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张晓华

张晓华

作品数:14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郑州市普通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病毒
  • 7篇艾滋病
  • 6篇中医
  • 4篇人类免疫
  • 4篇人类免疫缺陷
  • 4篇人类免疫缺陷...
  • 4篇缺陷病
  • 4篇中医证
  • 4篇免疫
  • 4篇免疫缺陷
  • 4篇免疫缺陷病
  • 4篇免疫缺陷病毒
  • 3篇证型
  • 3篇逆转
  • 3篇逆转录
  • 3篇中医证型
  • 3篇抗逆转录病毒
  • 3篇抗逆转录病毒...
  • 2篇证治
  • 2篇人类免疫缺陷...

机构

  • 14篇郑州市第六人...
  • 4篇河南中医药大...
  • 4篇河南中医学院...

作者

  • 14篇张晓华
  • 12篇孙燕
  • 10篇杨萱
  • 10篇张雪
  • 7篇蒋自强
  • 7篇安永辉
  • 7篇焦敏
  • 6篇赵清霞
  • 6篇王双利
  • 3篇张静
  • 3篇赵淑娴
  • 2篇杨晓霞
  • 2篇霍玉奇
  • 2篇王艳
  • 2篇陈昭云
  • 2篇陈丽华
  • 1篇郭会军
  • 1篇朱翠萍
  • 1篇陈莉华
  • 1篇王炳恒

