪细小病毒感染PK-15细胞前后microRNAs表达谱的研究及部分免疫功能的鉴定
- 猪细小病毒(PPV)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此外,PPV还能引起仔猪腹泻、皮炎以及呼吸系统疾病,在猪非化脓性心肌炎、猪消瘦综合症和仔猪断奶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等疾病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全球普遍存在着猪细小病...
- 李新琼
- 关键词:猪细小病毒PK-15细胞NS1基因免疫功能
- 文献传递
- 猪博卡病毒VP2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为研究猪博卡病毒VP2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应用套式PCR技术对猪博卡病毒VP2基因进行分子克隆,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获得了1 656bp的猪博卡病毒VP2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KF806730),此序列与其他PBoV分离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2%~89%,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KF806730与PBoV5在一个分支,说明两者之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经生物信息学分析,此序列编码551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61 261.7,理论等电点(PI)为5.98,体外半衰期为30h(体外哺乳动物类网状细胞),不稳定系数为34.36,脂肪系数为54.88,平均亲水性为-0.766,最大疏水指数为1.733,最小疏水指数为-3.378;在同一氨基酸的不同密码子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向性;无信号肽和跨膜区;综合多种方法分析预测其主要抗原表位可能位于第78-80aa、311-314aa、507-509aa区域;二级结构、三维结构预测显示VP2蛋白主要以无规则卷曲为主,存在多个螺旋和折叠区域。本试验成功获得猪博卡病毒VP2基因,为以后研究此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建立该病毒的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
- 蔡雨函朱玲周远成李新琼赵洲徐志文
- 关键词:VP2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
- 猪细小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3
- 2015年
- 为研究miRNA在猪细小病毒(PPV)复制中的作用机制,针对PPV的NS1基因设计引物,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PCR;用RegRNA软件和RNAhybrid软件预测能靶向PPV基因组的miRNA,将筛选出的miR-34a与miR-181a、miR-16、miR-499-5p、miR-10b、miR-18a、miR-145-5p分别转染到PK-15细胞,然后用PPV感染细胞,每隔12h取细胞上清,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PV的DNA拷贝数。结果显示,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最适退火温度为59℃,熔解温度在85℃左右,质粒浓度在1.59×10^9~1.59×10^4 copies/μL时可得到较为理想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7,扩增效率为97.2%。用该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日本脑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进行检测时均无荧光信号,表明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转染不同miRNA的细胞感染PPV后,用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miR-34a能抑制PPV的复制,其他miRNA对PPV增殖无明显影响。
- 徐逸飞李萍李新琼郎巧利杨凡周桐枫周远成徐志文朱玲
- 关键词:猪细小病毒MIRNANS1基因
- 副猪嗜血杆菌与猪丹毒丝菌混合感染病原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从疑似副猪嗜血杆菌和猪丹毒丝菌混合感染病猪无菌采集心脏、肝脏、脾脏、肺及心包积液,采用常规分离培养法分离病原菌,通过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卫星试验和核酸测序同源性比对,确诊为副猪嗜血杆菌与猪丹毒丝菌混合感染。为进一步了解2株菌的生物学特性,测定了2株菌以及混合菌液的半数致死量(LD50)以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1)将2株菌的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已发表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副猪嗜血杆菌与猪丹毒丝菌的同源性各达到96%和99%;(2)致病性试验中,SPF鼠均在接种后24h左右开始死亡,从其心脏、肝脏、脾脏及肺均回收到攻毒菌,表明2株菌均为此次疫病的主要致病菌;(3)通过测定副猪嗜血杆菌和猪丹毒丝菌的LD50分别为5.28×109、3.58×104 CFU/mL,进一步证明二者具有较强毒性。根据2株菌的LD50等体积混合2种菌液注射SPF鼠,副猪嗜血杆菌与猪丹毒丝菌LD50均出现下调,分别为3.70×109、2.51×104 CFU/mL,表明混合感染增强了二者的致病力;(4)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副猪嗜血杆菌与猪丹毒丝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与临床耐药谱相一致,未出现新的耐受药物;同时筛选出了2种菌的共敏感药物氧氟沙星和氟苯尼考,有利于对疾病的快速治疗与防控。
