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奇

作品数:22 被引量:59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4篇闪电
  • 10篇建筑
  • 10篇高建筑
  • 4篇地闪
  • 4篇下行
  • 4篇触发
  • 3篇粤港
  • 3篇粤港澳
  • 3篇闪电定位
  • 3篇闪电定位系统
  • 3篇雷电
  • 3篇光学观测
  • 3篇港澳
  • 2篇自动观测系统
  • 2篇组件
  • 2篇误触发
  • 2篇相机
  • 2篇控制组件
  • 2篇光谱
  • 2篇广州塔

机构

  • 22篇中国气象科学...
  • 14篇中国气象局广...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复旦大学
  • 3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广东省防雷中...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铁道科学...

作者

  • 22篇齐奇
  • 21篇吕伟涛
  • 16篇马颖
  • 15篇陈绿文
  • 7篇张阳
  • 3篇张义军
  • 2篇姚雯
  • 2篇刘恒毅
  • 2篇颜旭
  • 2篇杨俊
  • 2篇孙秀斌
  • 2篇张华明
  • 1篇张荣
  • 1篇杨静
  • 1篇郑栋
  • 1篇王飞
  • 1篇谭涌波
  • 1篇陈绍东
  • 1篇孟青
  • 1篇张文娟

传媒

  • 12篇应用气象学报
  • 3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光学学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气象科技合作...
  • 1篇中国光学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建筑物高度对地闪回击电磁场影响的模拟被引量:3
2018年
基于三维时域有限差分数值算法(3D-FDTD)建立了雷击高建筑物电磁场传播模型,研究了负地闪击中不同高度建筑物时回击垂直电场、角向磁场以及水平电场沿地表的传播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建筑物的高度对雷电电场峰值的影响显著,如当建筑物高度从100m增加至600m时,在距离d=100m位置的垂直电场峰值减小了63%,水平电场正极性峰值的增加比例为84%、负极性峰值的绝对值增加比例高达130%;观测位置不变时,角向磁场峰值和水平电场正极性峰值均会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对于距离d=100m,300m时,垂直电场的峰值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而d=500m时,垂直电场峰值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此外,建筑物高度会影响垂直电场峰值对距离的敏感程度,建筑物越低(高),相应的垂直电场峰值随着观测距离增大衰减越快(慢)。该文研究结果能够为现代化城市中高建筑物附近线缆、室外设备等的雷电防护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宿志国吕伟涛陈绿文马颖武斌齐奇吴姗姗
关键词:雷电电磁场时域有限差分
一次上行闪电中先导二维和三维发展特征的差异被引量:3
2023年
基于高时空分辨率的广州高建筑物雷电观测站双站(观测点1和观测点2)同步观测资料,对比分析2019年4月20日05:12(世界时)发生在广州塔上的一次上行闪电的先导二维和三维发展特征。分析表明:该上行闪电可三维重建的上行先导通道发展长度约为5.4 km,是对应两个观测点二维通道长度的1.5倍和1.38倍;由观测点1的高速摄像记录分析得到的上行先导二维发展速率变化范围为1.8×10^(4)~4.5×10^(5)m·s^(-1)(平均值为1.8×10^(5)m·s^(-1));对应的上行先导三维发展速率变化范围为3.8×10^(4)~7.2×10^(5)m·s^(-1)(平均值为2.8×10^(5)m·s^(-1));三维和二维发展速率之比变化范围为1~4.7,平均值为1.5;上行先导始发后10 ms内,三维与二维发展速率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均随高度增加而逐渐加快;10 ms后二维发展速率明显降低,平均值仅为10 ms内的42%,且随时间变化较小。而10 ms后的三维发展速率平均值为10 ms内的77%,随时间呈明显的不规则波动变化;先导通道与观测点间的距离以及通道发展方向与观测点视线方向的夹角是造成上行先导二维和三维发展速率差异的主要因素。
