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玉龙
-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胃不利部位胃肠间质瘤的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胃不利部位胃肠间质瘤(GISTs)的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1年9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GIST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研究组采用腹腔镜下GISTs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免疫及炎症指标、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93、6.260、7.318,P<0.05);术后3 d,研究组患者的CD3^(+)水平高于对照组,CD4+/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05、3.139,P<0.05);术后3 d,研究组患者的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05、3.139,P<0.05);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29,P>0.05);术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5,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下切除术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炎症反应较轻微,有利于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侯玉龙
-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腹腔镜手术术后恢复并发症
-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Lumica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研究Lumica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SP法)检测Lumican在114例结直肠癌组织及43例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Lumican在正常结直肠组织中无阳性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79.82%(91/114),在结直肠癌组中Lumican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Lumican表达强度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s=-0.246,P=0.008),在Dukes分期的A+B期中明显低于C+D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Lumican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umican在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中不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有表达,提示其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且Lumican的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细胞的分化及Dukes分期有关,其在细胞内表达状况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生物学特性的有用指标。
- 王旭林曹洪涛侯玉龙孙梦喆孙宏建李明
- 关键词:结直肠癌免疫组织化学
- 自制吻合环复合装置对直肠癌患者术中保护回肠造口及预后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讨自制吻合环复合装置对直肠癌患者术中保护回肠造口的影响,并分析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1年9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7例行直肠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掷骰子法分为对照组(33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行传统回肠造口术,观察组采用自制吻合环复合装置行回肠造口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造口皮肤情况,生活质量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术后还纳情况。结果:观察组造口操作、手术时间明显更长,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1、2.353、2.762,P<0.05);术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各评分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87、4.286;11.384、6.620;8.484、6.380,P<0.05);术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各评分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637、4.360;0.411、5.380;0.067、5.224;0.378、5.930,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83,P<0.05);持续对患者随访6个月,对照组33例患者无失访病例。术后3个月,还纳者12例,占比36.36%;术后6个月,还纳者20例,占比60.61%,未还纳者1例,占比3.03%。还纳者平均住院时间(6.71±2.12)d。结论:在直肠癌手术中应用自制吻合环复合装置,可保证手术成功率,保护患者的回肠造口,且术后并发症发生较少,还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侯玉龙
- 关键词:直肠癌回肠造口预后并发症
- 肉桂醛对肝癌HepG2细胞p21和CDK4蛋白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检测肉桂醛对肝癌HepG2细胞p21和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4(cyclin-dependent kinase 4,CDK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肉桂醛(3.13、1.56、0.78、0.39、0.20、0.10 g/L)作用肝癌HepG2细胞后,MTT比色法检测HepG2细胞增殖活性和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流式细胞术检测肉桂醛对HepG2细胞凋亡影响。免疫荧光法检测HepG2细胞p21和CDK4蛋白的表达。结果肉桂醛能抑制HepG2细胞增殖,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IC_(50)值分别为0.68、0.45、0.35 g/L(P<0.01)。肉桂醛组(0.900、0.450、0.225 g/L)肝癌HepG2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肉桂醛能增加p21蛋白和降低CDK4蛋白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各浓度肉桂醛组的p21、CDK4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肉桂醛可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可能与调节p21和CDK4的蛋白表达有关。
- 王旭林王萍侯玉龙李明刘蕾
- 老龄胃癌患者的外科治疗
- 2010年
- 目的探讨老龄胃癌的临床特征,旨在改善其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76例高龄胃癌病例的治疗经过。结果本组76例3年生存率为53.2%,5年生存率为36.7%。结论早期诊断、合理的手术方式、术前积极处理伴发病及加强术后护理是改善老年胃癌患者预后的关键。
- 王旭林李明孙梦喆孙宏健侯玉龙
- 关键词:胃癌老龄手术
- D2根治术联合胃裸区清扫治疗M0近端胃癌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分析D2根治术辅助胃裸区清扫方案用于MO近端胃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1年5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M0近端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D2根治术)40例、观察组(联合开展胃裸区清扫治疗)40例,对比不同方案对疗效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5);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8,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指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76、12.184、5.716,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8、3.092、3.150、3.331、3.073、3.888、2.892、3.899,P<0.05);治疗后,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2、3.665、2.476、2.501、2.214、3.315、4.345,P<0.05)。结论:D2根治术联合胃裸区清扫治疗在M0近端胃癌治疗中,可加快疾病恢复速度,提高患者接受程度。
- 侯玉龙
- 关键词:D2根治术胃癌血清肿瘤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