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
- 作品数:16 被引量:357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 回流与区域输送对珠三角地区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 对于珠三角城市群,局地排放、生成的在本地堆积和上风向的输送都有可能导致地面浓度超过限值.运用数值模式WRF的输出结果计算得到珠三角精细化的回流指数时空分布,研究回流与区域输送在形成区域空气污染事件中的贡献大小,尝试区分形...
- 陈晓阳冯旭范绍佳刘建
- 关键词:大气污染物数值模拟
- 文献传递
- 2014年1月珠三角一次典型灰霾过程的流场特征分析
- 2014年1月珠三角地区出现严重的灰霾天气。本文利用广东省城市空气质量资料、中国气象局番禺大气成分站逐时PM10、PM2.5以及能见度数据、广州基本站风速数据、2013年东莞佛山大气边界层观测试验风廓线资料等,研究了珠三...
- 刘建吴兑范绍佳吴蒙廖志恒李浩文
- 关键词:珠三角灰霾风廓线后向轨迹
- 文献传递
- 台风对沿海城市海盐气溶胶的影响
- 海盐气溶胶作为全球气溶胶排放中排放量最大的自然源气溶胶,每年的全球排放量可达1000-10000Tg,且其全球年平均分布为10.1μg/m2.其对全球的辐射平衡、区域降水以及沿海地区的空气质量均有重要影响.台风,其对沿海...
- 刘建吴兑范绍佳毛夏
- 关键词:台风降水
- 珠江三角洲区域污染分布及其垂直风场特征被引量:28
- 2015年
- 基于2014年4月~2015年3月珠江三角洲(珠三角)56个环境监测子站以及9个城市的逐时PM2.5浓度数据,对珠三角地区的颗粒物污染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PM2.5的区域污染可分为3种类区,一为东莞、广州、佛山以及江门(Ⅰ型);二为中山、珠海、深圳、惠州(Ⅱ型);三为肇庆单独为一类(Ⅲ型).其在一年中所出现的天数分别为47、7和128 d.Ⅰ型污染时,除珠海、深圳和惠州外,其他城市的PM2.5浓度普遍较高;Ⅱ型污染时,整个珠三角地区的PM2.5浓度均要高于50.0μg·m-3;Ⅲ型污染时,PM2.5浓度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肇庆、广州以及佛山地区.同时利用珠三角地区4台主要的风廓线雷达数据研究3种污染类型所对应的垂直风场特征发现:Ⅰ型与Ⅲ型污染状况所对应的风廓线相似,低层受东南风控制,高层为西南风,Ⅲ型的风速大于Ⅰ型风速,而Ⅱ型污染时的风速明显大于其他两种类型,其低层几乎均受偏北风影响,而高层则受偏西风的影响.Ⅱ型污染所对应的边界层中低层的风向变化很小,而其他两类则有一定的变化.同时Ⅱ型的通风量要明显大于其他两种类型,其中Ⅰ型的通风量最小.珠三角受偏北风作用时,整个珠三角的PM2.5浓度较高;当盛行东南风时,Ⅰ、Ⅱ区的PM2.5浓度相对较低,而Ⅲ区的污染相对较重.
- 刘建吴兑范绍佳
- 关键词:聚类分析风廓线通风量
- 深圳市城区和郊区黑碳气溶胶对比研究被引量:34
- 2018年
- 为了解深圳地区黑碳气溶胶(BC)的污染特征,使用深圳市西涌(XC)站点(郊区)和竹子林(ZZL)站点(城区)2014年1月1日~2015年6月30日测得的BC浓度及常规气象资料,对比研究了深圳地区两个不同代表性站点的BC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观测期间,郊区XC和城区ZZL站点BC小时平均浓度分别为(1.12±0.90),(2.58±2.00)μg/m^3,本底浓度分别为(0.27±1.31),(1.07±0.85)μg/m^3,气溶胶吸收系数σ_(abs)分别为(5.87±4.81),(13.47±10.50)Mm^(-1),城区站点值均高于郊区站点.两站点BC浓度分布均为对数正态分布,且都呈现干季高、湿季低的季节变化特点.日变化分析表明ZZL站点BC浓度呈现明显的双峰结构,XC站点日变化不明显.通过计算两地的气溶胶波长吸收指数AAE值,发现两地AAE值均接近1,说明两地BC污染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进一步分析可知XC站点西北方向32km处是世界第三大集装箱码头,当西北风达到一定程度时(10~20m/s),码头排放的污染物将严重影响XC站点的BC浓度.后向轨迹聚类分析结果表明,XC站点主要受中远距离输送影响,ZZL站点主要受周边及本地污染源排放影响.
