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震

作品数:14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文化科学
  • 3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学

主题

  • 6篇武术
  • 3篇伦理
  • 2篇哲学
  • 2篇身体
  • 2篇身体哲学
  • 2篇体育
  • 2篇悖反
  • 2篇悖论
  • 2篇武术传统
  • 2篇武术发展
  • 2篇逻辑悖论
  • 2篇佛教
  • 1篇代词
  • 1篇东方化
  • 1篇心性
  • 1篇心性论
  • 1篇性别
  • 1篇性别权力
  • 1篇研究视域
  • 1篇一如

机构

  • 14篇东南大学
  • 1篇首都体育学院
  • 1篇南京工程学院

作者

  • 14篇张震
  • 1篇李海燕
  • 1篇张长念
  • 1篇李传奇

传媒

  • 2篇体育与科学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体育科学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中华武术(研...
  • 1篇日本问题研究
  • 1篇南京体育学院...
  • 1篇体育学刊
  • 1篇世界哲学
  • 1篇2015第十...
  • 1篇2015南京...

年份

  • 1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伦理与冲突:武术传统性与现代性的悖反与超越
<正>1研究目的反思武术'传统性'和'现代性'意义发生的本质,厘清当前语境下武术在场的形态,为'现代性'中的武术发展提供新的理论切入点。2研究方法 1)使用诠释学的方法阐明当下语境中'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前结构、语境和...
张震
关键词:武术运动伦理关系
文献传递
身体的觉醒与挺立——从尼采的身体哲学到顾拜旦的奥林匹克哲学被引量:6
2017年
以历史、哲学相关文献为基础,通过史论结合的方式,探索尼采的身体哲学思想与顾拜旦的奥林匹克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尼采颠覆了西方传统哲学的致思路径,肯定并崇拜在世存在的身体,认为充满权力意志的身体是存在的根本,而竞争是增强权力意志的方式。顾拜旦复兴了古代奥林匹克传统,肯定并崇尚充满力量感的身体以及竞赛中的男性气概。尼采的身体哲学思想与顾拜旦的奥林匹克思想具有很强的内在贯通性和互补性,尼采的身体哲学思想可以为顾拜旦的奥林匹克思想提供思想支持,而顾拜旦的奥林匹克运动可以为尼采的身体哲学提供实践的舞台。
李传奇李海燕张震
关键词:体育哲学尼采顾拜旦身体
论当代武术发展中的逻辑悖论及超越被引量:3
2015年
通过对武术这一历史性在场的现象学分析,将武术置于现象学还原的生成的当下性中,指出:当今武术传承和发展所面临的根本逻辑悖论是研究者受到旧形而上学的武术研究范式的禁锢,将武术这个关于人的本然世界之中的生存现象异化为对象性的概念和范畴,并企图从这样一个形而上学化的语言游戏中提炼出武术需要传承什么、发展什么和如何发展的答案。然而武术是活着的武术,是生活世界中的武术,是历史的预持着的武术,所以只有从一个具体的原初发生域中才能让武术的本真自行澄明,而只有在武术的本真存在澄明于世的前提下,我们才可能真正去探讨传承什么、发展什么和如何发展的问题。即是说,只有在人存于世的生活世界中才可以真正超越概念游戏的藩篱,从而为武术在意义世界中的价值如何不断生成提供理论上的支撑。
张震
关键词:武术悖论
身体教育:生命教育的本质形式被引量:7
2016年
当前,生命教育所面临的根本问题是"身体的缺位",这致使其缺乏让人去切身体验和感触生命的过程,因而难以直指人心,达到教育的本然目的。身体是生命存在的意象,身体的知觉是生命最原初的动能,身体史即生命的历程,而且生命教育与身体教育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教育主体和终极旨趣。因此,身体教育是生命教育的本质形式,即身体—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应当以身体为核心,是知身、炼身、美身和修身的教育。
张震
关键词:身体教育生命教育
论体育运动中的性别权力——基于“具身性别”的研究视域被引量:8
2016年
运用现象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作为身体主体的性别之意义阐释认为:体育运动鲜明的男性特质是具身的性别权力话语构建之结果,自女性投入体育运动的那一刻,实质上就已然存在-于-肌肉-之中,运动场就是男性的肌肉场,她们要么被具身为弱者,要么被迫撕裂自己的性别身份,因而只有在消除男女二元性别极轴的前提下,让女性"像女人"和"属自己"的那样运动,才能使得女性游戏者回归游戏本身,让女性获取真正的"游戏权力"。
张震
关键词:男性气质
伦理与冲突:武术传统性与现代性的悖反与超越
<正>1研究目的反思武术"传统性"和"现代性"意义发生的本质,厘清当前语境下武术在场的形态,为"现代性"中的武术发展提供新的理论切入点。2研究方法 1)使用诠释学的方法阐明当下语境中"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前结构、语境和...
张震
“本觉”与“无我”——佛教“心性论”的主体与非主体之辨被引量:1
2016年
"本觉"之心体虽然具有自为、自使、自行和自止的主动性,但这一能动却与主体性哲学相异。"本觉"否定了心体的实体/实有性,强调觉心发起的"在世"和形式的"随机摄化"。在"非镜"的视域下,其"不以意识去思维意识、不以心捉心"消解了"自我意识"对整体时间的割裂。同时,不被意识割裂出来的"念"本身即成为"无我"的"第四时",即:"本觉"构建了一个无客体化行为的非对象性"主体",一个代词性的虚指"主体",它与普贤时间同一,是一个可不断生成和创造价值,同时也是在自我消融中的"无主体"之"主体"。这不仅是对汉传佛教"心性论"与原始佛教"无我论"的一种理论调和,也对进退维谷的当代主体性哲学具有某种借鉴意义。
张震
关键词:本觉无我主体性
集体记忆:武术精神与“去病夫情结”的构建及当代意义被引量:2
2015年
"东亚病夫"并不是一个对象化的历史事实,而是被"自我的东方化"构建出来的一种情结,一种效果的历史,其经过集体记忆的加工,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促进近代中华民族武术精神复兴的"牛虻"。如今,作为民族身体符号的武术需要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富足平稳的社会环境,容易导致民族精神在其中慢慢沉沦,所以可以在转义后的语境中再次复活这只"牛虻",助推当代武术精神的重构。
张震
关键词:集体记忆武术精神
《青头巾》的中日文化渊源及佛学旨归被引量:2
2016年
日本志怪小说《青头巾》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和宗教意义,其"青巾"、"证道得脱"的主题有明晰的佛教文化传承谱系,是日本江户时代的中日两国民间传说、市井文化和佛教思想交汇融合的集中体现;通过对"佛法与情欲的冲突"、"禅密冲突"等既有观点的进一步反思,在回答大谷雅夫教授三个诘问的基础上,认为该小说是以"佛魔一如"思想为核心,以教人不断破除欲执、语执、法执为根本旨归的"佛教叙事"。
张震
关键词:中日文化
传统社会中武术的异化及其现代性复归被引量:19
2015年
武术的异化并不是从现代社会开始,而是在传统宗法社会形态固化时武术的异化就已经发生了。尤其在明、清时代,武术(人)产生了那个时代无法克服的劳动异化、道德形态异化、组织异化和精神异化。现代化所带来的人主体性的觉醒、神圣权威的陨落、固化伦理秩序的瓦解以及"从身份到契约转化"的完成,为习武者超越异化、复归本真人格创造了充沛的物质条件、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由的思想氛围。所以,只有在现代性的基础上,才更有实现复归武术本真的可能。
张震张长念
关键词:传统社会异化武术本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