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丽英

作品数:861 被引量:14,908H指数:33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33篇期刊文章
  • 218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806篇医药卫生
  • 7篇文化科学
  • 3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社会学
  • 2篇历史地理
  • 2篇理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32篇肌萎缩
  • 121篇肌萎缩侧索硬...
  • 121篇侧索硬化
  • 85篇肌电
  • 80篇电图
  • 80篇无力
  • 74篇神经系统
  • 73篇神经系
  • 72篇电生理
  • 72篇神经病
  • 71篇肌电图
  • 60篇综合征
  • 59篇运动神经
  • 58篇神经元
  • 56篇血管
  • 56篇周围神经
  • 52篇卒中
  • 52篇病例
  • 49篇缺血
  • 47篇运动神经元

机构

  • 835篇北京协和医院
  • 95篇中国医学科学...
  • 24篇中国医学科学...
  • 2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8篇首都医科大学...
  • 16篇四川大学华西...
  • 16篇中华医学会
  • 15篇复旦大学
  • 13篇北京大学第三...
  • 1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1篇北京协和医学...
  • 9篇北京医院
  • 9篇中山大学附属...
  • 8篇华中科技大学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江苏省人民医...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航空工业中心...
  • 6篇山东大学

作者

  • 857篇崔丽英
  • 137篇彭斌
  • 135篇刘明生
  • 108篇管宇宙
  • 99篇倪俊
  • 96篇关鸿志
  • 95篇朱以诚
  • 84篇陈琳
  • 84篇李本红
  • 74篇杜华
  • 73篇任海涛
  • 59篇李晓光
  • 52篇姚明
  • 51篇周立新
  • 50篇高晶
  • 45篇卢强
  • 41篇王含
  • 40篇刘彩燕
  • 35篇高山
  • 34篇柳青

传媒

  • 238篇中华神经科杂...
  • 91篇中国现代神经...
  • 40篇中国神经免疫...
  • 40篇中华医学杂志
  • 18篇中华医学会第...
  • 17篇中国实用内科...
  • 17篇协和医学杂志
  • 16篇中国医学科学...
  • 12篇中风与神经疾...
  • 12篇第十二届全国...
  • 10篇中华医学信息...
  • 9篇中国卒中杂志
  • 9篇第十一届全国...
  • 8篇中华内科杂志
  • 8篇2014北京...
  • 7篇脑与神经疾病...
  • 7篇第九次全国神...
  • 6篇中华老年医学...
  • 6篇中国神经精神...
  • 6篇基础医学与临...

