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裴培

作品数:26 被引量:138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4篇头痛
  • 14篇偏头痛
  • 7篇受体
  • 6篇电针
  • 6篇针刺
  • 5篇针刺治疗
  • 5篇5-HT
  • 4篇受体表达
  • 3篇豆状核
  • 3篇豆状核变性
  • 3篇行为学
  • 3篇基因
  • 3篇肝豆状核
  • 3篇肝豆状核变性
  • 2篇导水管
  • 2篇导水管周围灰...
  • 2篇验案
  • 2篇针刺疗
  • 2篇针刺疗法
  • 2篇针灸

机构

  • 20篇首都医科大学...
  • 11篇安徽中医药大...
  • 6篇安徽中医药大...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教育部
  • 1篇广西国际壮医...

作者

  • 26篇裴培
  • 19篇王麟鹏
  • 15篇刘璐
  • 7篇杨文明
  • 6篇曲正阳
  • 5篇朱玉璞
  • 4篇崔莹雪
  • 4篇陈怀珍
  • 3篇石广霞
  • 3篇马婷婷
  • 2篇王艳昕
  • 2篇王少松
  • 2篇徐晓白
  • 1篇刘从秀
  • 1篇王庆保
  • 1篇张娟
  • 1篇吴云虎
  • 1篇张靖
  • 1篇周导
  • 1篇李良勇

