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峰
-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滨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与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2例,分别进行MRI及CT检查,对比两种方式的诊断情况及征象检出情况。结果:CT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的确诊率为83.9%,MRI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的确诊率为95.2%,MRI诊断的确诊率高于CT诊断,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不同检查方式相关征象检出情况的对比显示,本研究病理确诊椎间盘变形22例(35.5%),硬膜囊受压37例(59.7%),钙化32例(51.6%),神经根受压24例(38.7%)。CT检查的检出率分别为27.3%、59.5%、78.1%、79.2%,MRI检查的检出率分别为77.3%、94.6%、31.3%、83.3%。椎间盘变形、硬膜囊受压的检出方面,MRI检查的检出率高(P <0.05);钙化的检出方面,CT检查的检出率高(P <0.05);神经根受压的检出方面,CT和MRI检查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优于CT诊断,联合检查作为互补,可以进一步提升腰椎间盘突出诊断的准确性。
- 董光杰肖凤美周峰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CTMRI
- 螺旋CT与MRI对原发性胃癌病灶的诊断价值比较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比较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原发性胃癌病灶诊断价值。方法入选滨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符合原发性胃癌诊断的66例患者,均采用螺旋CT和MRI检查,对病灶的检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RI法胃内病灶阳性率和胃外病灶阳性率均显著高于CT组[95.5%(63/66)比84.8%(56/66),69.7%(46/66)比51.5%(34/66),P<0.05];MRI诊断胃内病灶、胃外病灶、总病灶平均个数显著高于螺旋CT[(2.7±0.3)个比(2.0±0.4)个,(2.5±0.4)个比(1.3±0.5)个,(5.0±0.4)个比(3.3±0.5)个,P<0.01]。结论 MRI检测对原发性胃癌病灶的诊断优于螺旋CT。
- 张道全周峰
- 关键词:胃癌螺旋CT磁共振成像
- 浅谈病案信息管理与病案信息的利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评价本院病案信息管理与病案信息利用现状与水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方法调取100份病案重新进行质量测评,对比前后测评结果;选取医护人员50人,行关于病案质控认知测评;回顾性分析2010~2013年度病案利用方向。结果原评价均分(92.3±2.3)分高于重新测评(89.4±3.1)分,原评价甲等率92.00%高于重新测评78.00%,乙等率8.00%低于重新测评22.00%,原评价共失分770分,重新测评共失分1060分,原评价书写问题失分比重57.82%高于重新测评41.84%,原评价书写问题失分比重53.64%低于重新测评5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新测评后,书写问题缺失失分增幅最高达53.03%、其次为项目内容失分33.33%;护士关于病案质控认知测评,内容维度评分(34.2±4.0)分、总分(83.4±2.5)分高于医师(29.9±3.1)分、(75.5±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1~2012年,科研、医疗、公检法、医保、保险医疗,利用率年增长分别为-6.92%、0.31%、-15.67%、8.62%、5.00%。结论本院病案质控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医师对于病案质控认知不足,本院病案信息资源利用水平有待提高,科研、医疗利用率低;医院应注重科学管理,落实病案收集、整理、保管等各个关键环节质控工作,培养医护病案质控意识与自我质控能力,在增加病案基数的基础上,全面、有针对性、及时、有效的利用病案信息资源,扩展利用渠道,注重关键信息的收集,以提升病案信息管理效用。
- 周峰董光杰
- 关键词:病案信息管理病案信息循证分析
- 细节把控管理改善医院卫生质量的效果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究应用细节把控管理医院卫生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3年9月滨州市中心医院在职工作人员600名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不同记为管理前(2021年8月—2022年8月)和管理后(2022年9月—2023年9月),管理前执行常规管理模式,管理后执行细节把控管理模式,对比管理前后工作人员卫生综合能力、应对方式以及卫生质量效果。结果管理后工作人员的卫生综合能力显著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工作人员的积极应对方式评分显著高于管理前,消极应对方式评分显著低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工作人员的卫生质量效果显著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把控管理模式在提高工作人员卫生综合能力、改善应对方式、强化卫生质量方面效果更佳。
- 周峰马建国王如芹
- 激励化管理在医院工作质量及职业倦怠中的应用价值
- 2023年
- 目的探究医院工作应用激励化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3年8月滨州市中心医院600名在职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不同记为管理前(2021年7月—2022年7月)和管理后(2022年8月—2023年8月),管理前执行常规管理模式,为对照组;管理后执行激励化管理模式,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工作人员工作质量评分、职业倦怠感评分以及职业生涯高原水平。结果观察组工作人员工作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工作人员在情绪耗竭、去人性化方面的评分低于对照组,个人成就感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工作人员的职业生涯高原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管理相比,医院工作应用激励化管理模式在改善工作质量、改善职业倦怠以及强化职业生涯高原水平方面效果更佳。
- 周峰王如芹马建国
- 关键词:医院管理职业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