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宏伟

作品数:9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绥芬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酶链反应
  • 5篇聚合酶
  • 5篇聚合酶链反应
  • 5篇合酶
  • 3篇幼虫
  • 3篇沙门氏菌
  • 3篇伤寒沙门氏菌
  • 2篇食品
  • 2篇小肠
  • 2篇弧菌
  • 2篇副溶血弧菌
  • 2篇副溶血性
  • 2篇副溶血性弧菌
  • 1篇调味
  • 1篇调味品
  • 1篇耶尔森菌
  • 1篇耶尔森氏菌
  • 1篇引物
  • 1篇鱼疾病
  • 1篇致病

机构

  • 9篇绥芬河出入境...
  • 3篇延边大学
  • 2篇鲅鱼圈出入境...

作者

  • 9篇马宏伟
  • 5篇吴永生
  • 3篇姜泰京
  • 2篇张少华
  • 2篇何浩
  • 2篇姜殿臣
  • 1篇全福实
  • 1篇陈晓光
  • 1篇郑超
  • 1篇罗公平
  • 1篇张箭

传媒

  • 4篇延边大学医学...
  • 4篇旅行医学科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年份

  • 3篇2002
  • 6篇200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多重PCR检测副溶血弧菌和伤寒沙门氏菌
2002年
目的快速准确地检测副溶血性弧菌(VP)和伤寒沙门氏菌(ST)。方法:根据VP的tdh基因和ST的HI-d基因顺序设计二对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食品或其它待检样品中的VP和ST,将扩增产物电泳。结果:分别出现与已知阳性对照细菌条带大小一致的202和458bp的tdh和HI-d基因片断的条带,判定该样品中相应细菌为阳性。结论:本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在24小时内出结果,可适用于食品或其它样品中VP和ST的快速检验。
马宏伟罗公平何浩吴永生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伤寒沙门氏菌聚合酶链反应
应用PCR技术快速检测伤寒沙门氏菌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研究伤寒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采用PCR技术通过两对引物扩增伤寒沙门氏菌鞭毛抗原基因 VI区一段特异性 DNA片段及invA和 invE DNA版段,并用其它致病菌作为对照。结果仅伤寒沙门氏菌各出现一条特异性扩增带,与已知阳性对照相符,确定为阳性。结论该PCR方法可用于伤寒沙门氏菌的快速检验,具有抗干扰性强、灵敏性高的特点。
吴永生张少华何浩马宏伟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伤寒沙门氏菌
简单异尖线虫幼虫对调味品、抗蠕虫药和中药的耐受试验被引量:12
2001年
[目的 ]研究各种调味品、抗蠕虫药物及中药对异尖线虫幼虫的影响 .[方法 ]观察异尖线虫幼虫在各种调味品、抗蠕虫药物及中药中的存活时间 .[结果和结论 ]异尖线虫幼虫在 60mL/L米醋和酱油中分别平均存活 10 5h和 11h ,在 3 80mL/L和 5 0 0mL/L白酒中分别存活 3 0min和 2 4min ;蒜原汁、姜原汁和 15 0 g/L紫兰液的杀虫效果分别优于 15 0 g/L的大料、花椒、茴香、辣椒液、韭菜汁和混合液 ;5 0g/L的延胡索液杀虫效果分别优于 5 0 g/L的双花、蛇床子、槟榔、茜草、麻黄、黄柏、细辛和黄连液 ;6 2 5g/L的复方甲苯咪唑杀虫效果优于 12 5 0g/L,18 75 g/L的复方甲苯咪唑的杀虫效果 ,这可能与低浓度复方甲苯咪唑中盐酸左旋咪唑的中和并水解甲苯咪唑的作用在较高浓度时明显减弱、进入虫体的药物反而增多有关 ,6 2 5 g/L的复方甲苯咪唑杀虫效果也优于 5 g/L甲苯咪唑和 2 0g/L丙硫咪唑 .同样含 5g/L甲苯咪唑的复方剂优于单方剂 ,这可能与药物的晶型有关 .
马宏伟姜泰京崔明善姜殿臣
关键词:幼虫调味品抗蠕虫药中药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食品中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伤寒沙门氏菌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快速准确地检测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伤寒沙门氏菌 .[方法 ]根据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ail基因和ST的H1 d基因顺序设计二对引物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食品中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伤寒沙门氏菌 ,扩增产物经电泳 ,分别出现与已知阳性对照细菌条带大小一致的 170和 4 5 8bp的ail和H1 d基因片断的条带时即判定该样品为阳性 .[结果和结论 ]本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能在60h内出结果 ,适用于食品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伤寒沙门氏菌的快速检验 .
