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金栋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2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多潘
  • 1篇多潘立酮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新生血管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疾病
  • 1篇血管疾病
  • 1篇血管紧张
  • 1篇血管紧张素
  • 1篇血管紧张素转...
  • 1篇血管紧张素转...
  • 1篇血管紧张素转...
  • 1篇血管紧张素转...
  • 1篇血浆
  • 1篇易感
  • 1篇易感性

机构

  • 4篇余杭区第一人...

作者

  • 4篇孙金栋
  • 3篇於华敏
  • 3篇胡海强
  • 3篇袁红
  • 2篇叶利
  • 2篇史明娟
  • 1篇张秋凤
  • 1篇何海英
  • 1篇尤华强
  • 1篇何海英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杭州医学高等...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09
  • 1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多潘立酮和莫沙必利治疗急性脑梗死并消化道症状的疗效比较
2004年
目的 比较多潘立酮和莫沙必利治疗急性脑梗死并消化道症状的疗效。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并消化道症状患者 70例 ,随机分为莫沙必利组 35例和多潘立酮组 35例 ,治疗 2周。结果 莫沙必利组在急性脑梗死所并发的各消化道症状的总有效率上 ,均优于多潘立酮组。结论 莫沙必利治疗急性脑梗死所并发的消化道症状疗效显著 ,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尤华强孙金栋张秋凤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消化道症状莫沙必利多潘立酮
血浆内脂素的生物学特性、功能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9年
袁红孙金栋於华敏何海英叶利胡海强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内脂心血管疾病血浆内脏脂肪脂肪细胞因子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主动脉瘤易感性的荟萃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主动脉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Elsevier ScienceDirect、PubMed/Medline、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搜索已发表的关于ACE基因多态性与主动脉瘤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08-01。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Stata 15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7篇文献,其中病例组4597例,对照组6407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ACE基因I/D多态性与主动脉瘤发病存在相关性。等位基因分析显示,ACE基因I/D多态性与主动脉瘤发病相关(OR=1.41,95%CI 1.21~1.65,P<0.001),亚组分析中,亚洲人亚组OR=1.69 (95%CI 1.18~2.41,P=0.004),高加索人亚组OR=1.34(95%CI 1.14~1.56,P<0.001);腹主动脉瘤亚组OR=1.25(95%CI 1.06~1.49,P=0.01),胸主动脉瘤亚组OR=1.59(95%CI 1.10~2.29,P=0.014),主动脉瘤亚组OR=2.03(95%CI 1.66~2.48,P<0.001),主动脉夹层亚组OR=1.70(95%CI 1.18~2.45,P=0.004)。隐性基因模型(II+DI比DD)分析显示,ACE基因I/D多态性与主动脉瘤发病相关(OR=1.55,95%CI 1.20~2.01,P=0.001),在隐性模型亚组分析中,亚洲人亚组OR=2.44(95%CI 1.39~4.29,P=0.002),高加索人亚组OR=1.34(95%CI 1.05~1.69,P=0.017);腹主动脉瘤亚组OR=1.31(95%CI 0.99~1.73,P=0.058),胸主动脉瘤亚组OR=1.33(95%CI 0.85~2.07,P=0.206),主动脉瘤亚组OR=3.72(95%CI 2.75~5.03,P<0.001),主动脉夹层亚组OR=2.13(95%CI 1.22~3.71,P=0.008)。显性模型(DD+DI比II)分析显示,ACE基因I/D多态性与主动脉瘤发病相关(OR=1.52,95%CI 1.28~1.81,P<0.001),在显性模型亚组分析中,亚洲人亚组OR=1.39(95%CI 0.97~1.99,P=0.07),高加索人亚组OR=1.57(95%CI 1.28~1.94,P<0.001);腹主动脉瘤亚组OR=1.35(95%CI 1.10~1.65,P=0.005),胸主动脉瘤亚组OR=2.42(95%CI 1.70~3.46,P<0.001),主动脉瘤亚组OR=1.29(95%CI 0.94~1.79,P=0.119),主动脉夹层亚组OR=1.72(95%CI 1.31~2.28,P<0.0
张炜宗袁红孙金栋於华敏史明娟胡海强何海英叶利章慧慧白幸华沈超峰屠思佳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主动脉瘤
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小鼠新生血管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新生血管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表达情况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8周龄Apo E-/-小鼠给予高脂饮食喂养分别至16,24,32周龄,建立代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自起始至脂肪纹、纤维斑块及粥样斑块形成不同病变阶段的实验动物模型,取小鼠血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ICAM-1的表达量。用CD31抗体免疫组化标记新生血管。结果随着周龄增加,TC和LDL逐步增加,8,16,24,32周龄小鼠TC分别为(1.48±0.13),(3.56±0.25),(8.95±0.33),(12.23±0.58)mmol·L^(-1),LDL分别为(0.65±0.06),(2.36±0.18),(4.19±0.31),(5.64±0.55)mmol·L^(-1),与8周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M相对表达量随周龄逐步增加,8,16,24,32周龄小鼠ICAM-1分别为0.05±0.02,1.25±0.35,2.56±0.46,5.23±0.17;8,16,24,32周龄小鼠新生血管数分别为2.12±0.56,7.17±2.64,12.86±3.72,16.78±3.52,与8周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M-1与新生血管呈正相关(y=2.79 x+3.40,r2=0.927 9)。结论动脉粥样进展过程中,ICAM-1与新生血管表达量逐步增加,ICAM-1的表达增加可能是导致动脉粥样新生血管增加的原因。
史明娟袁红胡海强孙金栋於华敏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细胞间黏附分子-1新生血管颈动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