- 李萍唐小慧李新琼周远成刘红亮杨凡徐志文朱玲
- 关键词:副猪嗜血杆菌药物敏感性半数致死量
- 猪核转录因子C-Rel亚基的克隆及PRV体外感染PK-15细胞对C-Rel转录时相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核转录因子κB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转录调节因子,其信号通路在细菌、病毒感染宿主致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直接调控宿主先天性免疫反应及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它的异常活化可能是PRV感染导致免疫抑制的重要原因。为进一步了解NF-κB C-Rel亚基序列特征及PRV对C-Rel mRNA转录时相的影响,本试验采用RT-PCR从猪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扩增NF-κB C-Rel ORF,获得阳性质粒后测序,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PRV感染PK-15细胞后不同时期C-Rel mRNA的转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扩增猪C-Rel亚基ORF长1 773bp,编码590aa;猪C-Rel核苷酸序列与不同动物的C-Rel核苷酸序列相似性较高;大部分位于细胞核内(76.0%),无信号肽及跨膜区。荧光定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感染后0~4h,C-Rel转录水平下调,2和4h差异显著(P<0.05);4~12h,快速上调,12h达到转录高峰(P<0.01);12h后逐渐下降,24~120h,维持在较低水平,其中36h差异极显著(P<0.01),48、72和120h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推断PRV感染早期较弱的先天性免疫应答可能与C-Rel活化水平低下有关。
- 付梦瑾朱玲周远成杨文宇李新琼徐志文
- 关键词:C-REL转录时相
- 重组大熊猫IFN-γ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球的制备与评价
- 2017年
- 为了制备并评价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重组干扰素γ(IFN-γ)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BCA)纳米球,本研究利用蛋白质原核表达技术,获得了重组大熊猫IFN-γ蛋白,然后以PBCA为载药材料,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了大熊猫干扰素γ纳米微球(IFNγ-PBCA-NS),最后借助感染大熊猫流感病毒A/Panda/Sichuan/01/2011(H1N1)的昆明小鼠(Mus musculus)模型,通过灌胃和皮下注射药物初步评价了IFNγ-PBCA-NS的药效。结果表明,大熊猫IFN-γ的蛋白分子量约为33.5 ku,所制备的大熊猫IFNγ-PBCA-NS外观规整,粒径在50~200 nm之间,跨距0.55,大小较均匀,包封率为56.7%,载药量为0.86%。灌胃和注射两种给药途径中,IFNγ-PBCA-NS组小鼠的生命延长率均显著高于IFN-γ组(P<0.05或P<0.01)。显示IFNγ-PBCA-NS在小鼠体内有更好的缓释和抗病毒作用,可为进一步研究制备大熊猫多肽类药物微粒提供参考。
- 杨莎莎徐志文王承东李才武朱玲周远成李新琼温安祥李德生
- 关键词:大熊猫干扰素Γ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球
- 猪嵴病毒和猪星状病毒双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3
- 2015年
- 为建立同时检测猪嵴病毒(PKV)和猪星状病毒(Ast V)的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PKV 3D基因和Ast V ORF2基因设计了两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首次建立了PKV和Ast V双重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同时扩增出PKV的358 bp和Ast V的938 bp特异性片段,而对猪伪狂犬病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及大肠杆菌等病原核酸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对PKV和Ast V的最低检出量分别为1.51×106拷贝/μL和1.19×106拷贝/μL;利用该方法和单项RT-PCR方法对35份来自四川省部分猪场的仔猪腹泻病料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KV和Ast 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0%和31.4%,两者符合率为100%。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对PKV和Ast V的鉴别诊断和混合感染检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顾凡覃娟娟蔡雨函李新琼黄剑波朱玲刘书亮徐志文
- 关键词:双重RT-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