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劼

作品数:19 被引量:150H指数:6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肺癌
  • 5篇细胞
  • 5篇疗效
  • 4篇肿瘤
  • 4篇小细胞
  • 3篇细胞肺癌
  • 3篇小细胞肺癌
  • 3篇临床疗效
  • 2篇单抗
  • 2篇序贯
  • 2篇学科团队
  • 2篇血管
  • 2篇诊疗
  • 2篇争鸣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适形
  • 2篇受体
  • 2篇术后
  • 2篇替莫唑胺

机构

  • 18篇昆明医科大学
  • 4篇复旦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郑州大学
  • 4篇中山大学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佛山市第一人...
  • 3篇福建省肿瘤医...
  • 3篇复旦大学附属...
  • 3篇广东省中医院
  • 3篇南京大学
  • 3篇南京大学医学...
  • 3篇南昌大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8篇林劼
  • 8篇江利锋
  • 6篇张智显
  • 6篇顾后
  • 5篇李楠
  • 4篇刘安文
  • 4篇杨帆
  • 4篇崔久嵬
  • 3篇林根
  • 3篇周清华
  • 3篇陈明
  • 3篇冯卫能
  • 3篇姚煜
  • 3篇岳东升
  • 3篇王立峰
  • 3篇黄媚娟
  • 3篇杜瀛瀛
  • 3篇程颖
  • 3篇邬麟
  • 3篇张海波