传媒

  • 3篇中医学报
  • 2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国医论坛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云南中医中药...
  • 1篇国际中医中药...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所致肝损伤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合并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所致肝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艾滋病合并丙肝患者8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两组均治疗12周。对照组给予谷胱甘肽片、甘草酸二胺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方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及肝功能。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00%,优于对照组的62.22%(P<0.05)。治疗后,治疗组肝功能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合并丙肝所致肝损伤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肝功能。
焦敏张雪杨萱张晓华安永辉武喜明蒋自强孙燕
关键词:艾滋病丙型病毒性肝炎肝损伤
186例艾滋病痴呆复合征中医证型分布特点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艾滋病痴呆复合征(ADC)各证型与不同病情程度、年龄、CD4+T细胞计数及感染途径的关系。方法对186例ADC患者进行辨证,分析各证型在不同病情程度、不同年龄、不同CD4+T细胞计数及不同感染途径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肾虚髓减证、肝肾阴虚证、心脾两虚证、痰浊阻窍证、气虚血瘀证分别为48、51、15、37、35例。病情程度以中、重度居多,肝肾阴虚证多见;不同病情程度中各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495,P=0.000)。不同年龄段中以肾虚髓减证、肝肾阴虚证多见,患者多分布于>50~60岁和>60岁2个年龄段;不同年龄段中各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710,P=0.000)。CD4+T细胞计数不同分层中各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78,P=0.000)。血液途径感染以肾虚髓减证、气虚血瘀证为主,性途径感染以肝肾阴虚证为主。结论 CD4+T细胞计数分层、年龄段、病情程度和感染途径会影响ADC证型分布。
张雪蒋自强陈丽华孙燕杨萱王双利安永辉张晓华焦敏张静
关键词:中医证型
中药封包热敷佐治艾滋病顽固性腹泻的效果及其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究中药封包热敷佐治艾滋病顽固性腹泻的效果及其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95例艾滋病顽固性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在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和对症治疗的同时,对照组联合健脾止泻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封包热敷。经治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肠道微生态[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道免疫球蛋白A(SIgA)]、生活质量(MOV-HIV量表)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45/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0%(3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高于对照组(P<0.05),肠球菌低于对照组(P<0.05),SIgA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治后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患者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MOS-HIV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封包热敷能够通过改善肠道微生态提高艾滋病顽固性腹泻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张晓华焦敏孙燕杨晓霞蒋自强
关键词:中药封包热敷疗法艾滋病顽固性腹泻肠道微生态
HIV脑病中医证治规律的专家问卷调查研究
2016年
目的探索HIV脑病的中医证治规律。方法在文献检索、既往病历回顾及临床经验的基础上进行2轮专家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第1轮问卷回收率为88.89%;同意率、算术均数、权重系数、等级均值和等级总和较大的条目有概念、临床特征、诊断标准、肾虚髓减证的辨证治疗、调护、疗程和疗效标准等,变异系数(CV)〈0.076;同意率、算术均数、权重系数、等级均值和等级总和较小的条目有病因病机、心肝阴虚证的辨证治疗,CV值在0.168-0.234之间。第2轮问卷回收率为96.00%;同意率、算术均数、权重系数、等级均值和等级总和较前提高的条目有病因病机、肝肾阴虚证的辨证治疗,CV值在0.065-0.106之间,比第1轮小;同意率、算术均数、权重系数、等级均值和等级总和较小的条目是气滞血瘀证的辨证治疗,CV=0.156。第1、2轮各条目的权重系数分别在0.072-0.087、0.071-0.089之间,α系数分别为0.916、0.886,分半信度R分别为0.81、0.79。结论本研究初步形成了HIV脑病的中医证治规律。
张雪蒋自强孙燕杨萱赵清霞王双利安永辉张晓华
关键词:中医证治规律专家问卷调查
扶正抗毒汤对疫毒内蕴型HIV感染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免疫功能及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究自拟扶正抗毒汤对疫毒内蕴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免疫功能及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疫毒内蕴型HIV感染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83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观察组增加用自拟扶正抗毒汤,疗程6个月。对比2组患者免疫重建有效率、治疗前后免疫功能以及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免疫重建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3^+CD4^+T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CD3^+CD8^+T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颞上静脉管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HAART基础上联合自拟扶正抗毒汤能够通过提升正气、补肾填精来增强免疫重建,提高免疫功能,改善视网膜微静脉扩张。
张晓华焦敏孙燕杨晓霞朱翠萍蒋自强
关键词:视网膜病变
河南省2018年至2022年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失败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患者基因型耐药的影响因素
2024年
目的分析河南省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失败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艾滋病(AIDS)患者基因型耐药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调整ART方案、减少耐药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南省接受ART 24周以上并出现病毒学失败(HIV RNA≥500拷贝/mL)的HIV感染/AIDS患者,收集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ART方案等临床资料,并于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进行HIV-1基因亚型及其耐药序列突变检测,将序列提交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解释系统比对检测结果,确定对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蛋白酶抑制剂(PI)、整合酶抑制剂(INSTI)的基因型耐药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RT失败患者发生耐药的影响因素。结果982例HIV感染/AIDS患者中899例成功扩增获得序列,检出耐药737例,耐药率为81.98%(737/899),其中对NRTI、NNRTI、PI、INSTI的耐药率分别为71.97%(647/899)、79.31%(713/899)、5.23%(47/899)和2.72%(20/734)。737例耐药患者中发生2类药物同时耐药者最多,占79.78%(588/737),主要为NRTI+NNRTI耐药[79.10%(583/737)];99例(13.43%)仅发生1类药物耐药,48例(6.51%)发生3类药物同时耐药,2例(0.27%)对上述4类药物均耐药。共检测到10种HIV-1基因亚型,其中B亚型最多,占59.73%(537/899),其次为流行重组型(CRF)01AE亚型[21.91%(197/899)]和CRF07BC亚型[9.45%(85/899)]。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ART方案和HIV-1基因亚型是耐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μL的患者发生耐药的风险是CD4+T淋巴细胞计数≥250/μL的4.55倍[95%可信区间(CI)2.69~7.70];使用2NRTIs+NNRTI方案的患者发生耐药的风险是使用2NRTIs+INSTI方案的4.51倍(95%CI 1.75~11.63);感染B亚型和CRF01AE亚型的患者发生耐药的风险分别是感染CRF07BC亚型的2.18倍(95%CI 1.10~4.29)和2.70倍(95%CI 1.26~5.78)。结论河南省ART失败的HIV感染/AIDS患者基因型耐药发生率较高,基线低C
孙燕陈昭云霍玉奇冯梦瑶刘金瑾杨萱赵清霞张晓华赵淑娴张雪王艳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基因型耐药影响因素
中医辨证结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脑病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评价中医辨证结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tal therapy,HAART)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脑病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HIV脑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HAART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侯积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daily behavior scale,ADL)积分及HIV脑病临床分期的变化,评价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33/40)、对照组为65.0%(26/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15,P=0.024).治疗后,治疗组ADL评分[(33.7±5.2)分比(37.7±5.3)分,t=2.528]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MMSE评分[(24.8±4.4)分比(20.0±5.5)分,t=1.006]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对照组ADL评分[(34.5±5.0)分比(37.0±5.5)分,t=2.747]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MMSE评分[(24.7±4.4)分比(20.1±4.9)分,t=1.035]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1、2期HIV脑病患者分布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31、2.726,P值分别为0.954、1.053).结论 中医辨证结合HAART治疗可较好的改善HIV脑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张雪蒋自强陈丽华孙燕杨萱王双利安永辉张晓华焦敏张静
关键词:HIV脑病抗HIV药
艾滋病并发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中医辨证治疗被引量:1
2015年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是AIDS患者最常见的眼部机会性感染。目前西医治疗仍然不够彻底,临床工作中采用西药抗病毒联合中药辨证施治,注重补虚泻实,虚实兼顾,在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症状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张雪孙燕杨萱王双利张晓华安永辉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中医辨证治疗艾滋病
HIV脑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2016年
目的:探索HIV脑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制定《HIV脑病四诊信息调查表》,引入聚类分析的方法,对186例诊断明确的HIV脑病患者的四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IV脑病证候具体可分为5个,分别为:心脾两虚证、肝肾阴虚证、气虚血瘀证、肾虚髓减证、痰浊阻窍证。结论: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HIV脑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进行研究能较准确的反映临床,可作为本病中医证候客观量化诊断标准的依据。
张雪蒋自强孙燕杨萱赵清霞王双利安永辉张晓华
关键词:聚类分析心脾两虚证肝肾阴虚证气虚血瘀证中医证型
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肝损伤的中医疗效观察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肝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80例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化肝煎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及CD_4^+、病毒载量测定结果,评价患者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率为27.3%,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率为2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_4^+测定结果较为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肝损伤疗效确切,患者肝功能恢复明显,用药安全、方便,且对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无影响。
王炳恒姚自凤张晓华
关键词: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肝损伤中医药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