传媒

  • 3篇北京中医药
  • 2篇针刺研究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环球中医药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第十八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9篇2017
  • 8篇2016
  • 2篇2015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针刺治疗化疗后恶心呕吐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5年
通过对近20年来国内外针刺治疗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和机制研究文献进行总结,结果显示针刺是治疗化疗后恶心呕吐的有效方法,但仍需高水平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针刺可通过多种机制起到防治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作用,对其机制进一步探索具有广泛的研究前景。
崔莹雪裴培石广霞王麟鹏
关键词:针刺疗法化疗恶心呕吐
5-HT能神经通路参与偏头痛的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0
2016年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复杂性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证实,下行抑制/易化系统的5-HT能神经通路通过分布在三叉神经血管痛觉通路各级结构上不同亚型的5-HT受体,介导了下行抑制/易化系统中抑制和易化疼痛的双重调痛作用,与偏头痛病理生理机制的形成及治疗密切相关。本文拟对与偏头痛相关的5-HT受体亚型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新思路。
裴培刘璐赵洛鹏曲正阳唐楚英王麟鹏
关键词:偏头痛5-HT5-HT受体
电针对偏头痛大鼠行为学及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小胶质细胞激活和P2X7受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观察电针“风池”对反复发作性偏头痛大鼠行为学、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小胶质细胞激活及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P2X7R)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抗偏头痛中枢敏化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2只。反复硬脑膜电刺激诱导反复发作性偏头痛大鼠模型。电针组电针“风池”,每次1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9 d。电子von-Frey测痛仪检测各组大鼠第0、2、4、6、8天面部及后足底机械痛阈;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PAG区离子钙接头蛋白(Iba)-1阳性细胞数,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PAG区Iba-1、白细胞介素(IL)-1β及P2X7R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第2、4、6、8天面部及后足底机械痛阈均显著降低(P<0.01,P<0.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第4、6、8天面部及后足底机械痛阈显著升高(P<0.05,P<0.001,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PAG区小胶质细胞显著激活,Iba-1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01),Iba-1、IL-1β及P2X7R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PAG区Iba-1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Iba-1、IL-1β及P2X7R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电针“风池”能显著改善偏头痛大鼠皮肤异常性疼痛,其可能与抑制PAG区P2X7R介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相关。
裴培陈怀珍崔圣玮张帅帅杨文明王麟鹏
关键词:偏头痛小胶质细胞P2X7受体
耳尖放血联合耳穴贴压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观察耳尖放血联合耳穴贴压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取临床确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内科基础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耳尖放血联合耳穴贴压治疗,2周为1个疗程,分别评价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改善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动脉、基底动脉TCD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血液流变学变化,并追踪随访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眩晕情况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及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尖放血联合耳穴贴压辅助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有良好疗效,可明显缓解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状、改善脑供血、降低血液粘稠度,且复发率低,远期疗效较好。
崔圣玮张帅帅席虎裴培刘从秀杨文明
关键词:耳尖放血耳穴贴压后循环缺血眩晕
去甲肾上腺素在下行易化/抑制系统中的双向调节作用及其对针剌治疗偏头痛的机制影响概述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以5-HT受体为靶点的主流药物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其对形成中枢敏化患者的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脑干的下行易化/抑制系统参与偏头痛的发生和调节成为研究偏头痛的主流方向之一。去甲肾上腺素在此系统...
曲正阳刘璐裴培赵洛鹏朱玉璞徐晓白王麟鹏
关键词:针灸偏头痛去甲肾上腺素
文献传递
电针对偏头痛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5-羟色胺7受体和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探讨电针是否能通过调控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5-羟色胺7(5-HT7)受体和外周血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介导抗偏头痛。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4只。反复电刺激大鼠上矢状窦区硬脑膜诱发神经源性偏头痛模型。对照组仅予颅内电极安置,电针组于硬脑膜电刺激后电针"风池"穴,每日1次,治疗6次。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AG区5-HT7受体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外周血CGRP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反复硬脑膜电刺激造模后PAG区5-HT7受体阳性神经元数目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及外周血CGRP含量显著增高(均P<0.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5-HT7阳性神经元数目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外周血CGRP含量降低(P<0.05)。结论:电针"风池"穴可下调偏头痛大鼠PAG区5-HT7受体表达,降低其外周血CGRP含量。
裴培陈怀珍王艳昕杨文明刘璐王麟鹏
关键词:偏头痛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腧穴配伍理论新解被引量:6
2016年
古籍中有大量对腧穴配伍的记载,但多数记载为配伍规律形式的概括,而无法揭示腧穴配伍规律的本质。腧穴因其所在部位、所属经脉不同而有其不同的功效主治,而腧穴配伍,无论是按照腧穴部位配伍或者所属经脉配伍,均是以所选穴位的功效主治为前提的;辨证论治中,辨证取穴是在治疗本病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病因、证候或者体质施以穴位的加减,无法完全遵循腧穴配伍以腧穴特异性为前提这一规律,是腧穴配伍的延展部分。
马婷婷裴培遆逸辰赵洛鹏王麟鹏
关键词:针灸腧穴配伍腧穴特异性
去甲肾上腺素在下行易化/抑制系统中的双向调节作用及其对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机制影响概述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以5-HT受体为靶点的主流药物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其对形成中枢敏化患者的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脑干的下行易化/抑制系统参与偏头痛的发生和调节成为研究偏头痛的主流方向之一.去甲肾上腺素在此系统...
曲正阳刘璐裴培赵洛鹏朱玉璞徐晓白王麟鹏
关键词:偏头痛针刺疗法去甲肾上腺素
针刺治疗实验性偏头痛模型大鼠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6年
笔者以针刺和偏头痛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及PubMed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对筛选出的针刺治疗实验性偏头痛模型大鼠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针刺机制研究主要集中于调控偏头痛发病相关的神经递质/神经调质方面,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5-羟色胺(5-HT)、一氧化氮(NO)等,并进一步对研究涉及的神经递质/神经调质进行分类综述。
刘璐裴培王麟鹏
关键词:偏头痛针刺动物实验
电针对电刺激硬脑膜偏头痛大鼠模型5-HT_(1B)受体的调节作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电针对电刺激硬脑膜大鼠偏头痛模型5-HT_(1B)受体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对照组(C,只进行手术,不进行硬脑膜电刺激)、模型组(M,造模不给予电针)、单穴组(EA1,造模并给予电针风池穴)、双穴组(EA2,造模并给予电针风池穴、阳陵泉穴)和假穴组(SA,造模并给予电针假穴)。实验前检测面部机械痛阈基线,实验第2、4、6天分别测定大鼠足面部的机械痛阈。实验第7天取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核,用相对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5-HT_(1B)受体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用蛋白印迹法测定5-HT_(1B)受体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单穴组和双穴组的痛阈显著提高(P<0.05),且双穴组高于单穴组(P<0.05);单穴组和双穴组5-HT_(1B)受体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比模型组显著提高(P<0.05),且双穴组高于单穴组(P<0.05)。结论:电针对偏头痛大鼠模型有治疗作用,且双穴组优于单穴组。
朱玉璞裴培刘璐赵洛鹏曲正阳王麟鹏
关键词:电针偏头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