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芳
-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T和MR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 2024年
- 目的 对比分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本院、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共确诊的180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行CT和MRI检查,记录两种方法检查下的动脉狭窄程度,CT检测参数[梗死区和镜像区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血流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和MRI检测参数[梗死区和镜像区CBF、表观扩散系数(ADC)];采用ROC曲线分别分析相关参数对AIS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AIS患者通过MRI检查的中度动脉狭窄检出率较CT检查多,轻度狭窄检出率较CT检查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下,AIS患者梗死区MTT和TTP值均高于镜像区,CBV和CBF值明显低于镜像区(P<0.05);MRI检查下,AIS患者梗死区CBF和ADC值均低于镜像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CT检查下的MTT(AUC=0.760)、TTP(AUC=0.788)和CBF(AUC=0.759)水平对AIS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P<0.05);MRI检查下的ADC(AUC=0.786)和CBF(AUC=0.834)水平对AIS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P<0.05),且MRI检查下CBF值的诊断价值最高。结论CT和MRI检查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灶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且MRI检查下的梗死灶CBF值较CT检查更准确。
- 何峰艺张成芳郭亚楠周洁萍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
- 儿童膝关节局灶性骺板区水肿的MRI影像特点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儿童膝关节局灶性骺板区水肿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特点,旨在为临床治疗儿童膝关节局灶性骺板区水肿提供相应的影像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8月该院收治36例膝关节疼痛的儿童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有无外伤的临床特征将患者分为无外伤组和外伤组;两组患者均行X线平片和MRI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MRI影像特点并将其影像学表现与手术或随访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并由双盲法分析确认。结果无外伤组患者局灶性骺板区水肿的MRI特点为以骺板为中心波及邻近骨骺和干骺端的局灶性斑片状范围较小的T1WI低信号、PD-FS高信号区,边界清晰;外伤后膝关节疼痛患者骨骺板区水肿的MRI特点为骨骺板周围关节面下范围较大的T1WI低信号、PD-FS高信号区,边界不清晰。无外伤组骺板区水肿范围为(14.3±6.7)mm,外伤组骺板区水肿范围为(26.3±8.9)mm,无外伤组小于外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非外伤膝关节局灶性骺板区水肿的边界较清晰,水肿范围较小,可能与自身的生长期疼痛相关;外伤膝关节局灶性骺板区水肿的边界不清晰,水肿范围较大,可能与患者的关节损伤有关。
- 张成芳张成芳张堃范磊谭利华
- 关键词:膝关节儿童
- 改良伸直位制动法建立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效果评价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索改良伸直位制动法建立实验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方法。方法:取27只实验兔随机分为A、B组,伸直位制动右膝关节,左膝关节为空白对照,造模后2、6周分别处死A组和B组实验兔,对关节软骨进行大体病理观察和HE染色观察。结果:2组右侧股骨髁关节软骨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关节软骨退变,对照侧关节软骨正常,且B组关节软骨退变程度明显高于A组。结论:改良伸直位制动法建立兔膝骨关节炎模型具有极高的成功率,能够很好地模拟骨性关节炎的发病过程和病理变化,是一种可行可靠的骨性关节炎的造模方法。
- 何业文范磊张堃张成芳高辉黎建宇粟昌金戴林军谢晨辉
- 术前螺旋CT多参数联合评估肝癌微血管浸润的价值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在预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微血管浸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对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间,本院收治的102名肝细胞癌患者的CT图像资料与临床记录进行了回溯分析。根据患者病理诊断,将其分为微血管浸润组与无非血管浸润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了两组患者的年龄、甲胎蛋白(AFP)浓度、肿瘤大小及增强程度。此外,通过χ^(2)检验分析了性别、肝炎类别、肝功能等级、肿瘤分化状况、肿瘤表面形态、包膜完整性及邻近强化特征等变量。结果102名患者中,52名未观察到微血管浸润,而另50名确认有微血管浸润。分析指出,肿瘤的大小、分化级别、边界特性、包膜状况、门静脉CT值以及周围强化模式与微血管浸润存在显著关联。结论多层螺旋CT的术前影像学特征对于预判肝细胞癌的微血管浸润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张成芳陈晓琼聂新民范磊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肝细胞癌
- 超声造影、CT增强联合肿瘤标志物AFP、CA199诊断肝癌的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对肝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造影和增强CT联合肿瘤标志物AFP、CA199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肝癌组(n=256)、良性疾病组(n=110)和对照组(n=50)的临床资料。肝癌组和良性疾病组术前行超声造影和增强CT病理诊断,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和CA199含量,并绘制ROC曲线。结果超声造影的检出率高于增强CT。肝癌组血清AFP、CA199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ROC曲线显示超声和增强CT联合肿瘤标志物AFP、CA199对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和阴性预测率均显著高于单项检测。结论超声造影联合增强CT、AFP、CA199的联合检测显著提高了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对肝癌的早期诊断有显著作用,可作为早期筛查的重要手段。
- 张成芳陈晓琼聂新民
- 关键词:超声CT增强AFPCA199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