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崇光

作品数:5 被引量:122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央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污染
  • 1篇地球科学
  • 1篇地球科学研究
  • 1篇悬浮微粒
  • 1篇英文
  • 1篇区域污染
  • 1篇珠江三角
  • 1篇珠江三角洲
  • 1篇微粒
  • 1篇污染物
  • 1篇夏季
  • 1篇空气污染
  • 1篇空气污染物
  • 1篇化学组成
  • 1篇环境工程
  • 1篇PM2.5
  • 1篇PROSPE...
  • 1篇臭氧

机构

  • 5篇中央研究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台湾大学
  • 1篇广东省环境监...
  • 1篇国立中兴大学
  • 1篇国立中央大学
  • 1篇屏东科技大学

作者

  • 5篇周崇光
  • 2篇张志忠
  • 1篇钟流举
  • 1篇邵敏
  • 1篇袁中新
  • 1篇向运荣
  • 1篇曾立民
  • 1篇陆克定
  • 1篇张远航
  • 1篇苏杭
  • 1篇刘绍臣
  • 1篇林博雄
  • 1篇李崇德
  • 1篇许世杰
  • 1篇林传尧

传媒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国科学:化...
  • 1篇第十届全国气...
  • 1篇第九届海峡两...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PM2.5成分檢測及正負干擾”
本文於2011 年3~11 月在台灣北部新莊、中部忠明、南部小港3 個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站,採用可評估採樣過程PM2.5 化學成分揮發方法,每6天1次進行PM2.5質量及成分濃度觀測.結果顯示:全部樣本PM2.5 平均濃...
李崇德周崇光張士昱陳聖中黃秋華吳克清施韋羽
珠江三角洲夏季臭氧区域污染及其控制因素分析被引量:122
2010年
2006年夏季,在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开展了一次大型野外综合空气质量观测实验.实验包括了珠三角现有的环境监测网络和两个额外设置的超级观测站.本文基于环境监测网络的观测结果对区域臭氧污染状况和污染过程进行了分析,对各站点所记录的气团光化学属性进行了诊断.结果发现,两个超级站点分别对应着污染城市地区和下风向远郊区的光化学条件,它们较好地覆盖了区域尺度上主要的臭氧高值区.使用基于观测的模型对超级站上臭氧的光化学产生过程及臭氧控制区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模式中的醛类化学和缺失的HONO化学对于臭氧光化学产生具有重要影响;第二,在城市地区,臭氧的光化学产生速率主要受人为源排放碳氢化合物控制;而在城市远郊区,臭氧的光化学产生速率主要受NO控制;第三,重要的人为源排放的碳氢化合物是烯烃和芳香烃.使用O′x和NOz的回归结果对臭氧产生效率进行了估算,发现城市和郊区的数值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2.1和7.8),这从侧面支持了模型对于城市和郊区臭氧控制区属性的判断.
陆克定陆克定苏杭张远航曾立民苏杭向运荣邵敏周崇光曾立民
关键词:臭氧珠江三角洲
台灣地區大氣氣膠的季節變化與空間分布
大氣氣膠是台灣地區最主要的空氣污染物之一,除了高密度的人為污染排放之外,自然源的沙塵和海鹽微粒以及污染物的長程傳輸也是重要的氣膠來源。為了深入瞭解台灣地區大氣氣膠的性質,本研究群自2002年春季起逐步完成台灣氣膠觀測網的...
周崇光袁中新李崇德鄭曼婷吳義林陳瑞仁許文昌龍世俊許世傑劉紹臣
文献传递
台灣地區大氣氣膠的季節變化與空間分布
大气气胶是台湾地区最主要的空气污染物之一,除了高密度的人为污染排放之外,自然源的沙尘和海盐微粒以及污染物的长程传输也是重要的气胶来源。为了深入了解台湾地区大气气胶的性质,本研究群自2002年春季起逐步完成台湾气胶观测网的...
周崇光刘紹臣袁中新李崇德鄭曼婷吳義林陳瑞仁許文昌龍世俊許世傑
关键词:悬浮微粒化学组成
文献传递
长距离输送对台湾空气污染物的影响(英文)
2004年
Air pollutants and aerosol composition measured in winters and springs of 2000 and 2001 were analyzed to study the impact of long-range transport of air pollutants and dust from the Asian continent on the particulate pollutants of aerosols in Taiwan. Although Asian dust storms were the most spectacular phenomenon in terms of the impact on the aerosol concentration, they accounted for less than 15% of the PM 10 in Taiwan during winter and spring. The primary long-range transport process can be clearly identified to be the prevailing northeasterly following the cold front of winter monsoon that originates in the Asian continent. However, concentrations of pollutants associated with each cold front changed greatly from one front to another, apparently depending on the air-mass trajectory and vertical mixing. We estimate that the long-range transport of particulate pollutants contribute to about 30 μgm -3 to the PM10 concentrations in northern and eastern Taiwan. A smaller contribution is estimated for the western plain of Taiwan. For sulfate, nitrate, and ammonium ions, the long-range transport contributes about 10 μg/m 3, 3 μg/m 3, and 3 μg/m 3, respectively. Contributions of the long-range transport to CO and O 3 are also substantial, about 230 ppb and 40 ppb, respectively.
EPA Ozone and Aerosol Research Team刘绍臣李崇德郑曼婷袁中新吴义林陈瑞仁林博雄林传尧龙世俊周崇光刘遵贤许世杰张志忠
关键词:空气污染物环境工程地球科学研究英文PROSPERO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