- 程丁吴晟吴兑吴兑刘建孙天林毛夏江崟刘爱明
- 前体物与气象因子对珠江三角洲臭氧污染的影响被引量:200
- 2017年
- 利用2012年中国气象局广州番禺大气成分站的O_3、NO_x逐时浓度数据,广州观象台逐时的温度、相对湿度以及风向风速数据,统计分析了2012年O_3前体物(NO_x)以及气象因子对珠江三角洲(以下简称珠三角)地区臭氧浓度的影响.研究发现:O_3和NO_x均表现出单峰结构的月变化特征,且分别于10月和3月达到峰值,为(104.9±68.0)μg/m^3,(131.1±122.1)μg/m^3.O_3的日变化为单峰分布,午后的浓度较高,而NO_x浓度于早晚高峰有增加,且夜间浓度高于白天.NO_x对O_3有显著的滴定作用,O_3浓度随着NO_x浓度的增加呈现指数形式下降.高温低湿条件有利于O_3的形成.与NO_x类似,O_3浓度随着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增大以指数形式相应的增大和减小.当珠三角地区受偏西风控制时,下风向地区的O_3浓度最高,而当珠三角地区盛行偏北风时,下风向地区的O_3浓度最低,且该方向所对应的NO_x浓度最高,表明广州城区的NO_x对O_3的滴定作用显著.珠三角地区发生光化学污染的关键性因子主要为20~40μg/m^3的NO_x浓度,高于27°C的气温,低于55%的相对湿度以及受偏西风控制.分析发现10月份O_3的形成主要受VOCs控制,且烯烃的O_3生成潜势贡献最大,为69%,而烷烃和芳香烃的贡献分别为15%、16%.
- 刘建吴兑范绍佳廖志恒邓涛
- 关键词:臭氧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气象因子珠江三角洲
- 珠江三角洲区域污染分布及其垂直风场特征研究
- 基于2014年4月~2015年3月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56个环境监测子站以及9个城市的逐时PM2.5浓度数据,对珠三角地区的颗粒物污染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PM2.5的区域污染可分为三种...
- 刘建吴兑范绍佳
- 关键词:颗粒物污染类型通风量
- 文献传递
- 回流与区域输送对珠三角地区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 对于珠三角城市群,局地排放、生成的在本地堆积和上风向的输送都有可能导致地面浓度超过限值。运用数值模式WRF的输出结果计算得到珠三角精细化的回流指数时空分布,研究回流与区域输送在形成区域空气污染事件中的贡献大小,尝试区分形...
- 陈晓阳冯旭范绍佳刘建
- 关键词:珠三角空气质量污染物输送数值模拟
- 文献传递
- 珠江三角洲区域污染分布及其垂直风场特征研究
- 基于2014年4月015年3月珠江三角洲(以下简称珠三角)56个环境监测子站以及9个城市的逐时PM浓度数据,对珠三角地区的颗粒物污染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PM的区域污染可分为三种类区,一为东...
- 刘建吴兑范绍佳
- 关键词:聚类分析风廓线通风量
- 文献传递
- 回流指数在空气质量变化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6年
- 将回流指数引入珠三角污染气象条件的研究中,尝试使用回流指数判别形成区域大气污染的机理.运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得到珠三角精细化的回流指数时空分布,同时与边界层外场观测试验结果进行比对从而验证模式对边界层内风场的模拟效果.最后,分别对干湿季冷高压影响下的污染过程进行分析,湿季选取2013年4月13—16日的珠三角重污染过程,干季选取同年12月8—10日的污染过程.结果表明:在本研究的两次过程中,使用回流指数Rcritical=0.6作为阈值能较好地区分局地污染物回流堆积与上风向污染物输送两种因素在冷高压型污染过程中何者占主导,当区域中回流指数普遍低于0.6则是污染物局地回流堆积作用更明显,若普遍高于0.6则是受上风向污染物的输送影响更明显;在局地回流堆积为主要形成机理的污染过程中,地面污染物浓度与边界层整体回流系数呈反方向变化关系,地面污染物浓度峰值对应边界层回流系数谷值;在污染物输送为主要形成因素的污染过程中,边界层中低层回流系数达到峰值时代表该区域此时受上风向风场输送作用最显著,地面污染物浓度同时达到峰值.
- 陈晓阳冯旭范绍佳刘建
- 关键词:珠三角空气质量污染物输送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