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霞
-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涿州市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25例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表型特点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患者的免疫表型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1年5月-2014年6月在河北省涿州市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125例成人AML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以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对其骨髓进行免疫表型检测。结果 AML患者髓系特异性抗原表达阳性率依次为CD13(90.4%)、CD33(86.4%)、MPO(80.0%)、CD117(73.6%);CD14和CD15主要在M4和M5中表达,CD64和CD15同时强阳性伴HLA-DR高表达,提示M5可能性大;在M3患者中有较强的自发荧光,表达髓系抗原CD13、CD33和MPO,低表达CD34和HLA-DR。造血干/祖细胞标记抗原CD34、HLA-DR、CD38在AML中呈高表达,分别为53.6%、70.4%、71.2%。125例中56例伴有淋系抗原表达,各抗原表达率依次为CD56(25.6%)、CD7(19.2%)、CD19(9.6%)、CD4(7.2%)、CD2(6.4%)。有淋系抗原表达(Lym Ag+)组表达CD34+比例和肝脾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无淋系抗原表达(Lym Ag-)组(P<0.01)。伴有CD7+患者完全缓解(CR)率明显低于CD7-患者(P<0.05),而伴有淋系抗原表达的AML患者CR率(55.6%)与未伴有淋系抗原表达的AML患者CR率(7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L患者高表达CD13、CD33、MPO,部分患者同时表达髓系、淋系抗原;伴有CD7+表达的患者,化疗后CR率低,预后较差。
- 王会芳苏显都于彩霞王家坡王国增王丽丽张硕李丽霞李健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
- 血清降钙素原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在脓毒症患者中的变化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208例,随访脓毒症患者28 d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128例)和死亡组(80例),比较各组患者血清PCT、白细胞计数(WBC)、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分析血清PCT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价各危险因素预测脓毒症预后的价值。结果 :脓毒症组血清PCT、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死亡组治疗1 d、治疗4d、治疗7 d血清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肌酐(Cr)及PCT水平是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及95%CI分别为7.408(3.705~15.263)、2.905(1.104~9.608)、3.513(1.217~11.564)、3.502(1.283~11.975)、1.304(1.094~1.612)。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Cr、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PCT预测脓毒症预后的AUC分别为0.805、0.676、0.831、0.768、0.862;当PCT的最佳阈值取7.4μg/L时,其预测脓毒症预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为87.5%和77.4%。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PCT水平与年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PCT水平在脓毒症患者中明显升高,可作为预测脓毒症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王会芳高波朱丰柴利卓张金雪李丽霞
- 关键词:脓毒症降钙素原预后
- 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凝血指标和血栓弹力图(TEG)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河北省涿州市医院80例肺癌患者为肺癌组,4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凝血指标和TEG,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并分析其与肺癌病情变化的关系。结果肺癌组TEG指标反应时间(R)、凝固时间(K)、最大振幅(MA)、血小板弹性指标(E值)明显升高,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血浆D-二聚体(D-Dime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升高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活酶时间(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组、腺癌组和小细胞未分化癌组之间TEG与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癌的不同病理分期中,Ⅲ-Ⅳ期的R、K值明显短于Ⅰ-Ⅱ期(P<0.05),而MA、E值明显宽于Ⅰ-Ⅱ期(P<0.05),且FIB、D-Dimer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结论凝血指标和TEG的检测可对肺癌患者的凝血状态进行动态观察,在判断肺癌患者病情进展、预后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王会芳于彩霞王家坡王国增张硕王丽丽李丽霞高倩匡铁吉
- 关键词:肺癌凝血血栓弹力图D-二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