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鑫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低剂量
  • 2篇低剂量CT
  • 2篇灌注
  • 2篇灌注成像
  • 2篇成像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脂肪间隙
  • 1篇直肠
  • 1篇直肠平滑肌肉...
  • 1篇肉瘤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 1篇泡状棘球蚴
  • 1篇泡状棘球蚴病
  • 1篇偏心性
  • 1篇平滑肌
  • 1篇平滑肌肉瘤
  • 1篇平扫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性

机构

  • 5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5篇伍兵
  • 5篇余鑫
  • 3篇庄宇
  • 2篇张菁
  • 1篇帅桃
  • 1篇夏春潮
  • 1篇李真林
  • 1篇杨岚清

传媒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国际医学放射...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多层螺旋CT对肝泡状棘球蚴病的诊断与可切除性评价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肝泡状棘球蚴病的诊断及可切除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5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28例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肝泡状棘球蚴病患者的CT表现,并将MSCT所见与手术病理结果行对照分析。结果 28例共检出肝内病灶45个,主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不均质的浸润性低密度影,伴高密度钙化及更低密度的坏死区,平扫边界模糊而增强后界限清楚,增强扫描病灶未见明显强化,部分边缘及分隔轻度强化。MSCT血管三维重建图像显示血管受累表现为肝内血管的推挤、受压、移位、狭窄、包绕或中断。MSCT所见与手术结果比较,对判断血管受累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肝动脉为67%及97%,门静脉为83%及93%,肝静脉为84%及91%,下腔静脉为85%及100%。12例MSCT评估认为可根治切除者与手术结果判断基本一致,16例MSCT评估不能根治切除中仅2例通过对受累的大血管及胆管进行部分切除、修复和重建得以根治性治疗。结论 MSCT能对肝泡状棘球蚴病进行准确的术前诊断及显示血管受侵犯情况,对于评价可切除性及手术方式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
庄宇余鑫张菁谢梦雨李显忠李伟伍兵
关键词:泡状棘球蚴病肝脏
肿瘤低剂量CT灌注成像的技术进展被引量:6
2015年
肿瘤的血管生成是其重要特征之一,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基础,而CT灌注成像(CTPI)作为一种功能成像方法可反映肿瘤内部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在临床中常用于鉴别肿瘤性质、肿瘤分期,预测病人疗效、治疗效果等。但CTPI较大的辐射剂量以及在可重复性上存在争议使其发展受到限制。低剂量CTPI能够更好地适应实际临床工作。就低剂量CTPI的原理、技术特点及其在肿瘤成像中的应用前景等予以综述。
余鑫伍兵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灌注肿瘤
腹腔移位节育环致绞窄性肠梗阻一例被引量:2
2016年
患者女,73岁,腹痛3天,加重伴肛门停止排便、排气1天。体检:腹部膨隆,全腹紧张、压痛、反跳痛,以下腹为重,腹部未触及包块,未见胃型、肠型,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活跃。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53×10~9/L,中性粒细胞8.27×10~9/L。入院行急诊CT示:右下腹见环状金属影,环内见肠管及系膜穿过,穿环处小肠及其系膜纠集、旋转、肿胀,局部小肠管呈"鸟嘴"样改变,近端小肠扩张、积液,肠腔积液密度增高,合并缺血坏死改变可能(图1~6)。
余鑫庄宇伍兵
关键词:绞窄性肠梗阻胃型节育环异位
直肠平滑肌肉瘤一例被引量:1
2016年
患者女,58岁,因"大便带血20+年,加重伴肛门疼痛3+月"入院,曾在多家医院诊断为"内痔"。 CT平扫:直肠中下段管壁增厚,呈偏心性生长,盆底筋膜、肌肉增厚,肛周脂肪间隙内见软组织结节影(图1、2),增强后肛周软组织强化明显,并见片状无强化区(图3、4),经重组后矢、冠状位见病灶累及盆底肌肉、筋膜、尾骨等组织、并呈不均匀强化,可见坏死区(图5、6)。
余鑫庄宇伍兵
关键词:直肠平滑肌肉瘤大便带血脂肪间隙平扫结节影
低剂量CT灌注扫描定量评估近侧胃癌可行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究低剂量CT灌注扫描定量评估近侧胃癌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期间初步诊断为近侧胃癌患者(近侧胃癌组),并选取纳入患者中胃底部分没有受累者作为对照(正常胃底组)。计算每次扫描的有效辐射剂量,使用后处理软件生成灌注参数图,包括达峰时间(TTP)、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毛细血管渗透性(PMB),比较近侧胃癌组和正常胃底组各灌注参数值的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本研究近侧胃癌组最终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34例,正常胃底组25例。34例近侧胃癌患者中T1+T2期11例,T3+T4期23例;腺癌26例,印戒细胞癌8例;无淋巴结转移17例,有淋巴结转移17例。(1)近侧胃癌组的BF、BV及PMB值均明显高于正常胃底组(P<0.001),但MTT及TTP值低于正常胃底组(P=0.050,P=0.036)。BF、BV、PMB、MTT及TTP诊断近侧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5、0.807、0.987、0.654及0.649,BF和PMB诊断近侧胃癌的能力最强,其次为BV。(2)印戒细胞癌的BF值明显低于腺癌(P<0.001),而其PMB值明显高于腺癌(P<0.001)。印戒细胞癌和腺癌的BV、MTT和TTP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F和PMB鉴别组织病理类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6和0.856,BF对患者的组织病理类型诊断能力强于PMB(P=0.047)。(3)T3+T4期患者的PMB值大于T1+T2期患者(P=0.004),而BF、BV、MTT及TTP值在T3+T4期和T1+T2期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MB区分T分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4。(4)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各灌注参数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受试者在单次CT灌注成像中所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为8.58 m Sv,远低于常规CT灌注检查辐射剂量标准。(6)不同组织病理类型的近侧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和高T分期率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
杨岚清余鑫张菁李真林夏春潮帅桃伍兵
关键词:CT灌注成像低剂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