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媛媛

作品数:23 被引量:124H指数:6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糖尿
  • 10篇糖尿病
  • 7篇血管
  • 7篇2型糖尿
  • 7篇2型糖尿病
  • 5篇血管性痴呆
  • 5篇痴呆
  • 4篇血管性痴呆大...
  • 4篇糖尿病患者
  • 4篇2型糖尿病患...
  • 4篇病患
  • 4篇痴呆大鼠
  • 3篇通络
  • 3篇疗效
  • 3篇化瘀
  • 3篇化瘀通络
  • 3篇白蛋白
  • 2篇胆红素
  • 2篇蛋白尿
  • 2篇血清

机构

  • 22篇安徽中医药大...
  • 9篇安徽中医药大...
  • 2篇杭州市余杭区...

作者

  • 22篇张媛媛
  • 12篇刘怀珍
  • 9篇李居一
  • 8篇张进军
  • 6篇倪英群
  • 5篇张庆萍
  • 3篇杨骏
  • 3篇李玲
  • 2篇陈晓雯
  • 2篇刘礼梅
  • 1篇杨升杰
  • 1篇黄日龙
  • 1篇李学军
  • 1篇韦志强
  • 1篇夏建国
  • 1篇陈际连
  • 1篇王频
  • 1篇石海平
  • 1篇孙琴
  • 1篇张校军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保健...
  • 2篇中国针灸
  • 2篇实用糖尿病杂...
  • 1篇中医外治杂志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河北医药
  • 1篇河北中医
  • 1篇国医论坛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安徽中医药大...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云南中医药大...