关雨侬吕伟涛齐奇武斌马颖陈绿文刘恒毅张义军
人工触发闪电通道的辐射特性分析(英文)被引量:1
2019年
利用无狭缝光谱仪获得了一次人工触发闪电过程的发射光谱,其时间分辨率为20μs,同时获得了通道底部电流强度,对不同电流强度下闪电光谱的辐射特性进行了分析。根据谱线持续时间将谱线分为三类,结合谱线激发能以及通道电流变化对影响谱线持续时间的原因展开了研究。对光谱总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对闪电光谱短波段与长波段连续背景辐射的不同机制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两种辐射机制对连续背景辐射衰减的影响。
张华明吕伟涛吕伟涛张阳张义军齐奇
关键词:人工触发闪电
一次空中触发闪电通道光谱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利用无狭缝光谱仪获得了一次空中触发闪电过程中400~660 nm的发射光谱,对空中触发闪电小回击和上行正先导通道的发射光谱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人工触发闪电导线通道与空气通道光谱的差异,发现导线段通道光谱持续了约140 ms,而空气段通道仅持续了0. 167 ms;结合Fe,N,O等元素的电离能、激发能,给出了导线通道亮度强、持续时间长的原因。在电流强度相同的情况下,人工触发闪电通道的导线段有更多的粒子被激发,能产生更多的光谱辐射,导线段通道的亮度远强于空气段,导线段通道的光谱强度也远强于空气段;在随后的等离子体通道消散阶段导线段闪电通道的复合反应持续时间也更长。通过对小回击以及上行正先导导线通道上部、下部空气段光谱结构以及通道温度等参数与广东地区自然闪电特征谱线及温度等参数的比较,发现小回击通道光谱主要由NⅡ离子低激发态之间的跃迁组成,具有NⅡ444. 7 nm,NⅡ517. 9 nm,NⅡ616. 8 nm等广东地区一般强度自然闪电的特征谱线。上行正先导下部空气段通道具有高激发能的谱线开始消失,出现了Hα,Hβ,OⅠ615. 8 nm等激发能较低的谱线,具有闪电回击后期的光谱结构。小回击通道以及上行正先导通道下部空气段温度分别为21 000和20 000 K,通道温度低于自然闪电温度。
张华明张义军张义军张阳吕伟涛张阳齐奇
粤港澳大湾区两套闪电定位系统地闪探测性能的对比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根据2014—2018年粤港澳闪电定位系统(GHMLLS)和广东电网地闪定位系统(GDLLS)两套闪电定位系统的观测资料,对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二者的地闪探测性能进行评估和对比,结果表明,在粤港澳大湾区,对于地闪回击记录,从各月份记录和空间密度的分布上来看,GDLLS的探测数都多于GHMLLS,二者的比值为1.24;两套系统总回击、负回击、正回击的月分布和日变化特征基本一致;两系统地闪回击的匹配记录在大湾区大部分区域内的偏差量都在1.5 km内;对于匹配后的负、正回击电流峰值,二者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和0.98,GDLLS的负、正回击电流峰值分别为GHMLLS的1.47倍和1.45倍。
张悦吕伟涛陈绿文武斌马颖齐奇
关键词:闪电定位系统
广州塔闪电光谱特性分析
2023年
利用广州高建筑物雷电观测站获得的600 m高广州塔上一次闪电3个回击放电过程的光谱资料,详细分析了广州塔上闪电光谱随时间的演化和随高度的变化特性,并通过对比实测的一组氮原子(NI)[856.8 nm, 859.4 nm, 862.9 nm]多重态的谱线强度比和理论计算值之比,验证了闪电近红外光辐射满足光学薄条件。结果表明:3个回击放电通道约在200 m以下发光较强;在回击放电初期,当向上传输的电流波还未到达通道顶部时,底部通道径向辐射光谱由较强的离子线和较弱的中性原子线组成,而通道顶部径向辐射光谱主要取决于下行先导,由较弱的离子线和较强的中性原子线组成;当回击电流波向上传输到通道顶部后,整个通道径向辐射出很强的离子线和很强的中性原子线,且离子线总强度和原子线总强度均随通道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回击放电70μs以后,200 m以上通道离子线总强度和原子线总强度随通道高度的增加基本保持不变。此观测结果也直接证实了闪电放电通道由一个辐射离子线的高温核心和一个辐射中性原子线温度相对较低的外围电晕组成。
