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俊华

作品数:12 被引量:39H指数:5
供职机构: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骨折
  • 4篇内固定
  • 4篇创伤
  • 3篇医院感染
  • 3篇伤骨科
  • 3篇骨科
  • 3篇关节
  • 3篇钢板
  • 3篇病原菌
  • 3篇创伤骨科
  • 2篇药敏
  • 2篇药敏分析
  • 2篇原菌分布
  • 2篇疏松性
  • 2篇椎体
  • 2篇肱骨
  • 2篇髁间
  • 2篇髋关节
  • 2篇髋关节置换
  • 2篇骨科患者

机构

  • 12篇建德市第一人...

作者

  • 12篇陈俊华
  • 2篇朱曙光
  • 2篇李放
  • 1篇傅小军
  • 1篇徐利明
  • 1篇白欣
  • 1篇李鹏飞

传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 2篇浙江创伤外科
  • 2篇2015年浙...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髋关节置换在髋臼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对髋臼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50例髋臼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25例采用保守内科治疗。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的差异,并评...
王殷红熊炎陈俊华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
文献传递
经椎弓根伤椎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伤椎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9-12诊治的126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63例采用经椎弓根伤椎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观察组),63例采用单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Cobb角、椎体高度丢失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12个月的随访。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JOA评分较对照组高,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对照组低,伤椎Cobb角较对照组大,椎体高度丢失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伤椎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可以明显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使腰椎的稳定性更强,有利于腰椎功能的恢复。
陈俊华孙治平李放李鹏飞
关键词: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
开放性骨折患者医院感染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开放性骨折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医院2007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开放性骨折患者4 98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无菌棉拭子擦拭患者创面的分泌物,应用NEW ATB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分离鉴定病原菌及进行药敏试验。回顾性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清创时间以及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开放性骨折患者医院感染的变量。结果开放性骨折患者4 982例,医院感染患者105例,感染率为2.11%;分离出124株病原菌,其中2株真菌占1.61%,54株革兰阳性菌占43.55%,68株革兰阴性菌占54.84%;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4h、住院时间≥14d、清创时间≥8h及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为开放性骨折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开放性骨折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中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因素较多,应引起重视,做好防范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魏绪猛陈俊华肖杰白欣李放
关键词:开放性骨折医院感染病原菌影响因素
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
目的探讨解剖钢板在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1999年至2008年应用解剖钢板手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65例,按AO分型:C1型16例,c2型29例,c3型20例。结果术后随访8~36个月(平均...
朱曙光王殷红陈俊华
文献传递
内外侧钢板治疗肱骨髁间复杂骨折
目的探讨内外侧在肱骨髁间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应用内外侧双钢板手术治疗肱骨髁间复杂骨折65例,按AO分型:C2型29例,C3型36例。结果术后随访8~36个月(平均18个月),疗效评...
朱曙光陈俊华王殷红
关键词:肱骨髁间骨折钢板内固定
文献传递
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被引量:10
2010年
王殷红陈俊华李锡生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
创伤骨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分析创伤骨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性,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医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创伤骨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监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并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药物敏感性。结果 41例创伤骨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中,感染部位以手术部位为主,占65.85%,其次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道,分别占20.83%、16.66%、2.44%,共分离出病原菌4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4株占54.55%,革兰阴性菌19株占43.18%,真菌1株占2.27%;主要革兰阳性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呋喃妥因高度敏感;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亚胺培南和头孢他啶高度敏感。结论创伤骨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应加强医院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监测,指导临床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的发生。
王殷红陈俊华李锡生
关键词:创伤骨科医院感染病原菌药敏分析
糖尿病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处理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归性分析2006年至2012年5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糖尿病患者,男21例,女31例,平均年龄57.2岁,入院后控制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无明显心肺功能障碍及手术禁忌,限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结果 52例糖尿病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无一例发生深部感染,根据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2.9%。结论糖尿病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时,如围手术期全面评估心肺功能情况,良好控制血糖,临床疗效满意,并无增加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陈俊华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糖尿病围手术期
创伤骨科中四肢骨折患者的外固定架及内固定术治疗应用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分析创伤骨科中四肢骨折患者的外固定架及内固定术治疗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创伤骨科中四肢骨折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外固定架组(n=50)和内固定术组(n=50)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治疗的优良率方面,外固定架组为98.0%(39/50),内固定术组为64.0%(32/50),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外固定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内固定术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内固定术组(P<0.05),切口长度显著短于内固定术组(P<0.05),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内固定术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内固定术组(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外固定架组为6.0%(3/50),内固定术组为22.0%(11/50),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5)。结论创伤骨科中四肢骨折患者的外固定架的治疗应用效果较内固定术好。
陈俊华
关键词:创伤骨科四肢骨折外固定架内固定术
膝关节后方小切口空心钉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被引量:2
2023年
2019年9月~2021年6月,我科采用膝关节后方小切口空心钉固定治疗13例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21~67岁。左侧5例,右侧8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0例,运动损伤3例。伤后至手术时间3~5 d。1.2手术方法腰硬联合麻醉。患者俯卧位,膝关节屈曲25°~30°。于膝关节腘窝皮肤皱纹正中做长3~5 cm切口,显露骨块。
孙治平傅小军徐利明陈俊华
关键词:空心钉撕脱骨折交叉韧带损伤小切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