年份

  • 3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健脾消脂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6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观察健脾消脂方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中心-内分泌科T2DM合并血脂异常住院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他汀组30例和健脾消脂方组(以下简称JPXZF组)30例。在基础治疗同时,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JPXZF组在他汀组基础上加服健脾消脂方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_(1)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比较2组疗效。结果他汀组及JPXZF组治疗后HbA_(1)c、FPG、FINS、HOMA-IR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JPXZF组治疗后均低于他汀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血清TG、TC、LDL-C水平均下降(P<0.05),HDL-C升高(P<0.05),治疗后2组TG、T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PXZF组LDL-C水平低于他汀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JPXZF组治疗后均低于他汀组(P<0.05)。JPXZF组总有效率93.33%(28/30),他汀组总有效率76.67%(23/30),JPXZF组疗效优于他汀组(P<0.05)。结论健脾消脂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糖脂代谢反应有关。
李玲张媛媛刘怀珍
关键词:血脂异常健脾中医药疗法
基于主题设计的研究型教学模式联合Mini-CEX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探讨研究型教学模式联合Mini-CEX在内科学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可推广性。方法:选取100名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联合Mini-CEX,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最终以笔试及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试验组笔试测评的理论部分和病案分析部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96%的学生对教学方法表示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主题设计的研究型教学模式联合Mini-CEX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对于培养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李居一张媛媛王艳刘怀珍张进军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模式MINI-CEX内科学
辨证选穴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通过与传统小儿推拿治疗方法比较,分析辨证选穴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小儿推拿科收治的小儿厌食症患儿6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小儿推拿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基础取穴的同时,根据患儿具体临床表现进行辨证取穴,两组患儿均1次/日,10次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评分及治疗后复发情况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欲、食量、神疲、腹胀、多饮、烦急、口气、出汗等中医症状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口气和出汗方面,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后观察两组的复发情况,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小儿厌食症患儿的治疗,辨证选穴推拿疗法从整体上来说比传统推拿疗法具有更好的疗效。
张媛媛黄日龙邹国荣宋书婷陆雪莲刘礼梅
关键词:小儿厌食辨证选穴传统推拿临床疗效
杨骏精细化针灸治疗难治性面瘫经验撷菁
2025年
系统归纳、总结杨骏教授应用精细化针灸模式治疗难治性面瘫的经验,以期为该病的针灸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方法。杨骏教授提出难治性面瘫精细化针灸诊疗模式,该模式在传统中医辨证的基础上,结合经络理论和现代解剖认识精准辨症、辨经,通过局部选穴(头维、四白、攒竹、阳白等)、远端选穴(足三里、合谷、筋缩等)、特效穴位(牵正、头窍阴等)和调神穴(大椎、水沟等)的搭配,施以不同针法(长针透刺法、滞针提拉刺法、健侧平衡刺法等),同时配合面部康复,力求诊断精确、治疗精准,实现疗效最大化的诊疗目标。
石海平石海平张媛媛张媛媛张庆萍杨骏
关键词:难治性面瘫针灸精细化名医经验
化瘀通络灸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外周血BDNF、VEGF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7
2020年
目的:通过化瘀通络灸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临床干预,观察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讨认知功能的改变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30例VD患者,分为化瘀通络灸组15例与西药组15例。化瘀通络灸组予艾灸治疗,3次/周;西药组予盐酸多奈哌齐口服,5 mg/晚;两组均口服尼莫地平为基础治疗,30 mg,3次/d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及12周后MMSE、ADL量表积分及血清BDNF、VEGF水平的变化。结果:化瘀通络灸组治疗后MMSE、ADL量表评分、血清BDNF、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各量表积分及血清BDNF、VEGF水平与西药组比较均显著增高(P<0.01)。化瘀通络灸组总有效率93.3%(14/15),西药组总有效率53.3%(8/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通络灸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能通过增加VEGF、BDNF的表达,保护受损的血管及神经元,促进新神经元的形成,从而改善VD患者的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为临床诊断和治疗VD提供参考。
姚婷婷李博张媛媛张校军杨骏张庆萍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化瘀通络灸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BDNF/TrkB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9
2019年
目的:探讨在"神经血管小生境"(neurovascular niche)微环境中,化瘀通络灸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酪氨酸激酶B(tyrosine kinase B,TrkB)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2-VO)复制VD大鼠模型,将慢病毒介导的逆转录病毒携带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神经干细胞(NSCs)与内皮祖细胞(EPCs)共培养构建"NSCs+EPCs"共植体,移植入VD大鼠侧脑室,建立具有"neurovascular niche"的VD大鼠模型。实验一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3组:NSCs+EPCs艾灸组、NSCs+EPCs空白组、模型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NSCs+EPCs空白组不进行其他任何治疗,NSCs+EPCs艾灸组进行化瘀通络灸法治疗,悬灸"百会""大椎""神庭",每穴20 min,每天治疗1次,14 d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实验二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3组:NSCs+EPCs艾灸组、NSCs+EPCs空白组、模型组,每组18只,每一组再根据治疗的不同疗程分为3个亚组,每亚组6只,治疗方法同实验一。每一亚组大鼠再分别于治疗相应疗程后灌注取脑,并行冰冻切片,进行免疫荧光实验观察BDNF/TrkB表达水平。结果:经治疗后,NSCs+EPCs艾灸组在降低逃避潜伏期、减短第一次穿越平台时间、增加穿越平台次数均优于模型组、NSCs+EPCs空白组(P<0.01,P<0.05);NSCs+EPCs艾灸组3个疗程之间蛋白表达存在逐步增加的趋势,疗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NSCs+EPCs艾灸组蛋白表达增加均优于NSCs+EPCs空白组(P<0.05,P<0.01)。结论:化瘀通络灸是临床治疗VD的一种有效方法;化瘀通络灸可上调"neurovascular niche"内BDNF/TrkB蛋白的表达,共同调控"NSCs-EPCs"偶联机制,促进神经新生,修复神经损伤。
张媛媛张校军杨骏樊吟秋崔竟成王频张庆萍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酪氨酸激酶B
2型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的病情分级与电生理的关系
2015年
收集我科16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般与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合并神经病变分成两组,进行数据比较。同时依据糖尿病神经病变病情分级对神经病变患者进行临床分级,分成1级、2级、3级,使用肌电图仪检测感觉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结果:与无神经病变组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组的体重指数、舒张压、糖尿病病程、年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均明显升高,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随着病情分级的升高,腓肠神经、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和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有不同程度的减慢(P<0.05或P<0.01)。结论:神经电生理的检测可作为2型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病情程度的客观指标。
张媛媛陈晓雯杨升杰陈际连
关键词:糖尿病神经病变感觉传导速度运动传导速度
甲状腺激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脂代谢、氧化应激、炎症及血清Alarin水平的影响
2023年
目的研究甲状腺激素(TH)是否通过调控氧化应激(OS)、炎症及血清Alarin水平改善2型糖尿病(T2DM)大鼠的脂代谢。方法建造T2DM大鼠模型。雄性SD大鼠共48只,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6组:正常对照(NC)组、糖尿病(DM)组、以左甲状腺素钠(LT4)低剂量治疗的糖尿病(DM+LT4-L)组、以LT4中剂量治疗的糖尿病(DM+LT4-M)组、以LT4高剂量治疗的糖尿病(DM+LT4-H)组、以辛伐他汀治疗的糖尿病(DM+SVT)组。每组8只分别用相应的药物灌胃8周,检测空腹血糖、血脂、肝功能、甲状腺激素、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OS指标[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血清Alarin水平。结果DM组大鼠表现出较高的体重,相对于NC组,其亦具有高血糖[空腹血糖(FBG)升高]、高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上升,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肝功能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增高]、甲状腺功能减退[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下降;促甲状腺激素(TSH)上升]、高炎症(TNF-α、IL-6、IL-1β明显升高)、OS(MDA上升、SOD、GSH-PX降低)、高Alarin的特性(P<0.05);服用LT4后,大鼠体重及上述血清学参数较DM组有不同程度的改进(P<0.05)。结论LT4可能通过改进糖尿病大鼠的炎症、OS以及Alarin水平调理脂代谢。
张媛媛倪英群李玲张进军李居一刘怀珍
关键词:2型糖尿病左甲状腺素钠炎症氧化应激
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炎症状态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接受利拉鲁肽治疗后胰岛功能、炎症状态及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T2DM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使用30 /70 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及利拉鲁肽治疗12周后,记录并研究两组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氧化应激指标及炎症因子的变化及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空腹C肽(FCP)、HOMA-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利拉鲁肽可减少T2DM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风险.
李居一张媛媛倪英群刘怀珍张进军
关键词:利拉鲁肽炎症因子
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与血清胆红素的相关研究
本研究通过比较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研究其与UACR的关联。研究表明氧化应激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的潜在因素,胆红素是由血红素氧化酶(HO)分解血红素产生的最终产物,胆红素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内源性抗...
张媛媛刘怀珍牛知影张进军
关键词:微血管并发症尿白蛋白肌酐水平胆红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