年份

  • 2篇2024
  • 11篇2023
  • 16篇2022
  • 18篇2021
  • 20篇2020
  • 34篇2019
  • 25篇2018
  • 32篇2017
  • 45篇2016
  • 82篇2015
  • 84篇2014
  • 46篇2013
  • 60篇2012
  • 30篇2011
  • 59篇2010
  • 54篇2009
  • 60篇2008
  • 31篇2007
  • 47篇2006
  • 32篇2005
8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RNS和SFEMG研究
崔丽英
单纤维肌电图在神经肌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8年
单纤维肌电图(SFEMG)是20世纪60年代,由瑞典的Stalberg和Ekstedt首先创立的一项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技术;70年代以后,该项技术开始在国外临床应用;90年代引入我国,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神经肌肉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研究中。单纤维肌电图应用记录面积极小的特殊针电极,选择性地记录单个肌纤维的动作电位(AP),其最有价值的参数分别为颤抖、阻滞和纤维密度(FD)。颤抖客观地反映单个神经肌肉接头的传导功能;纤维密度则反映同一运动单位内肌纤维的密度。
刘明生崔丽英
关键词:单纤维肌电图神经肌肉疾病疾病诊断神经电生理学纤维密度神经肌肉接头
多发性硬化和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合并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情况。方法:回顾分析1981-2006年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临床确诊和实验室支持确诊的MS165例。结果:9.2%MS患者合并其它自...
刘彩燕徐雁崔丽英
文献传递
脑深静脉血栓形成12例临床及影像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脑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DCVT)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13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或者磁共振静脉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确诊的12例DCVT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12例DCVT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24.5(19.75,33.5)岁。临床表现:头痛11例[11/12(92%)];不同程度意识障碍5例[5/12(42%)],其中1例为昏迷;抽搐发作5例[5/12(42%)];其他局灶体征(单侧肢体无力)2例[2/12(17%)]。影像表现:累及直窦和大脑大静脉最多见,分别为11例[11/12(92%)]及8例[8/12(67%)],累及大脑内静脉3例[3/12(25%)],基底静脉1例[1/12(8%)],所有患者均合并其他静脉窦受累。8例患者行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其中丘脑病灶4例[4/8(50%)],基底节区病灶2例[2/8(25%)],额或顶叶病灶3例[3/8(38%)],其中病灶内合并出血者2例[2/8(25%)]。治疗预后:12例患者中除1例因感染性休克死亡,未能接受抗凝治疗外,其余11例均给予抗凝治疗,最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复查影像学病灶明显好转或消失。结论意识障碍及双侧丘脑病变是DCVT的常见临床及影像表现,需注意识别;大脑大静脉及直窦为常见受累深静脉(窦),且常并存其他静脉窦受累;DCVT虽急性期症状凶险,如及早诊断及治疗,预后可相对较好。
周雁倪俊朱以诚周立新姚明关鸿志彭斌崔丽英
关键词:丘脑病变预后
以急性球麻痹起病的前循环梗死5例临床、影像及预后分析
姚明倪俊高山崔丽英
孕产妇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疗策略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孕产妇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可能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总结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1993-2013年连续收治的孕产妇合并危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12例,平均年龄(26±5)岁(19~34岁)。12例患者均在急性/亚急性期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9例行磁共振静脉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6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诊断静脉窦血栓形成。分析可能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及治疗策略。结果发病时期:孕早期7例,孕晚期1例,产后2周内4例,人工流产后1例;合并疾病包括:蛋白S缺乏1例,高同型半胱氨酸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全身感染1例,贫血1例;临床特征: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头痛12例,痫性发作5例,其他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5例(包括肢体无力、病理征、麻木、共济失调、周围性面瘫等),视力下降1例,不同程度意识障碍4例。12例患者中9例存在脑实质异常,其中脑梗死或出血性梗死7例,脑出血1例,脑组织明显肿胀1例。受累静脉窦:横窦、乙状窦9例,上矢状窦8例,直窦、下矢状窦2例,颈静脉2例。治疗:6例妊娠期发病患者均及时终止妊娠,1例因家属不同意终止妊娠,病情加重,自动放弃回家。10例积极尽早给予肝素化抗凝治疗,所有患者均病情好转出院。结论孕产妇出现急性/亚急性头痛、抽搐及其他局灶体征时,需警惕危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可能;影像学提示符合静脉窦引流区域的脑实质异常信号(出血性梗死为主),可作为及时诊断的重要线索;病情危重时及时选择终止妊娠去除病因可能与良好预后相关,同时需尽早开始抗凝治疗。
牛婧雯倪俊姚明周立新戴毅范思远朱以诚彭斌崔丽英
关键词:孕产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诊疗策略
脊髓空洞症10例患者皮肤感觉阈值的测定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研究选择性神经诊断刺激器在 10例脊髓空洞症患者中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 10例 (男 6例 ,女 4例 )经病史、临床表现和脊髓MRI检查证实的脊髓空洞症患者在双侧的拇指 (C6皮节 )和小指 (C8皮节 )进行了不同频率 (5、2 5 0和 2 0 0 0Hz)皮肤感觉阈值 (CPT)的测定 ,并与年龄匹配的健康人对照。结果 患者组C6和C8皮节对 5和 2 5 0Hz刺激感觉阈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而 2 0 0 0Hz刺激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其中 2例临床上有明显的触觉和音叉震动觉减低 ,MRI显示空洞影响脊髓前角和后角 ,2 0 0 0Hz刺激CPT阈值也有明显的增高 (C6和C8刺激CPT阈值分别为 5 32和 718)。不同频率刺激CPT的异常率是不同的 ,5Hz刺激CPT的异常率最高 (C6和C8刺激分别为 5 5 .0 %和 70 .0 % ) ,2 0 0 0Hz刺激的阳性率最低 (C6和C8刺激分别为 15 .0 %和 2 3.5 % )。结论 通过对 10例不同程度脊髓空洞症的研究 ,进一步证明了不同刺激频率CPT的测定可评价不同感觉神经的功能 ,较客观地对不同直径的感觉纤维进行定量测定。
崔丽英Patrick Y.Zhu管宇宙
关键词:脊髓空洞症MRI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药服用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服用中药现况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将全国47家中心采用简单整群抽样及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至接受标准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标准化治疗组采用标准化的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方案对卒中患者进行治疗随诊,...
翟菲菲袁晶彭斌姚明倪俊周立新朱以诚崔丽英
文献传递
统计法运动单位数目估计技术的可重复性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对统计法运动单位数目估计技术的可重复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例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和27例正常对照者的临床资料,于同期对同一侧正中神经/拇短展肌进行两次统计法运动单位数目估计检测,计算其变化率,根据不同分析方法判断统计法运动单位数目估计技术的可重复性。结果肌萎缩侧索硬化组受试者前后两次运动单位数目估计测值分别为(47.21±23.50)和(44.84±23.01),正常对照组受试者分别为(119.51±9.84)和(120.56±10.6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次测值之间均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肌萎缩侧索硬化组受试者运动单位数目估计测值的变化率P50(P25,P75)为9.52%(5.63%,25.00%),正常对照组受试者为5.00%(2.34%,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87,P=0.017),提示肌萎缩侧索硬化组受试者的可重复性低于正常对照组。肌萎缩侧索硬化组5例(5/19)患者运动单位数目估计测值的变化率>25.00%,其正中神经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为1.90~3.20mV;14例(14/19)变化率≤25.00%,其正中神经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为3.80~12.40mV。结论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统计法运动单位数目估计检测均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但是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的可重复性低于正常对照者。建议在应用统计法运动单位数目估计技术进行随访观察时,尽量选择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较高者进行检测。
刘明生崔丽英汤晓芙李本红杜华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统计学神经生理学电生理学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临床分型、分期及病情评估被引量:21
2018年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进展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起病隐袭,进展缓慢,因呼吸衰竭死亡,目前尚无治愈方法。近年来研究表明多种措施可延长患者存活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了科学合理地治疗ALS,本文就其临床分型、分期、治疗模式及对ALS病情进展的评估和随访方法进行介绍。
李晓光刘明生崔丽英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病情评估
共8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