传媒

  • 7篇昆明医科大学...
  • 3篇循证医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肿瘤预防与治...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伽马刀联合贝伐单抗对比替莫唑胺治疗术后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对伽马刀联合贝伐单抗对比伽马刀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术后恶性脑胶质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40例恶性胶质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40例均经病理证实为Ⅳ级恶性胶质瘤。对照组(伽马刀+替莫唑胺)20例:伽玛刀治疗后第一个疗程为150 mg/(m2.d),第二个疗程为200 mg/(m2.d),D1~5,4周1疗程,6程后换用替莫唑胺剂量密度方案:150 mg/(m2.d),D1~7,D15~22(隔周给药/停药),4周1疗程;实验组(伽马刀+贝伐单抗)20例:贝伐单抗静脉滴注5 mg/kg,3周一疗程。2组伽玛刀治疗无显着性差异。中心剂量为30~45 Gy,平均剂量为(40±4.6)Gy,周边剂量为15~25 Gy,平均剂量为(21±3.8)Gy。治疗后每4周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记录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和12个月总生存率。结果 2组客观有效率(ORR)分别为90%和60%,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55%和2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0%(14/20)和60%(12/20), 1 a生存率分别为40%(8/20)和25%(20/20);2组进展中位生存期(PFSS)分别为(7.8±2.4)个月和(6.3±1.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6.8±2.5)个月和(14.6±2.8)个月;2组间PFS、OS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1级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P>0.05)。结论伽马刀联合贝伐单抗治疗恶性胶质瘤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优于伽马刀联合替莫唑胺,该方法安全可靠,可作为术后治疗恶性胶质瘤的首选。
张智显顾后林劼曹洪明雷学芬江利锋
关键词:脑胶质瘤伽马刀贝伐单抗替莫唑胺
阿帕替尼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Apatinib)联合伊立替康(Irinotecan)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8月至2018年12月间42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均病理证实为小细胞肺癌,一线均使用EP(依托泊苷+顺铂)方案6疗程,病情进展判定为一线治疗失败。二线治疗分为对照组(拓扑替康)20例:口服拓扑替康1.4mg/m^2d1~5,3周一疗程;实验组(阿帕替尼+伊立替康)22例:口服阿帕替尼500~625mg/d直至病情进展或无法耐受,伊立替康150~180mg/m^2ivgttd1,3周一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T细胞亚群水平、肿瘤标记物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6个月客观有效率(ORR)分别为40.0%和72.7%,6个月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15.0%和45.5%,2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9.2±3.1)个月和(12.6±6.8)个月,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6.2±5.1)个月和(10.2±6.9)个月;2组ORR、DCR、PFS、OS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高血压、出血、口腔黏膜炎、腹泻和胆碱能综合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它副反应差异不大。结论阿帕替尼联合伊立替康在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智显顾后林劼雷学芬江利锋李楠路欣妍李瑞智
关键词:伊立替康拓扑替康小细胞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处理:共识与争鸣被引量:1
2022年
由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和广东省临床试验协会/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主办的“第19届中国肺癌高峰论坛”于2022年3月5日在广州顺利召开。此次论坛中,来自肺癌临床研究、转化性研究、基础研究的专家们围绕可切除/不可切除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和生物标志物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并最终达成了专家共识。
吴一龙陆舜周清华张力程颖王洁汪步海胡成平林丽珠钟文昭宋勇杨农董晓荣赵健杨海虹郭卉闫小龙刘宏旭马锐林劼刘思旸陈椿王立峰周承志周明吴芳杨学宁杜瀛瀛姚煜邵阳洪少东崔久嵬全雪萍陈蓉蓉吴佳妍张嘉涛周建娅汪斌超程超王慧娟柳菁菁邬麟黄岩匡煜坤张永昌胡洁杨衿记冯卫能苏文媚范云杨帆陈明
关键词:多学科综合治疗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OPEN式KLF-A型全身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对52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分次治疗,用50%~70%的等剂量曲线覆盖计划靶体积(PTV),给予计划靶体积周边单次剂量350~450 c GY,分8~12次进行治疗,每天1次,总剂量3 500~4 500 c GY,平均4 170 c GY。结果:(1)病灶小于5 cm者20例,其中15例CR、2例PR、2例SD、1例PD;病灶5~10 cm者25例,其中8例CR、13例PR、3例SD、1例PD;病灶大于10~15 cm者7例,其中1例CR、5例PR、1例SD、没有PD。(2)有临床症状者26例,其中临床症状消失21例,减轻3例,无效2例。结论: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小,患者耐受良好。
雷学芬王琳柯阳江利锋吕丽林劼
关键词:肝海绵状血管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分次治疗
多学科团队对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1例的诊治实践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通过为1例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制定个性化综合治疗方案,探讨多学科团队(MDT)在直肠癌肝转移(CRLM)患者诊治中的作用。方法2015年3月20日就诊于普外科的1例CRLM患者男性,54岁,在MDT(肝胆外科,胃肠外科,肿瘤科,放射科,影像科,病理科)病例讨论模式下对患者治疗全程不同时期进行全面评估和制定治疗方案。结果经过MDT多次病例讨论及转化治疗后,患者直肠原发病灶及肝转移灶和复发灶接受两次手术及放化疗、靶向、局部射频等综合治疗,迄至2019年4月患者最终达到无瘤生存状态,实现生存获益。结论MDT诊疗模式在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中可提供个体化最佳方案,确保患者获得最佳治疗。
范海军田大广魏晓平王华林劼孙琰易晓佳
关键词:直肠癌