马宏伟邹清杰张箭吴永生
关键词:小肠结肠炎伤寒沙门氏菌聚合酶链反应食品
应用PCR快速检测水产品中副溶血弧菌被引量:3
2001年
为研究一种快速检测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PCR方法,设计一对引物用以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热稳定直接溶血素(tdh)基因。扩增产物经电泳,出现与已知阳性对照细菌条带大小一致的条带,即判定该样品为阳性。结果显示PCR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特异、经济等特点,适合国境口岸的特点,可用于食品中副溶血弧菌的常规快速检验。
马宏伟吴永生张少华郑超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副溶血性弧菌水产品
异尖线虫幼虫在大鼠体内移行及病理学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观察异尖线虫幼虫在大鼠体内移行径路 ,并进行病理学研究 .[方法 ]禁食 12h后 ,每只大鼠经口感染 10条虫体 ,感染后分别剖检 1,2只 ,后记录虫体状态、移行部位 ,病灶组织用 10 0 g/L福尔马林固定 ,苏木素和伊红染色 .[结果 ]异尖线虫幼虫在两组大鼠体内移行过程很类似 ,感染 1~ 5h虫体主要钻入胃壁 ,随食糜达肠腔 ,6h后开始侵入肠壁 ,继之进入腹腔 ,4 8h后侵入数减少 .两组大鼠末梢血象在感染 1d后嗜酸性粒细胞数稍增高 ,而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稍下降 ,7d后嗜酸性粒细胞数及百分比明显升高 .初次感染 2h后虫体周围出现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17h后浸润显著 ,在虫体头及食道周围出现放射状均质性嗜伊红物 ,72h后形成局灶性小脓肿 ,虫体脱皮 ,中肠细胞开始变性 .再感染 7h后虫体周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明显 ,虫体头及食道周围出现放射状均质性嗜伊红物 ,4 8h后形成蜂窝织炎 ,虫体开始脱皮及中肠细胞变性 .[结论 ]再感染组较初感染组宿主炎症反应剧烈 ,时间早 .
马宏伟姜泰京崔明善
关键词:幼虫病理学
渤海鱼类和头足类异尖科线虫幼虫感染情况调查被引量:23
2001年
[目的 ]调查渤海鱼类和头足类异尖科线虫幼虫感染情况 .[方法 ]对渤海 2 5种鱼 2 90尾和 3种头足类 10 8尾进行剖检 .[结果 ]发现 19种鱼 15 6尾和 1种头足类 8尾感染异尖科线虫幼虫 6种 ,计73 2 7条 .从 15种鱼 (N =191)中的 12 1尾 ( 63 4 % )和一种头足类 (N =5 4 )中的 8尾 ( 14 8% )体内检出简单异尖线虫幼虫 5 992条 ,占总数的 81 8% ,4种鱼是本幼虫的新发现宿主 .其余 13 3 5条幼虫中 ,15 4( 2 1% )条为鲔蛔线虫B型幼虫 ,采自 4种鱼 2 3尾 ;10 13 ( 13 8% )条为鲔蛔线虫C型幼虫 ,采自 13种鱼79尾 ;164( 2 2 % )条为宫脂线虫中国V型幼虫 ,采自 4种 2 0尾鱼 ;2种鱼感染针蛔虫幼虫 3条 ;仅发现 1条伪新地蛔虫幼虫 .
马宏伟姜泰京全福实陈晓光张云书崔明善智文艳姜殿臣
关键词:鱼疾病幼虫
PCR法检测食品中的致病性小肠耶尔森氏菌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 :快速准确地检测致病性小肠耶尔森氏菌 (YE)。方法 :根据该菌染色体上 ail基因顺序设计一对引物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检测食品中的致病性 YE,扩增产物经电泳 ,出现与已知阳性对照细菌条带大小一致的 170 bp的 ail基因片断的条带 ,即判定该样品为阳性。结论 :本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能在 6 0小时内出结果 ,可适用于食品中的
马宏伟吴永生邹清杰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食品
检验检疫工作中常见致病菌的PCR引物
2001年
PCR技术是分子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由于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遗传学、医学、植物学、考古学等学科,成为DNA研究的基本技术之一.
马宏伟
关键词:引物基因设计基因位点致病菌检验检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