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玲 作品数:5 被引量:54 H指数:4 供职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福建省科技厅重大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氮磷喷施对刨花楠叶片养分再吸收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 2015年 为了解根外追肥对常绿阔叶树种养分再吸收的影响,以7.5年生刨花楠(Machilus pauhoi,MP)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的氮(N)、磷(P)梯度对叶片进行根外追肥,并分别于6月、9月、12月对成熟新叶与衰老叶进行采样,测定其N、P含量,计算其N、P再吸收效率;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喷施处理与不同季节对刨花楠叶片N、P再吸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除低N且N、P配施与中N且N、P配施处理外,其余N、P喷施处理对刨花楠叶片N、P再吸收效率有显著影响(P<0.05);同一处理组内刨花楠在不同季节,其叶片N、P再吸收效率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单施P除外);(2)生长旺季时叶面喷施N肥能够促进叶片对P元素的吸收,叶面喷施P肥能够促进叶片对N元素的吸收;N、P再吸收效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3)叶片在衰老过程中存在明显的N再吸收现象.可见不同喷施处理对于不同季节的叶片N、P再吸收效率的影响机制不同.本研究结果可为探讨亚热带珍稀常绿阔叶树种养分循环利用以及贫瘠立地环境植物养分保存机制等提供理论依据. 费玲 钟全林 程栋梁 徐朝斌 张中瑞 张蕾蕾关键词:氮磷配施 叶面喷施 刨花楠 刨花楠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比与个体大小的关系 被引量:19 2015年 以9和13年生刨花楠为对象,分析叶片碳氮磷含量与林木胸径的关系,研究林木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在个体大小及林龄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利用实生苗所营造的刨花楠人工林,个体分化随年龄增大而明显;两刨花楠人工林林木叶片C、N、P含量及C∶N均存在显著差异,但二者叶片C∶P及N∶P差异不显著;9年生林木叶片平均C、N、P含量及N∶P均低于13年生林木,但叶片C∶N、C∶P高于13年生林木;同一林龄中,不同个体大小之间叶片的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异;9年生刨花楠不同个体叶片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与胸径呈显著线性相关,13年生不同个体林木叶片N、P含量及C∶P、N∶P与胸径呈显著抛物线关系,而C∶N与胸径呈显著线性相关;9年生刨花楠叶片N、P转移率高于13年生,叶片N、P在生长季与非生长季的养分转移策略因不同生长阶段和生长环境而产生差异. 张蕾蕾 钟全林 程栋梁 张中瑞 费玲 徐朝斌 贺利中 王卫军关键词:养分转移 刨花楠 氮磷喷施对刨花楠叶片主要性状及养分再吸收效率的影响 论文分别以福建省顺昌县4.5a生和永安市9.5a生刨花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氮(N)、磷(P)梯度对其进行叶面喷施处理,并对施肥处理后不同年龄刨花楠成熟新叶与衰老叶的比叶面积(SLA)与含水率,叶片氮磷含量与再吸... 费玲关键词:不同年龄 叶片性状 刨花楠 刨花楠不同相对生长速率下林木叶片碳氮磷的适应特征 被引量:22 2016年 分别对9年生与13年生刨花楠林木叶片氮磷养分之间关系及林木生物量相对生长速率与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比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相对生长速率下的林木叶片N、P养分适应特征,并检验相对生长速率假说理论对刨花楠树种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两种年龄刨花楠林木生物量相对生长速率、叶片C、N、P含量及其计量比值均存在显著差异;同一年龄的林木叶片N、P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二者具有协同相关性;9年生林木叶片P含量及C∶P、N∶P与生物量相对生长速率呈二次曲线相关,而13年生林木叶片N、P含量及C∶N、C∶P、N∶P则与生物量相对生长速率均呈线性相关。研究表明,在能满足植物生长所需养分供给的土壤环境中,叶片N、P含量与林木相对生长速率间呈线性正相关,但当土壤中养分供应满足不了植物高速生长时,植物则会对有限的养分资源进行适应性调整。 张蕾蕾 钟全林 程栋梁 费玲 李静 吴永宏 张中瑞 王卫军关键词:刨花楠 天然阔叶林与杉木人工林灌木层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分配关系 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研究林下灌木层地上与地下生物量的分配关系探究不同起源森林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灌木层地上地下生物量是否符合等速生长规律,抚育管理等人工经营措施是否会影响其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关系,为开展森林生态系统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以天然常绿阔叶林和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基于其不同龄组及所有灌木层样方植物的地上生物量(y)与地下生物量(x)数据,应用SMATR软件,采用对数方程lgy=b+a lg x拟合灌木层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关系,并对不同起源森林各龄组灌木层的a(生长指数)和b(生长常数)值进行分析。【结果】不同龄组天然常绿阔叶林的灌木层生长指数a值分别为幼龄林0.942、中龄林1.003、近熟林0.946和成熟林0.951,各龄组间差异不明显(P=0.136),其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均遵循等速生长规律;不同龄组杉木人工林灌木层a值分别为幼龄林0.837,中龄林0.817,近熟林1.011,成熟林0.984,各龄组间差异也不明显(P=0.515),且其95%置信区间也均包含理论预测值1.0,其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也遵循等速生长规律。【结论】天然常绿阔叶林和杉木人工林灌木层地上地下生物量均遵循等速生长规律;不同区域、不同树种及不同龄组的人工林灌木层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均遵循等速生长规律。 费玲 钟全林 程栋梁 徐朝斌 张中瑞 张蕾蕾关键词:灌木层 生物量分配 天然常绿阔叶林 杉木人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