阿帕替尼联合替莫唑安序贯全脑放疗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脑转移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阿帕替尼(Apatinib)联合替莫唑安(TMZ)序贯全脑放疗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 年10 月至2018 年12 月6 a间41 例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病理证实为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方案均为EP(依托泊苷+顺铂)或者IP(伊立替康+顺铂)标准化疗方案6~8 疗程,胸部放疗采用适形调强放疗技术(IMRT),常规分割1.8~2.5 Gy/次,病灶PGTV 50.4~66 Gy,出现脑转移后判定为一线治疗失败。二线治疗对照组(拓扑替康单药) 20 例:拓扑替康(1.3~1.5) mg/m2 D1~5,3 周一疗程;实验组(阿帕替尼+替莫唑安) 21 例:阿帕替尼500~625 mg/d,替莫唑安(150~200) mg/m2D1~5,3 周一疗程,直至病情进展或无法耐受。2 组病例均序贯全脑放疗PCTV 30~36 Gy,转移灶PGTV 54~66Gy,常规分割1.8~2.5 Gy/次。比较2 组临床疗效、T细胞亚群、肿瘤标记物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6 个月客观有效率(ORR)分别为40.0%和71.4%,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25.0%和57.1%,2 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5.6±1.1)个月和(3.3±2.8)个月,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7.5±3.2)个月和(10.2±3.9)个月;2 组ORR、DCR、PFS、OS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CD4、CD8 及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 组肿瘤标记物(NSE)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高血压、出血、口腔黏膜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副反应差异不大。结论阿帕替尼联合替莫唑安序贯全脑放疗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脑转移较单药拓扑替康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张智显顾后林劼雷学芬江利锋李楠路欣妍余佳
关键词:拓扑替康全脑放疗
阿帕替尼联合雷替曲塞治疗常规治疗失败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阿帕替尼(Apatinib)联合雷替曲塞(Retitrexed)治疗常规治疗失败的结直肠癌肝转移(m CRC)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8月至2018年8月6年间54例常规治疗失败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肝转移,常规方案治疗后病情进展判定为常规治疗失败.对照组(贝伐单抗+替吉奥) 26例:贝伐单抗5 mg/kg,替吉奥40~60 mg/m2D1~14,3周1疗程;实验组(阿帕替尼+雷替曲塞) 28例:阿帕替尼500 mg/d直至病情进展或无法耐受,雷替曲塞3 mg/m2,3周1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T细胞亚群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客观有效率(ORR)分别为65.4%和82.1%,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34.6%和53.6%,2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15.2±7.1)个月和(22.2±6.8)个月,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17.2±7.1)个月和(24.2±6.9)个月;2组ORR、DCR、PFS、OS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实验组CD3、CD4、CD8及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高血压、出血、口腔黏膜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其他副反应差异不大。结论阿帕替尼联合雷替曲塞在常规治疗失败的结直肠癌肝转移(m CRC)三线化疗中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张智显顾后林劼雷学芬江利锋李楠路欣妍
关键词:雷替曲塞贝伐单抗结直肠癌肝转移
非小细胞肺癌少见/罕见靶点:共识与争鸣被引量:1
2023年
由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和广东省临床试验协会/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主办的“第20届中国肺癌高峰论坛”于2023年3月4日在广州顺利召开。此次论坛以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少见/罕见靶点为主题,从少见/罕见靶点的精准检测、新型临床研究与围术期治疗等角度开展相关学术探讨,并最终达成了专家共识。
吴一龙陆舜程颖周清涂海燕周清华王绿化张力周建英黄诚陈明胡成平揣少坤汪笑男刘晓晴刘基巍周鹏辉陈维之严令华刘云鹏刘安文张绪超李慧陈蓉蓉林冬梅谢聪颖朱正飞梁会营宋勇董晓荣赵明芳乔贵宾崔久嵬李子明王志杰陈晓媛杨农林根田攀文范云宋启斌陈元段建春王佳蕾朱波汪步海赵军于起涛王立峰张海波胡洁马锐张同梅林劼褚倩任胜祥姚煜邬麟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争鸣
立体定向放疗系统分割治疗大体积肿瘤的探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讨论全身(体部)伽玛刀治疗体积较大的肿瘤,几种不同形式的靶区勾画方法及治疗后有效率的评价。方法病灶在7~10 cm的8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即采用2个疗程,患者取仰卧位或俯卧位2个靶区分开照射(前后分割);或同一体位2个靶区分开照射(左右分割或分段照射)。对照组即采用1个疗程,多个靶区或1个靶区大面积照射。两组均为50%等剂量曲线包绕PTV,总剂量35~45 Gy。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分别为40.0%、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客观治疗有效率8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客观治疗有效率7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个月客观治疗有效率56%、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放疗系统对大肿瘤分割治疗时,2个疗程分割照射比1次大面积、小剂量照射不良反应小,疗效好。
林劼罗富源李亭葶江利锋田兴罗金兰赵洁
关键词:放射外科手术肿瘤伽玛刀分割照射
适形调强放疗序贯替莫唑安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术后高级别脑胶质瘤的疗效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适形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 therapy,IMRT)序贯替莫唑安(temozolomide,TMZ)联合阿帕替尼(Apatinib)治疗术后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41例术后高级别脑胶质瘤临床病例,术后均病理证实为高级别恶性脑胶质瘤(WHO III^IV级)。两组病例术后均予适形调强放疗(IMRT),PGTV 56~66 Gy,PCTV 50.4~54 Gy,常规分割1.8~2.5 Gy/次,同步TMZ 75 mg/m^2D1~42化疗,随机分组对照组(IMRT+TMZ)20例:序贯替莫唑安150~200 mg/m^2 D1~5,4周一疗程,6~8疗程;实验组(IMRT+TMZ+Apatinib)21例:序贯替莫唑安150~200 mg/m^2 D1~5,4周一疗程,6~8疗程,每天服用阿帕替尼500~725 mg直至病情进展或出现无法耐受的毒副反应。治疗周期结束后观察两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临床数据中对照组和实验组6个月客观有效率(ORR)分别为40.0%和71.4%,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25.0%和57.1%,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5.6±1.1)个月和(3.3±2.8)个月,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7.5±3.2)个月和(10.2±3.9)个月,两组数据ORR、DCR、PFS、OS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CD4、CD8及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中高血压、出血、蛋白尿及黏膜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形调强放疗序贯替莫唑安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术后高级别脑胶质瘤较适形调强放疗序贯单药替莫唑安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可临床推广使用。
张智显顾后俸新荣林劼雷学芬李楠李瑞智余佳
关键词:适形调强放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