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龙珠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省铜陵县血吸虫病防治站更多>>
发文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吸虫
  • 4篇血吸虫病
  • 4篇吸虫
  • 4篇吸虫病
  • 4篇虫病
  • 2篇急性血吸虫病
  • 2篇
  • 1篇钉螺
  • 1篇疫情
  • 1篇疫情分析
  • 1篇社会
  • 1篇社会适应
  • 1篇社会适应能力
  • 1篇住院
  • 1篇住院病人
  • 1篇住院患者
  • 1篇晚期血吸虫
  • 1篇晚期血吸虫病
  • 1篇健康
  • 1篇健康教育

机构

  • 4篇安徽省铜陵县...
  • 1篇长江科学院
  • 1篇安徽省血吸虫...
  • 1篇安徽省当涂县...
  • 1篇安徽省东至县...

作者

  • 4篇何龙珠
  • 1篇李婷婷
  • 1篇高风华
  • 1篇何家昶
  • 1篇王家生
  • 1篇虞贝贝
  • 1篇卢金友
  • 1篇张世清
  • 1篇潘新平
  • 1篇张瑜
  • 1篇陈德银
  • 1篇陈兴忠

传媒

  • 3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铜陵县晚期血吸虫病人分布现状与特点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了解铜陵县现存晚期血吸虫病(晚血)人的分布现状及特点。方法收集整理并分析全省在册晚血病人资料。结果2006年全县现存晚血295例,较2000年下降了31.82%,新发晚血44例占现有晚血的14.92%,全县晚血患病率为0.15%。晚血病例中,湖沼型流行区占78.98%,山丘型占21.02%。疫情未控制流行区占4.41%,疫情控制地区占79.66%,传播控制区占16.61%,传播阻断区占1.02%。巨脾型占77.63%,腹水型占20.68%,结肠增厚型占1.02%,侏儒型占0.68%,巨脾型病人已切脾者占51.09%。男性占64.07%,女性占35.93%。年龄最小者20岁,最大者86岁,50~、60~岁年龄组病例占56.27%,30~、40~、70~岁年龄组占39.66%,其余年龄组占4.07%。农民占95.59%,其他职业占4.41%。结论铜陵县晚血患病率有下降趋势,但仍有不少新的晚血病例出现;晚血患者主要为湖沼地区的农民。
陈兴忠潘新平张瑜安继胜何龙珠
关键词:晚期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方法与体会被引量:1
2000年
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是护士针对住院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而进行的一种干预性活动。通过向患者传授疾病的有关医学、护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并由护士的自身行为去影响、引导患者培养有益的健康习惯,达到治疗疾病,恢复及增进健康的目的。近年来我院对100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方法与体会介绍如下。
何龙珠
关键词:健康教育急性血吸虫病住院患者社会适应能力住院病人
1998-2009年安徽省长江流域螺情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长江流域钉螺分布变化趋势,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8-2009年间安徽省长江流域钉螺分布面积、复现和新发现钉螺面积及钉螺与感染性钉螺密度等资料,观察其变化趋势,并分析影响其变化的相关因素。结果 1998年特大洪水之后,长江流域钉螺面积出现几次波动,但总体呈下降趋势。新发现钉螺面积在1999、2004年和2006年出现3个高峰期,复现钉螺面积在1998年和2004年出现2个高峰期。江心滩活螺密度及感染性钉螺密度总体上均高于江边滩,江心滩活螺密度在2003年出现高峰期,感染性钉螺密度在2003-2004年、1999年和2006年出现高峰期;江边滩活螺密度及感染性钉螺密度均于1998年出现高峰期。结论长江流域钉螺受自然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因此在加强钉螺控制的同时,还必须加强传染源控制。
何家昶王家生卢金友李婷婷高风华周平朱传明何龙珠虞贝贝张世清
关键词:钉螺血吸虫病长江流域
1990~2008年铜陵县急性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2009年
1990~2008年铜陵县急性血吸虫病(急血)疫情分析表明,铜陵县急血发病率逐年下降,疫情得到稳步控制。
何龙珠陈德银安继胜高书兵
关键词:急性血吸虫病疫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