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
- 作品数:11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部委基础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螺旋弹簧刚度预测模型被引量:5
- 2020年
- 建立了一种通用形式的复合材料螺旋弹簧刚度预测模型,提出一种无需限定网格和节点的复合材料螺旋弹簧有限元建模方法.基于复合材料层合板理论,推导了复合材料层合板等效剪切模量,并据此建立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螺旋弹簧刚度预测模型,该模型能够适用于任意铺层角度的纤维分布.为了解决在有限元建模过程中复合材料螺旋弹簧单元方向设置的难题,提出建立复合材料弹簧有限元模型的新方法,可直接对铺层进行设计,避免了划分网格时单元坐标系与簧丝螺旋线方向难以协调的问题.刚度预测模型计算结果与文献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计算精度.针对复合材料类型和纤维铺层角度的不同组合形式,利用所建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和刚度预测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的计算误差较小,有效性较好.
- 陈潇凯李超
- 关键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螺旋弹簧
- 基于社会实践工作体系提升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以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的社会实践探索为例
- 本文通过调研总结机械与车辆学院在社会实践探索的过程,不断在内容、资源、形式、组织方式等方面尝试创新,形成了具有规范性与连续性、广泛性与针对性相统一的社会实践体系,具备一定特色,对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有一定的提升。
- 李超
- 关键词: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 基于Matlab与Modelsim的四足机器人步态算法的协同仿真被引量:1
- 2015年
- 首先对液压四足机器人的运动特性进行了研究,选取CPG算法作为控制算法并建立了数学模型,用Matlab实现软件上的仿真,观察各髋关节的输出信号;然后借助Matlab工具HDL Coder将Simulink模型转换为Verilog硬件语言,并在硬件环境下借助Modelsim用VHDL语言进行协同仿真;最后通过输出信号的前后对比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该方法简化了测试流程,无需采用复杂的Test Bench编程方法,提高了测试的完整性。
- 罗庆生李超韩宝玲司世才牛锴
- 离合器摩擦副微观粗糙表面滑动接触特性研究
- 2024年
- 考虑离合器摩擦元件实际形貌特征,建立了摩擦表面微凸体二维挤压和滑动接触有限元模型,研究了摩擦表面的微观接触特性.摩擦表面间的接触实际为微凸体的相互挤压,随着施加载荷的增加,摩擦表面接触微凸体的个数逐渐增加,实际接触微凸体数量的变化影响单个微凸体的承受载荷.摩擦表面之间的滑动接触实际上是微凸体的相对挤压和剪切,并且致使微凸体顶部产生弹塑性变形的过程.本研究为摩擦元件的摩擦磨损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 董玮魏成思郑长松王茜李超
- 关键词:离合器微凸体接触特性
- 考虑混合润滑的柴油机配气凸轮磨损仿真
- 实验获得凸轮和挺柱粗糙表面轮廓曲线,利用W-M函数分形表征表面形貌并建立摩擦副几何模型.然后采用有限元CEL(Coupling Euler-Lagrange,耦合的欧拉-拉格朗日)技术模拟混合润滑下的滑动磨损过程,获得不...
- 李超覃文洁张亦鑫王剑
- 关键词:柴油机混合润滑油膜厚度
- 汽车多材料控制臂拓扑优化方法被引量:7
- 2021年
- 为进一步提高汽车控制臂轻量化水平,提出了一种壳/填充结构多材料拓扑优化方法。采用两组设计变量建立材料插值模型:对第1组设计变量进行两步滤波,利用归一化密度梯度范数将壳区域与填充区域分离;第2组设计变量用于分配填充区域多种材料。为避免填充材料过度聚集,通过映射函数的隐式方法将局部体积约束扩展为多材料填充问题。控制臂优化算例结果表明,材料插值模型能有效识别壳特征和实现局部体积约束,控制臂主体质量较原钢制控制臂减轻13.2%,转向和制动工况下应力水平分别降低55.0%和39.7%,获得较好的轻量化效果。
- 陈潇凯李超白影春杨子发
- 关键词:轻量化设计
- 仿生液压四足机器人伺服控制器设计被引量:2
- 2015年
- 本文结合仿生液压四足机器人的研发指标,设计了基于STM32F405的分布式电液伺服控制器。控制器伺服总线基于双CAN总线设计,将控制指令总线和状态反馈总线独立分离,并基于CAN总线通信协议设计了单帧伺服指令。设计了纯数字伺服阀驱动电路,使用PWM驱动MOSFET全桥方式实现。实验结果证明,仿生液压四足机器人电液伺服控制器符合预期的性能指标要求,达到预想的设计效果。
- 牛锴罗庆生李超司世才
- 关键词:电液伺服自适应PID
-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内燃机气缸套预紧工况变形研究被引量:10
- 2009年
-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考察设计因素对气缸套变形的影响趋势和相互关系.选取凸缘锥角、预紧力和接触面上的摩擦系数作为考察因素,建立了气缸套和机体的组合有限元模型,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设计了16组计算方案,计算出气缸套的位移和应力结果.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以上3个因素对气缸套预紧变形的影响,给出了各因素间精确的量化关系.结果表明:以降低气缸套最大拉、压应力为优化目标时,降低预紧力是最重要的优化目标,其次是适当增加缸套凸缘锥角,降低表面摩擦系数效果最不明显.
- 李超廖日东张卫正刘栋
- 关键词:内燃机气缸套正交试验设计
- 内燃机气缸套动力学模型振动特性研究
- 本研究采用“移动质量-梁”模型分析了“活塞-缸套”系统的力学特性,建立了缸套振动方程,通过数值方法求解了该方程,并分析了活塞运动速度和质量比对缸套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当活塞低速运动时,缸套的振动对质量变化不敏感;②活...
- 李超廖日东张卫正
- 关键词:内燃发动机发动机缸套
- 文献传递
- 内燃机气缸套动力学模型振动特性研究
- 本研究采用"移动质量-梁"模型分析了"活塞-缸套"系统的力学特性,建立了缸套振动方程,通过数值方法求解了该方程,并分析了活塞运动速度和质量比对缸套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活塞低速运动时,缸套的振动对质量变化不敏感;2...
- 李超廖日东张卫正
- 关键词:内燃机气缸套振动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