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振德

作品数:29 被引量:127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天支撑技术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航空宇航科学...
  • 5篇兵器科学与技...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理学

主题

  • 9篇涡轮
  • 8篇涡扇
  • 8篇涡扇发动机
  • 5篇压气机
  • 4篇涡喷
  • 3篇虚拟试验
  • 3篇气动
  • 3篇涡喷发动机
  • 2篇导弹
  • 2篇压气机叶栅
  • 2篇叶栅
  • 2篇优化设计
  • 2篇喷气
  • 2篇喷气发动机
  • 2篇气动性能
  • 2篇转子
  • 2篇涡轮风扇
  • 2篇涡轮风扇发动...
  • 2篇涡轮喷气
  • 2篇涡轮喷气发动...

机构

  • 16篇中国航天科工...
  • 13篇哈尔滨工业大...
  • 7篇西北工业大学
  • 6篇中国航天机电...
  • 4篇北京动力机械...
  • 3篇南京航空航天...
  • 3篇北京强度环境...
  • 2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中国航天科技...

作者

  • 29篇刘振德
  • 6篇陈玉春
  • 6篇陈宝延
  • 4篇马同玲
  • 4篇周源泉
  • 4篇屠秋野
  • 3篇胡骏
  • 3篇齐毓霖
  • 3篇古乐
  • 3篇刘艳梅
  • 3篇于守志
  • 3篇王仲奇
  • 3篇王黎钦
  • 3篇邵伏永
  • 3篇杨金广
  • 2篇袁宁
  • 2篇宋彦萍
  • 2篇王维明
  • 2篇李秀娟
  • 2篇张振家

