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镇
- 作品数:33 被引量:89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神经系统疾病的应激特点
- 邓镇
- 隐藏在卒中背后的恶性肿瘤
- 1.病例患者男,61岁;主诉:右侧肢体无力25天,言语不能18天;现病史;2017-8-17突发右侧肢体麻木、无力,可扶行、抬手,伴言语不清,饮水呛咳、口角左歪.当天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查头颅TT"颅内未见异常"既往体健...
- 邓镇
- 含GDNF基因真核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 2015年
- 目的构建含GDNF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分析其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从SD大鼠脑中提取总RNA,采用逆转录PCR法扩增GDNF基因,测序鉴定后将GDNF基因克隆入p CDNA3.1中,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 CDNA3.1-GDNF;原代培养大鼠间充质干细胞,以脂质体介导法将构建好的真核表达载体p CDNA3.1-GDNF转染至间充质干细胞;RT-PCR、细胞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检测GDNF在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扩增的大鼠GDNF基因序列与Gen Bbank的参考序列完全一致,GDNF基因已经正确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 CDNA3.1中;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4 h后,GDNF的mRNA和蛋白能在细胞中正确表达。结论 p CDNA3.1-GDNF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能在大鼠间充质干细胞中正确表达,这为下一步研究携带GDNF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癫痫奠定了实验基础。
- 马猛陈丽赵元淑邓镇王林杰冯雷罗亚楠雷水生朱晓琴
- 关键词:GDNF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癫痫
- GAD65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构建GAD65真核表达载体,并分析其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从SD大鼠脑中提取总RNA,采用逆转录PCR法扩增GAD65基因,测序鉴定后将GAD65基因克隆入pCDNA3.1中,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GAD65;原代培养大鼠间充质干细胞,以脂质体介导法将构建好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GAD65转染至间充质干细胞;RT-PCR、细胞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检测GAD65在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扩增的大鼠GAD65基因序列与GenBbank的参考序列完全一致,无碱基突变,双酶切证明GAD65基因已经正确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48h后,RT-PCR、细胞免疫荧光、Western blot证实GAD65的mRNA和蛋白能在细胞中正确表达。结论 pCDNA3.1-GAD65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能在大鼠间充质干细胞中正确表达,这为下一步研究携带GAD65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癫痫奠定了实验基础。
- 赵元淑罗淼珊邓镇谢柳余涵胡景鑫朱晓琴雷水生
- 关键词:GAD6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癫痫
- 反义寡核苷酸对血管瘤内皮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培养的血管瘤内皮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VEGF反义寡核苷酸(AS-ODN)、正义寡核苷酸(S-ODN)和错义寡核苷酸(M-ODN)分别转染至体外培养的皮肤血管瘤内皮细胞中,采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VEGF mRNA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蛋白分泌的改变。结果 RT-PCR结果显示:AS-ODN组VEGF mR-NA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而S-ODN组、M-ODN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VEGF mRNA表达未见明显改变。ELISA结果显示:AS-ODN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VEGF蛋白分泌浓度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而S-ODN组、M-ODN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VEGF浓度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VEGF AS-ODN转染可以有效地抑制血管瘤内皮细胞VEGF mRNA表达,降低VEGF蛋白分泌,从而有效地抑制血管瘤内皮细胞的生长。
- 雷水生邓镇朱晓琴朱璐张远红唐晓丹孙丹刘光敏
- 关键词:反义寡核苷酸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分泌
- 内皮微RNA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7年
- 脑血管内皮细胞是脑微血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对维持正常的脑血管生理功能起重要作用。而缺血可导致脑血管内皮损伤及功能障碍,使血脑屏障破坏,加重缺血性脑损伤。因此,脑血管内皮细胞可作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靶点。微RNA(miRNA)在脑血管内皮中高表达,其广泛调控着蛋白编码基因的表达和功能,且与缺血后脑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密切相关,故在缺血性脑卒中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未来,进一步明确内皮miRNA在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可为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 项薇邓镇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微RNA脑血管内皮细胞
- VEGF和DLL4在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VEGF及DLL4在婴幼儿血管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婴幼儿血管瘤(增生期26例,消退期24例)组织中VEGF,DLL4和FⅧRAg的表达水平。采用HPIAS-1000图文报告管理系统对VEGF和DLL4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增生期组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消退期组和正常皮肤组(P<0.05),而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期组DLL4的表达明显高于消退期组和正常皮肤组(P<0.05),而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和DLL4在增生期血管瘤组织中高表达,两者的表达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共同促进血管瘤内皮细胞的增殖,在血管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 罗亚楠黄远红冯雷邓镇余涵张远红朱璐雷水生
- 关键词:DLL4VEGF婴幼儿血管瘤免疫组织化学
- 大鼠GAD65基因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MSCs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构建谷氨酸脱羧酶65(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65,GAD65)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并进行鉴定。方法 PCR法扩增GAD65基因,构建LV5-GFP-GAD65慢病毒载体;与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病毒;将慢病毒感染大鼠MSCs,荧光显微镜鉴定转染率,Western blot检测GAD65的表达。结果双酶切及测序结果表明LV5-GFP-GAD65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包装病毒产生的病毒液滴度为5×107TU/ml;慢病毒感染大鼠MSCs的转染率高于9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GAD65蛋白表达比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 GAD65重组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包装得到高浓度病毒液,感染大鼠MSCs能稳定过表达GAD65蛋白,为进一步探索侧脑室注射基因化的MSCs治疗癫痫奠定实验基础。
- 赵元淑邓镇陈丽周玉波马猛罗亚楠胡景鑫雷水生朱晓琴
- 关键词:慢病毒GAD65间充质干细胞癫痫
- GluN2A抑制剂对癫痫持续状态大鼠脑内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谷氨酸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的NR2A亚单位(GluN2A)选择性抑制剂PEAQX对癫痫持续状态大鼠脑内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先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再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致痫组(先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再腹腔注射戊四氮致痫)和抑制剂干预组(先侧脑室注射PEAQX,再腹腔注射戊四氮致痫),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表现;使用BL-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各组大鼠脑电的改变;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gp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行为学观察显示:对照组无明显癫痫发作,致痫组癫痫发作快且明显,诱导癫痫持续状态成功,而抑制剂干预组癫痫发作潜伏期长且不明显;脑电结果显示:对照组无明显痫样波,致痫组记录到棘波、尖波、棘-慢复合波等痫样波,抑制剂干预组痫样波减弱或消失;RT-qPCR结果显示:致痫组海马中P-gp mRNA表达增加,抑制剂干预组P-gp mRNA表达明显减少;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致痫组海马中P-gp蛋白表达增强,抑制剂干预组P-gp表达明显减弱。结论 GluN2A选择性抑制剂抑制了癫痫的发作,并抑制了P-gp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GluN2A选择性抑制剂抑制了GluN2A的活性有关,并提示GluN2A选择性抑制剂可能与减少癫痫耐药的产生有关。
- 邓镇罗淼珊赵元淑余涵谢柳陈丽朱晓琴胡景鑫雷水生
- 关键词:侧脑室注射P-糖蛋白癫痫持续状态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征观察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观察及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1月本院诊断及治疗的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期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参照组,分析两组受检者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血管异常例数、颈动脉内膜增厚例数、软斑例数、溃疡斑例数显著高于参照组,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患者的糖尿病例数、高血压例数、吸烟例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与轻度狭窄及正常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健康者相比,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斑块形成情况更高,糖尿病、高血压、吸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高等均是高危影响因素。
- 邓镇田灿辉周亮
-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