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超群

作品数:20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3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视神经
  • 10篇病变
  • 9篇血性
  • 9篇炎性
  • 9篇神经病
  • 9篇视神经病
  • 9篇视神经病变
  • 9篇缺血
  • 9篇缺血性视神经...
  • 9篇缺血性视神经...
  • 8篇动脉炎
  • 8篇视网膜
  • 8篇前部缺血性
  • 8篇前部缺血性视...
  • 8篇网膜
  • 8篇非动脉炎性前...
  • 5篇血管
  • 5篇神经保护
  • 4篇动物
  • 4篇长春胺

机构

  • 20篇武汉大学

作者

  • 20篇陈长征
  • 20篇梁超群
  • 14篇易佐慧子
  • 13篇苏钰
  • 10篇余岚
  • 4篇王晓玲
  • 3篇何璐
  • 2篇李璐
  • 2篇戚沆
  • 1篇曹思
  • 1篇邢怡桥
  • 1篇周芸芸
  • 1篇贺涛
  • 1篇王晓玲

传媒

  • 4篇中华眼底病杂...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光谱视网膜成像系统观察先天性视盘小凹一例被引量:3
2015年
患者,女。25岁,因“右眼视力下降1个月”于2014年7月1日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就诊。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有眼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偶有畏光、眼部酸胀感,无视物变形等其他不适,全身检查未见异常,否认外伤及家族史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4,左眼0.6。
梁超群陈长征苏钰易佐慧子
关键词:先天性视盘小凹视网膜成像系统观多光谱眼部检查视物模糊
长春胺缓释胶囊治疗非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长春胺缓释胶囊治疗非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临床疗效.方法:19例首诊NAION患者19只眼,发病均在1月以内,随机分为治疗组(12眼)和对照组(7眼),予以激素、维生素B1、弥可保等治疗的同时...
梁超群陈长征苏钰易佐慧子余岚
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图像特征观察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观察利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对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wet-AMD)患者进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前后的图像特征。方法:将2015年1月至6月来我院眼科中心就诊,经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ETDRS)视力表测定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检查前节、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行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OCTA等检查确诊为wet-AMD患者28例(28眼)纳入研究,包括初发或复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患者。经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后,每月随访一次并行BCVA、裂隙灯、眼压、眼底镜、眼底彩色照相、OCT、OCTA检查,随访3-6个月,末次随访时行FFA检查,比较初次及末次随访时OCTA图像特征,并与FFA及OCT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初次随访时28眼FFA均发现新生血管性渗漏,OCT平扫28眼均发现中心凹下或中心凹旁异常高信号团块,13眼伴有视网膜下或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下积液。OCTA扫描结果显示浅层、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均未见明显异常,28眼外层视网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均发现异常血流信号,其中9眼观察到结构清晰的新生血管,5眼在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发现新生血管病灶主干血管异常增粗。抗VEGF治疗后末次随访FFA发现11眼渗漏减轻,17眼渗漏无明显变化;OCT平扫12眼病灶变小,16眼病灶稳定。OCTA扫描15眼异常血流信号面积缩小,13眼病灶稳定。OCTA可清晰显示CNV结构,与FFA、OCT相比更直观,敏感性更高。结论:OCTA无需注射造影剂即可由浅入深地观察视网膜、脉络膜毛细血管,较传统FFA、OCT检查,更清晰直观显示CNV结构,用于wet-AMD诊断及随访观察,无创直观,安全性、实用性高。
梁超群陈长征易佐慧子苏钰
关键词:老年黄斑变性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OCTA对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利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雷珠单抗(ranibizumab)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ICNV)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9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19例(19只眼)ICNV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检查、OCT及OCTA确诊为ICNV。采用小数视力表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并换算成logMAR视力。其中,男性6例6只眼,女性13例13只眼;年龄20-47岁,平均年龄(35.3±9.3)岁;病程6 d-3个月。患眼治疗前BCVA为(0.48±0.38)logMAR。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的雷珠单抗0.05 ml治疗,治疗后平均随访时间(7.34±2.54)个月。每月随访,每次均行OCT和OCTA检查,若发现脉络膜新生血管(ICNV)病灶扩大或有新发CNV病灶或出现黄斑水肿,则再次行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对比分析患者首诊时OCTA与FFA的结果,以及治疗前后BCVA、CMT及OCTA视网膜外层CNV面积变化情况。结果患者OCTA上视网膜外层出现的CNV的位置、大小与FFA上早期新生血管高荧光和晚期渗漏区域的位置及大小形成良好对应。末次随访时,患者OCTA上表现为:10只眼CNV面积不同程度减小,6只眼CNV面积无明显变化,3只眼CNV面积变大。随访期间未发现与治疗相关的全身及眼部并发症。结论利用OCTA技术观察脉络膜新生血管安全无创,可靠性强,OCTA+OCT对CNV的诊断及随访评价意义显著。
王晓玲陈长征易佐慧子梁超群
关键词:脉络膜新生血管药物疗法单克隆抗体