传媒

  • 17篇推进技术
  • 4篇质量与可靠性
  • 2篇战术导弹技术
  • 2篇航空动力学报
  • 1篇航空学报
  • 1篇计算机测量与...
  • 1篇第十七届全国...
  • 1篇第三届国防科...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6
  • 3篇2004
  • 2篇2002
  • 5篇2001
  • 1篇2000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新型气动正交静子叶片的设计被引量:1
2009年
分析了轴对称子午流面上力的平衡关系及其流线曲率、气体绕压气机轴线旋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和叶片力三个影响因素,并研究了流动分离的机理和如何对流动分离进行抑制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叶片气动正交的准则。采用气动正交准则对某风扇的第一排静子叶片进行了改型设计,获得了气动正交后的新叶片,并对其进行了全三维粘性流场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气动正交叶片的流场结构明显好于原型叶片。从全三维特性计算结果看,采用气动正交的叶片其喘振裕度也要明显好于原型叶片。
邵伏永杨金广刘振德胡骏
关键词:压气机气动构型喘振
指数分布阶段可靠性增长模型的Bayes融合被引量:13
2006年
对满足顺序约束条件的指数分布阶段可靠性增长模型,本文利用共轭型先验分布与由工程专家经验给出的延缓纠正有效性系数,给出了Bayes融合方法,讨论了Bayes融合结果的工程物理意义,最后用数值例说明了这些方法。在某型导弹的发动机的可靠性评估中应用了该方法,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周源泉刘振德陈宝延马同玲
关键词:BAYES
飞航导弹/涡扇发动机一体化设计-优化设计被引量:7
2006年
利用飞机/涡扇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的思路,建立了飞航导弹/涡扇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的优化设计模型并给出了算例和分析。根据飞航导弹的要求对涡扇发动机进行了循环参数优化选择并预测了未来涡扇发动机的发展趋势。在考虑导弹空重、有效载荷和气动特性的情况下,预测了未来先进飞航导弹的性能。建立的飞航导弹/涡扇发动机一体化优化设计模型还能够用于已有飞航导弹的任务剖面的优化设计,具有很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陈玉春刘振德王晓东史亚红屠秋野
关键词:飞航式导弹涡轮风扇发动机优化设计
高压离心压气机导叶流场的附面层抽吸控制研究
2008年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某小型涡扇发动机离心压气机的出口导叶流场特点,结合拓扑分析方法讨论了附面层抽吸对叶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型叶栅由于展弦比较小,流动空间狭窄,各种形式的附面层分离相互掺混,恶化了整个叶栅的流动。通过附面层抽吸可以改变叶栅内的分离结构,明显减小吸力面的分离,使得流场结构趋于简单,从而减小损失、提高叶栅效率。
刘振德王松涛潜纪儒张华良王仲奇
关键词:离心压气机
涡扇发动机加减速控制规律设计的功率提取法被引量:15
2009年
为了简单、快速和准确地设计双轴涡扇发动机加、减速控制规律,提出了一种加、减速控制规律设计的新方法——功率提取法:在发动机稳态特性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分别从高、低压转子提取额外功率,使得高压压气机工作点(线)沿等换算转速线移动,并保证低压转子转速满足预定的要求,在同时考虑风扇和压气机喘振裕度限制、涡轮进口总温限制以及燃烧室熄火边界的条件下,利用适当的描述形式,可以快速而准确地获得最优双轴涡扇发动机加、减速控制规律.对某型涡扇发动机加速控制规律的改进设计结果表明,提出的加、减速控制规律的设计方法具有直观、快速、准确而有效的优点.
陈玉春徐思远刘振德屠秋野于守志
关键词:涡扇发动机优化设计
亚声S型进气道模型吹风试验特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采用半经验的方法 ,对某S型进气道的模型试验数据进行了回归 ,建立了弹用涡喷 (扇 )发动机常用S型高亚声速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与飞行马赫数Ma ,流量系数 φ ,攻角α和侧滑角 β的相关函数关系。该半经验公式可用于发动机稳态和启动加速过程一元数值仿真模型 ,从而提高一元发动机性能数值仿真计算的准确性。
袁宁刘振德于守志
涡扇发动机性能优化调整的理论与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为了解决工程研制中某型涡扇发动机性能调整与优化问题,建立了关键截面调整对发动机特性影响的数学模型并开发了相应的程序。模型中引入一维涡轮特性计算程序,并经过适应性改进后,在商业软件iSIGHT环境中集成,利用iSIGHT环境提供的优化方法对不同的发动机性能优化目标进行优化,并进行了相应的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经过理论计算得到的发动机关键截面匹配能够解决工程研制中的发动机性能优化调整问题。
刘振德薛亮陈玉春屠秋野董燕昭
采用弯-掠叶片的压气机叶栅变冲角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利用经过实验数据验证的CFD软件对采用不同掠型叶片的压气机叶栅±20°冲角范围内性能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在任一冲角下,与直叶栅比,前掠和弯掠叶栅中静压分布呈反"C"型规律,端部损失下降,中部损失增加,后掠叶栅则情况相反;随冲角增加,前掠和弯掠叶栅中低能流体在中部积聚增多,损失增加明显;算例中,尽管叶栅总损失有所增加,但弯掠叶栅变工况特性好,可最大限度控制附面层流体在端区积聚,避免角区分离,从而显著加大压气机稳定工作区间,对提高航空发动机总体性能意义较大。
宋彦萍刘振德陈浮王仲奇
关键词:压气机叶栅叶型冲角气动性能
PLP数据对HPP数据的等效折合
2006年
对幂律过程(PLP)数据等效折合成齐次Poisson过程(HPP)数据提出了三种方法,经比较后选择了工程上可应用的方法。
周源泉刘振德陈宝延马同玲
关键词:BAYES方法
带驻涡凹腔的径向钝体稳定器燃烧特性研究
2023年
针对燃烧室高速气流中低压组织燃烧需求,本文分析驻涡稳定器-径向稳定器组合结构的燃烧性能,对驻涡燃烧室传焰和稳焰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支撑。研究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在0.06~0.08MPa的负压条件下,获得了组合稳定器结构的燃烧效率、出口温度分布和热态流场。结果表明,径向稳定器的存在使得燃烧室出口产生了明显的温度不均匀现象;降低燃烧室总压将导致燃烧效率明显恶化,总压每下降0.01MPa,对应的燃烧效率将下降约5%。燃烧区的位置与流场息息相关,在热态燃烧过程中,高温区集中在凹腔侧边和径向稳定器外侧,燃烧室中央部分存在来源于凹腔值班级、并沿径向稳定器传播的火焰。余气系数的提升将增加主流供油的穿透深度,导致燃烧区进一步集中在燃烧室两侧,出口温度不均匀程度将由此上升,当余气系数下降到2以下时,燃烧室两侧燃油的富集将导致燃烧效率下降。
王玉清王玉清秦飞刘振德蒋妮
关键词:燃烧效率温度分布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