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志鸿

作品数:14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出血
  • 3篇手术
  • 3篇文献复习
  • 3篇脑出血
  • 3篇高血压
  • 3篇复习
  • 2篇动脉瘤
  • 2篇血肿
  • 2篇硬膜
  • 2篇颅脑
  • 2篇颅内
  • 2篇膜下
  • 2篇高血压脑出血
  • 2篇高血压性
  • 2篇12
  • 1篇地平
  • 1篇动脉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栓塞
  • 1篇血压

机构

  • 8篇福建省龙岩市...
  • 6篇龙岩市第二医...
  • 5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厦门中山医院

作者

  • 14篇邓志鸿
  • 6篇陈小鑫
  • 6篇钱水清
  • 5篇林元相
  • 5篇范志泉
  • 4篇温铖彩
  • 2篇陈源锋
  • 2篇吴松
  • 1篇张经义
  • 1篇吴松
  • 1篇王丰
  • 1篇张永贵
  • 1篇赖应庭

传媒

  • 1篇上海医药
  • 1篇中国校医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微通道椎旁入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经皮微通道椎旁入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6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43例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另43例设为观察组,采用经皮微通道椎旁入路微创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VAS、JOA评分差异,以及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下腰部疼痛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6个月的VAS、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比,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的情况下,经皮微通道椎旁入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短的特点,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小鑫邓志鸿钱水清吴松陈养川温铖彩
关键词:微通道微创腰椎间盘突出症
后颅窝骑跨横窦型硬膜外血肿临床治疗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后颅窝骑跨横窦型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征,探究临床诊治方案。方法 63例后颅窝骑跨横窦型硬膜外血肿患者,根据其入院时检查的脑部血肿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28例,对照组入院时脑部血肿较大,观察组入院时的脑部血肿较小,两组患者都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治疗结束后记录两组的治疗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7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颅窝骑跨横窦型硬膜外血肿危害性大,致死率高,早期发现,血肿情况较小,进行诊治后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结果。
陈小鑫邓志鸿钱水清吴仰宗温铖彩
关键词:后颅窝硬膜外血肿
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疗效。方法方便收集该院90例2012年1月—2019年1月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简单随机化方法分手术夹闭治疗组45例和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组45例,手术夹闭治疗组予以手术夹闭治疗,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组则予以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手术的耗时、手术之后住院的平均天数、手术住院的费用;治疗前后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以及生存质量简表分数、认知能力评分;脑积水的发生率。结果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组疗效100.00%高于66.67%(χ^2=8.215,P<0.05)。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组手术的耗时、手术之后住院的平均天数、手术住院的费用(56.11±4.22)min、(5.45±1.22)d、(6.46±0.24)千元优于手术夹闭治疗组(78.42±12.53)min、(8.21±2.53)d、(9.23±1.55)千元(t=8.231、8.267、9.954,P<0.05),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组脑积水的发生率22.22%高于手术夹闭治疗组2.22%(χ^2=6.923,P<0.05)。结论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疗效确切,可有效缩短手术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改善患者的意识状况和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减少住院的费用,但同时也存在脑积水发生率较高的风险。
陈源锋温铖彩吴仰宗李强邓志鸿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疗效
后颅凹血管网织细胞瘤12例并文献复习
邓志鸿
有手术指征的高血压性脑出血86例临床分析
邓志鸿陈小鑫陈源锋范志泉钱水清吴松陈养川吴仰宗温铖彩
盐酸纳美芬对颅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催醒作用
2016年
目的探讨盐酸纳美芬对颅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催醒作用。方法选择80例颅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盐酸纳美芬催醒,每组各40例,比较治疗后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改良Glasgow昏迷量表(MGCS)评分、催醒率、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MGCS评分及治疗后5、10、20min HR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10、30min催醒率明显增高,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复苏过程都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对颅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盐酸纳美芬对呼吸及循环系统影响小,促使患者平稳度过苏醒期,具有安全有效的催醒作用。
陈养川林昆山钱水清陈小鑫邓志鸿张永贵
关键词:盐酸纳美芬催醒
不同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效果观察
2020年
目的 :探讨3种手术时机及2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效果。方法 :选取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215例,根据手术时机不同分为超早期组(n=70)、早期组(n=102)和延期组(n=43);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开颅组(n=102)和微创组(n=113)。分析所有患者术后第7天、3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级变化情况。结果 :超早期组术后7 d及术后3个月优良率高于早期组及延期组(P <0.05),而早期组与延期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7 d优良率高于开颅组(P <0.05),两组术后3个月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应用超早期治疗及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在第7天具有更好疗效,但3月后疗效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相当,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陈源锋温铖彩吴仰宗李强邓志鸿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基底节区手术时机手术方式
尼莫地平联合腰大池外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持续腰大池外引流在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 SAH)中的疗效。方法选择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16例t SA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尼莫地平和持续腰大池外引流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比较2组的昏迷评分(GCS)、头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脑积水发生率、脑梗死发生率和癫痫发生率。结果 2组经治疗14 d后,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GCS显著升高,VAS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发生率和3个月后脑积水发生率明显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OS评分和癫痫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尼莫地平联合腰大池外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方法简单、疗效好、降低并发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吴仰宗林元相邓志鸿范志泉
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行消散1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总结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消散的临床资料、诊疗经过,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自2005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病史和发病时间明确、临床资料完整的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消散患者12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治疗和预后. 结果 所有患者均采用非手术治疗,伤后24 h内血肿完全消失4例,明显减少8例.所有患者伤后72 h内血肿完全消失.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8d.预后良好,出院时神经系统功能无缺损. 结论 对神志清楚、中线移位<5 mm、血肿厚度均<10 mm且无环池明显受压或消失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可以严密观察病情,动态CT监测.其快速消散的机制可能与脑脊液对血肿的稀释和颅骨骨折有关.
范志泉吴仰宗林元相邓志鸿
关键词:急性硬膜下血肿
卡马西平所致重症剥脱性皮炎型药疹附5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所致重症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临床资料、诊疗经过,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分析5例卡马西平所致重症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临床表现、诊疗和预后。结果 5例患者均在使用卡马西平1个月内出现症状,停用卡马西平,给予激素、预防感染等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卡马西平所致重症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发生率低,一旦发生后果严重,注重预防是关键。
吴仰宗林元相邓志鸿钱水清范志泉赖应庭
关键词:卡马西平剥脱性皮炎药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