长春胺缓释胶囊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观察长春胺缓释胶囊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5-01/09来我院就诊的急性期发病的单眼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患者42例42眼,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15眼)、治疗组(27例27眼),所有患者均给予大剂量激素(甲基强的松龙500~1 000mg)、维生素B1、甲钴胺片营养神经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长春胺缓释胶囊口服治疗,30mg/次,每天2次,疗程为3mo。观察比较两组患眼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平均视野缺损(mean deviation,MD)、平均盘周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ganglion cell complex,GCC)、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P100波潜伏期及振幅等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眼视力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治疗组与对照组患眼MD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2、2.692,P=0.027、0.04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PVEP振幅较治疗前均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52、1.840,P=0.062、0.089);治疗组与对照组PVEP潜时值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2.018、1.301,P=0.054、0.216);治疗组与对照组盘周神经纤维层厚度、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都比治疗前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萎缩程度更严重。两组治疗均有效,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尚未发现与长春胺缓释胶囊的口服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长春胺缓释胶囊治疗NAION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能够起到辅助治疗、减少视神经损伤的作用。
梁超群陈长征苏钰易佐慧子
关键词: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长春胺
相干光断层扫描成像在小儿眼底发育及相关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2017年
相干光断层扫描成像(OCT)是一项无创的检查技术,可对视网膜结构进行实时分层扫描成像、测量脉络膜厚度等,已被广泛应用于成人视网膜视神经疾病的诊断及随访观察。普通OCT大多是台式机器,需要被检者体位、眼位的配合,且婴幼儿眼球生物学特点与成人相差较大,因而普通OCT在6岁以下的儿童应用中受到了限制。近年来随着手持式OCT的出现及应用,使得婴幼儿也可进行OCT检查,并可通过不同年龄婴幼儿的眼球生物学特点调节OCT参数从而获取清晰图像。OCT在婴幼儿眼部检查中的应用,使我们能动态的研究婴幼儿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等的发育特点,并进一步认识小儿眼底相关疾病。
梁超群陈长征
关键词:视网膜视神经发育
视网膜静脉阻塞患眼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观察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 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眼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血管成像(OCTA)影像特征。方法 前瞻性描述性研究。临床检查确诊为RVO的81例连续病例8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5例,女性36例。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55.36±10.01)岁。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47只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39只眼。所有患眼经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平面(en face) OCT及频域OCT检查发现眼底出血、黄斑水肿、视盘水肿及视网膜静脉回流迟缓现象。同时对患眼行OCTA检查,分别选择视网膜、视盘血流成像扫描模式,扫描区域分别为黄斑区3 mm ×3 mm、6 mm×6 mm、8 mm×8 mm范围,视盘周围3 mm×3 mm、4.5 mm×4.5 mm。每种扫描范围均扫描2次。观察RVO患眼黄斑区拱环、黄斑水肿、无灌注区、视盘水肿等改变的OCTA影像特征及其对应的FFA、en face OCT表现。结果 86只眼中,OCTA检查发现黄斑区拱环改变67只眼,占77.9%;黄斑水肿23只眼,占26.7%;无灌注区40只眼,占46.5%;视盘水肿33只眼,占38.4%。黄斑区拱环改变OCTA表现为视网膜浅层黄斑区拱环变形、破坏甚至消失,毛细血管扩张、增粗;深层黄斑区拱环周围毛细血管网闭塞,范围扩大。其对应的FFA表现为拱环周围血管扩张扭曲。黄斑水肿OCTA表现与en face OCT表现相似,可见水肿所致弱信号;但其成像清晰度较en face OCT差。无灌注区OCTA表现与FFA表现相似,均为视网膜血管纡曲扩张,毛细血管密度降低甚至闭塞,异常交通支形成;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可见片状与无灌注区范围吻合的强信号。视盘水肿OCTA表现为视盘周围毛细血管毛刷样扩张。结论 RVO患眼的OCTA影像特征主要为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扩张,深层黄斑区拱环周围毛细血管网闭塞等黄斑拱环区微血管改变;黄斑水肿区域弱信号;无灌注区视网膜血管纡曲扩张,�
苏钰陈长征易佐慧予余岚徐奕爽梁超群
关键词:光学相干
OCT血管成像术观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视盘及盘周血供
目的:利用OCT血管成像术观察不同病程下的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的视盘及视盘周围血供特征,评估该技术在NAIO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11名NAION患者13只患眼,采用OCT血管成像技术观察...
易佐慧子陈长征苏钰梁超群余岚邢怡桥
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9年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导致儿童视力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其诊断主要依赖广域数字化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和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近年来,手持式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及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在临床中应用广泛,这有助于观察到黄斑囊样改变(CMCs)、黄斑中心凹形成不良、黄斑中心凹血管发育异常和视网膜前膜等ROP异常改变。OCT应用于ROP的随访观察,可测量脉络膜及视网膜各层厚度、黄斑中心凹血管密度等指标,评估ROP本身及相关治疗对黄斑、视网膜与脉络膜发育和视力等的影响,为更全面地认识和了解ROP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梁超群陈长征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黄斑视网膜脉络膜视力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动物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余岚陈长征梁超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