王雪娟王海通化乐彦吕伟涛陈绿文马颖齐奇武斌许伟群杨静张其林
关键词:光谱学可见光谱近红外光谱放电通道
广州高建筑物雷电回击光脉冲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为了深入认识负地闪放电过程中光辐射信号的特性,对广州高建筑物雷电观测站所获得的回击光脉冲波形进行了分析。对观测到的88例负地闪事件中的184次回击(包括60次下行闪电首次回击、58次下行闪电继后回击、66次上行闪电继后回击)的光脉冲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下行闪电首次回击光脉冲10%~90%上升时间T1的算术平均值/中值为32.5/31.4μs,20%~80%上升时间T2的算术平均值/中值为22.6/22.4μs,半峰宽度T3的算术平均值/中值为131.1/117.0μs。下行闪电继后回击光脉冲T1的算术平均值/中值为30.4/27.7μs,T2的算术平均值/中值为19.5/17.6μs,T3的算术平均值/中值为153.6/142.6μs。在21例下行多回击负地闪事件中,光脉冲回击间隔时间在12.6~368.6 ms范围之间,算术平均值为78.7 ms,有14%闪电事件存在继后回击光脉冲峰值大于首次回击的情况。上行闪电继后回击光脉冲T1的算术平均值/中值为27.5/24.3μs,T2的算术平均值/中值为17.0/15.7μs,T3的算术平均值/中值为132.2/124.5μs。总体上,下行闪电首次回击的光脉冲上升时间最长、下行闪电继后回击次之、上行闪电继后回击最小;下行闪电继后回击脉冲半峰宽度比下行闪电首次回击及上行闪电继后回击的更大。
黄晓磊吕伟涛武斌孙秀斌马颖陈绿文齐奇刘恒毅
基于闪电先导随机模式对不同连接形态的模拟被引量:14
2016年
考虑到下行负极性地闪过程中大多上行正先导发展时不分叉的观测事实,基于已有的闪电先导二维随机模式,改变上行正先导的模拟方案,使其发展时不产生分叉,并对雷击高建筑物过程中下行先导与上行连接先导(upward connecting leader,UCL)之间头部-头部连接和头部-侧面连接(侧击)的两种形态进行模拟。以高度为440 m的建筑物为例,通过改变下行先导始发点(高度为1000 m)与高建筑物的水平距离,模拟高建筑物上雷击过程中先导之间的连接过程,结果表明:当下行先导始发点与高建筑物的水平距离从0增加到700 m时,UCL的长度呈持续增大趋势,UCL受侧击的概率总体上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距离为500 m时达到最大值58%),侧击时UCL连接点以上的部分占整个UCL长度的比例总体呈持续增大趋势(13%~49%)。
廖义慧吕伟涛齐奇张荣张冬冬谭涌波张义军
关键词:连接点接地点侧击
赴日本参加第16届大气电学国际会议(ICAE)总结
2018年
2018年6月17—22日,第16届大气电学国际会议(ICA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tmospheric Electricity)在日本奈良召开。ICAE是大气电学领域最重要的国际会议,由大气电学国际委员会组织,每4年举行一次。自1954年首届ICAE会议在美国举行以来,迄今已经举办了15届。会议为大气电学领域的科学家、工程师和闪电数据的应用者展示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讨论前沿发展问题提供了独一无二的交流平台.
吕伟涛王飞张文娟齐奇张阳范祥鹏
关键词:大气电学科学家
地闪下行梯级先导发展特征的观测分析
光、电同步观测是闪电通道发展特征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硕士论文利用在广州高建筑物雷电观测站(TOLOG)获取的高速摄像资料、普通摄像资料和电磁场资料,综合分析研究了自然地闪下行梯级先导的发展特征,主要包括下述3个方面:1...
齐奇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