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勇
- 作品数:16 被引量:89H指数:7
- 供职机构: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诊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切口妊娠大出血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急诊行子宫动脉灌注药物栓塞术治疗剖宫产后切口妊娠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12月,对17例临床证实切口瘢痕妊娠并阴道出血患者,急诊行双侧子宫动脉灌注甲氨蝶呤并超选择栓塞术,术后通过观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阴道出血及术后清宫术来评价疗效。结果 17例患者急诊行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成功,术后阴道出血均停止或减少,HCG水平均明显下降,3例因孕囊自行排除而未行清宫,14例术后2~4 d行胚胎钳刮术,术中出血量较少。所有患者1周后均治愈出院。结论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是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妊娠的一种有效方法,可及时治疗阴道大出血,促进杀胚,并为术后清宫提供安全保障。
- 曹跃勇朱军黄勇杜旭洋张川利浦丹
- 关键词:切口妊娠子宫动脉栓塞大出血
- 肌肉内粘液瘤的影像诊断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肌肉内粘液瘤的X线、CT和MR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例肌肉内粘液瘤的影像表现特点。结果 2例患者,例1位于腹直肌,彩超显示腹壁低回声团,其内可见点棒状血流信号。例2位于长收肌,X线片表现为左股骨上段小粗隆下方一类圆形低密度区,边缘有硬化;CT表现为左大腿上段肌肉内囊性占位,增强扫描轻度强化,不均匀,周围骨质可见浅缺损;MR平扫呈稍长T1、混杂信号肿块,股骨上段内侧骨皮质局部不完整。结论罕见的肌肉内粘液瘤的CT、MR表现有一定的特点,综合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尤其是MR表现可提示诊断。
- 段宗强黄勇曹跃勇
- 关键词:X线诊断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
- 介入治疗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髂内动脉球囊阻塞术及腹主动脉球囊封堵术在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经介入治疗的凶险性前置胎盘病例32例,对操作方法、手术曝光时间、X线辐射剂量、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行子宫动脉栓塞14例,行髂内动脉球囊阻塞术8例,行腹主动脉球囊封堵术10例;介入术后终止妊娠,三种方法均成功保留子宫,曝光时间内产生辐射剂量皆在辐射安全范畴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子宫动脉栓塞术、髂内动脉球囊阻塞术及腹主动脉球囊封堵术皆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 黄勇夏玉萍曾丽曹跃勇朱军
- 关键词:子宫动脉栓塞术
- 介入性门脉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脾部分栓塞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54例临床明确诊断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胃冠状静脉栓塞并联合脾部分栓塞术治疗,门静脉插管直接测量介入术前、后自由门静脉压(FPP);通过彩超、增强CT扫描比较介入术前、术后门静脉(PV)及脾静脉(SV)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后FPP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联合部分脾栓塞术后复测,FPP有所降低,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术后3个月,门静脉内径、血流量及血流速度较术前变化不大,而脾静脉内径缩小较明显(P<0.05),血流速度及血流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胃冠状静脉栓塞术会引起门静脉压力升高,但联合脾部分栓塞术并不影响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 朱军徐晓茜曹跃勇黄勇陈尧勇代勇
- 关键词:门静脉介入血流动力学
- 影响原发性肝癌TACE疗效的客观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预后的主要因素,为介入治疗的预后评估及干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41例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介入治疗预后的因素归类统计,电话咨询随访生存情况,并对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找出影响原发性肝癌介入预后独立因素。结果 14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9.52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6.2个月。单因素生存分析筛选治疗次数、肿瘤大小、瘤肝比、分布、个数、包膜、肿瘤血供、动静脉瘘、癌栓、白蛋白、转氨酶、甲胎蛋白(AFP)及碘油沉积程度等指标是与TACE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引入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次数、肿瘤大小、血供、有无动静脉瘘、癌栓及甲胎蛋白水平等为影响TACE介入治疗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肿瘤大小、血供、有无动静脉瘘及癌栓、甲胎蛋白水平为影响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预后的独立的危险因素,而介入治疗次数是影响介入预后的保护性因素。充分了解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有利于客观评判疗效和生存预期,并提供有效的介入治疗策略。
- 朱军曹跃勇黄勇杜旭阳
- 关键词:肝癌TACE预后
- 介入性门脉断流术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评价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性门脉断流术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行门静脉穿刺食道胃底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术后短期观察临床症状及并发症,统计再出血率、死亡率。结果: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介入性门脉断流术,术后均无腹腔出血、脾脓肿、门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部分脾栓塞手术安全、微创、止血率高,是治疗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 朱军曹跃勇黄勇李钰陈忠华
