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亚强

作品数:8 被引量:73H指数:4
供职机构: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瘤
  • 3篇疗效
  • 3篇临床疗效
  • 3篇颅内
  • 2篇疗效观察
  • 2篇颅骨
  • 2篇颅内动脉
  • 2篇颅内动脉瘤
  • 2篇介入
  • 1篇动力学影响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破裂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介入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营养
  • 1篇营养制剂
  • 1篇营养状况
  • 1篇院内急救

机构

  • 6篇宜宾市第二人...
  • 2篇左权县人民医...
  • 2篇宜宾市第三人...
  • 1篇南充市中心医...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白亚强
  • 3篇刘文晶
  • 2篇张彦东
  • 2篇虞德明
  • 1篇李向飞
  • 1篇张建生
  • 1篇邵永祥
  • 1篇彭华
  • 1篇郑丽华
  • 1篇杨凯
  • 1篇邵永祥
  • 1篇彭华

传媒

  • 2篇重庆医学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承德医学院学...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肿瘤代谢与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IMP3和Ki-67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ⅡmRNA-binding protein 3,IMP3)和Ki-67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神经外科手术切除后经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标本126例,另收集脑外伤行内减压术患者的正常脑组织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IMP3、Ki-67在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应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IMP3和Ki-67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IMP3、Ki-67在胶质瘤组织中阳性率为53.17%、56.35%;IMP3、Ki-67在Ⅲ、Ⅳ级胶质瘤中阳性率均高于Ⅱ级(P<0.05)。免疫组化半定量评分结果显示:正常脑组织和Ⅰ级胶质瘤中IMP3、Ki-67均为阴性表达;Ⅱ级胶质瘤中IMP3、Ki-67阳性表达多为弱阳性;Ⅲ、Ⅳ级胶质瘤中IMP3、Ki-67多数表达为弱阳性、中度阳性和强阳性;Ⅲ级与Ⅱ级、Ⅳ级与Ⅱ级胶质瘤中IMP3、Ki-67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P3、Ki-67阳性表达均与胶质瘤的病变程度密切相关(P<0.05)。胶质瘤组织中IMP3、Ki-67阳性表达率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和病理类型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MP3和Ki-67在胶质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IMP3、Ki-67分别可以有效地反映胶质瘤的病变程度,两者联合诊断可以客观反映胶质瘤病变程度,两者联合检测可能成为胶质瘤生物标记的新指标。
白亚强邵永祥彭华
关键词:脑胶质瘤IMP3KI-67免疫组织化学
颅骨缺损后不同时间修补术对病人脑血流动力学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间段颅骨缺损修补术对颅骨缺损病人脑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拟行单侧颅骨缺损修补术病人62例,根据手术时间不同分为缺损修补术<12周组(早期组)和缺损修补术≥12周组(晚期组),每组各31例。于颅骨修补术前5d内和术后12d内,采用256排螺旋CT行脑灌注扫描,记录患侧大脑皮质、基底核和丘脑区域灌注图像上局部脑血容量(rCBV)、局部脑血流量(rCBF)、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对比剂达到峰值时间(TTP)参数值。分析两组病人手术前后rCBV、rCBF、MTT和TTP改变量。结果早期组患侧大脑皮质和基底节区手术前后rCBF的改变量高于晚期组(t=5.32、7.26,P<0.05);早期组基底节区手术前后MTT的改变量较晚期组更明显(t=10.73,P<0.05)。结论早期颅骨修补更有利于改善颅骨缺损病人脑血流动力学和脑灌注状况。
白亚强邵永祥彭华
关键词:颅骨再手术脑血流动力学灌注成像
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效果比较研究被引量:24
2019年
目的比较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3年2月至2017年1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75例。A组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 B组采用介入栓塞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统计术中动脉瘤破裂发生情况及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表(GOS)评定患者术后3个月短期预后情况,采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定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B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B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16. 0%(12/75),显著高于A组的5. 3%(4/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B组预后良好比例为96. 0%(72/75),显著高于A组的86. 7%(65/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各维度评分均上升,且B组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均可获取较好的手术效果,但血管内介入栓塞微创,对机体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快,生活质量高,但其手术难度高,学习曲线长,且脑血管痉挛发生风险大。
刘文晶张昌伟王均白亚强张渊许伟
关键词:颅内微小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介入栓塞动脉瘤破裂
双人手法复位治疗肩关节脱位的疗效观察
2015年
目的:探讨采用双人手法复位治疗肩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与应用价值。方法:56例肩关节脱位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单人足蹬法复位,观察组采用双人手法复位,观察两组患者肩关节复位情况和再次脱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为96.4%(27/28),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为3.7%(1/27),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人手法复位治疗肩关节脱位的效果优于单人足蹬法。
张彦东白亚强
关键词:肩关节脱位临床疗效
血管内介入在颅内动脉瘤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6
2016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到的80例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80例患者中瘤腔完全栓塞60例,次全栓塞18例,不完全栓塞2例。其中,瘤颈小于4.0mm中完全栓塞率明显高于瘤颈大于或等于4.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4.1±0.9)分,治疗后为(1.1±0.2)分,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中1例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脑血栓形成,均得到控制。术后随访1年,1例脑积水,1例动脉瘤复发,无其他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用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可行,且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虞德明白亚强刘文晶
关键词:血管内介入颅内动脉瘤
骨折患者80例院前及院内急救措施探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院内早期救治方式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的80例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患者除1例因失血过多死亡外,余均在短期内实施院前急救,争取时间接回院内治疗,控制了并发症及继发性损伤。结论院前急救是骨折患者能否康复的关键,院内早期积极治疗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张彦东李向飞张建生杨凯白亚强
关键词:骨折院前急救
早期营养制剂与自制匀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制剂补充和自制匀浆膳食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选择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sTBI患者84例,随机分为营养制剂组和匀浆组,分别给予营养制剂和自制匀浆制剂,4周后观察患者营养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费用情况。结果①营养治疗2周和4周后营养制剂组相关营养指标[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治疗4周后营养制剂组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小腿围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高于匀浆组(P<0.05);②营养制剂组患者血糖异常、腹泻和总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匀浆组[血糖异常:(14.3%比35.7%);腹泻:(11.9%比40.5%);总发生率(15.5%比25.0%),P<0.05];③治疗2周和4周后GCS评分营养制剂组显著高于匀浆组[2周:(8.88±1.50)分比(7.76±1.72)分;4周:(10.26±2.40)分比(8.86±2.14)分,P<0.05];④观察期内总住院费用、平均每日住院费用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日营养治疗费用营养制剂组高于匀浆组[(356.3±43.9)元比(159.4±39.4)元,P<0.05]。结论与自制匀浆制剂相比,营养制剂更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胰岛素抵抗和腹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其成本‑效果收益可能更好。
黄小明杜宗汉雷艳郑丽华白亚强
关键词:营养制剂重型颅脑损伤营养状况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脑缺血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脑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间的100例开颅动脉瘤夹闭术脑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改善脑循环、血管痉挛、保护脑组织的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脑缺血面积缩小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且研究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3周、第4周和第5周的研究组与对照组脑缺血面积缩小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且研究组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DA水平明显的低于对照组,而SOD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通过促进缺血脑组织的微循环重建,从而改善脑缺血的临床症状并对神经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虞德明白亚强刘文晶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颅骨切开术脑缺血促红细胞生成素临床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