- 关键词:肝硬化消化道出血介入性门脉断流术疗效
- 肝癌相关性门脉高压症的选择性介入治疗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评价选择性介入治疗在原发性肝癌(HCC)门脉高压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1月-2011年3月,收治65例临床明确诊断的HCC伴门脉高压症患者,选择性使用肝动脉化学疗法(化疗)栓塞术、脾栓塞术、门静脉化疗栓塞术、门静脉支架、胃冠状静脉栓塞术等介入术式,术后通过观察临床指标、定期复查影像检查等了解病变转归,随访生存期并评价疗效。结果 65例HCC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门静脉高压,其中门静脉癌栓46例中有37例显示肝动脉-门静脉分流,通过肝动脉及门静脉化疗栓塞术进行主瘤体及癌栓治疗。11例行门静脉支架置入术,支架置入后门静脉压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支架中位通畅时间为5.8个月。39例行胃冠状静脉和(或)胃短静脉栓塞术,术后有4例再次发生门脉高压性出血,再出血率10.26%。18例行脾动脉栓塞术,术后3个月血小板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随访术后3、6、12及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0.77%、69.23%、35.38%及13.85%。结论选择性联合使用各种介入术式是治疗HCC及其相关性门脉高压症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有效预防高危风险,延长患者生存期。
- 朱军曹跃勇黄勇代勇刘智桃杜旭洋段宗强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门脉高压症介入肝动脉门静脉
- 利伐沙班治疗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治疗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8例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6个月的抗凝治疗,其中以新型抗凝药利伐沙班治疗的为治疗组(34例),以传统抗凝药华法林治疗的为对照组(34例),比较利伐沙班和华法林对慢性静脉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7. 06%和94. 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的出血率(23. 53%)低于对照组(38. 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复发率为5. 89%显著低于对照组23. 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使用期间无调药和停药,而对照组发生率为32. 35和8. 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各组内皮功能如血纤溶酶活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6-酮前列腺素f1α和血浆内皮素-1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 <0. 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新型抗凝药利伐沙班对慢性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显著,能显著降低血栓栓塞复发率,改善内皮功能。
- 熊义祥姜雨黄勇刘盛智郑冬
-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利伐沙班华法林下肢
- 超选择支气管动脉超液态碘油化疗栓塞加明胶海绵治疗支气管肺癌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超选择支气管动脉超液态碘油加明胶海绵化疗栓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超选择支气管动脉,避开肋间动脉和脊髓动脉,经导管灌入CDDP80mg、MMC10mg后,再将ADM30mg和10ml超液态碘油混合成悬乳剂(5~10m1)化疗栓塞,在透视下缓慢注入,碘油速度变慢后即停止注入,再用1mm×1mm明胶海绵颗粒(10~20颗)栓塞支气管动脉接近肿瘤靶血管后,停止注入。化疗栓塞21例肺癌,其中鳞癌儿例,腺癌9例,小细胞癌1例。结果化疗栓塞后碘油沉积良好,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7例,稳定(SD)3例,无进展(PD)病例,总有效率(CR+PR)85.7%,其中3例并发咯血立即停止,2例肺不张复张。未出现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超选择支气管动脉超液态碘油化疗栓塞加明胶海绵治疗肺癌近期疗效较好,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李登科曹跃勇雷开键黄勇
- 关键词:超选择支气管动脉碘油明胶海绵化学栓塞肺癌
- 经皮脾静脉成形术治疗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经皮脾静脉成形术治疗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PSPH)的可行性及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6年5月采用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脾静脉成形术治疗的4例PSPH伴消化道出血患者。通过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12个月脾功能亢进指标、曲张静脉影像学改变、脾静脉支架通畅度等情况以及有无复发出血,评价该方法近期临床疗效。结果 4例患者成功完成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脾静脉球囊扩张及脾静脉支架植入术,术中、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12个月内所有患者均无消化道出血复发,平均血小板计数由术前68.7×10~9/L升至92.4×10~9/L。术后12个月胃镜和增强CT显示胃底部静脉曲张程度较术前明显减轻,静脉红色征消失,脾静脉支架通畅率为100%。结论经皮脾静脉成形术治疗PSPH的近期疗效确切,尚需进一步扩大患者数进行远期随访研究。
- 朱军徐晓茜罗剑钧林春兴陈忠华罗咏萍蒋晓忠黄勇曹跃勇
- 关键词: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静脉曲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