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燕
- 作品数:22 被引量:232H指数:8
- 供职机构: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四川省卫生厅研究基金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临床诊疗指南与PCMC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儿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探索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临床诊疗指南与问题导向临床医学教学模式(PCMC)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儿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在该院儿科实习的80名2014级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7-12月的实习学生40人为对照组,2018年1-6月的实习学生40人为试验组。试验组采用临床诊疗指南与PCMC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带教。比较两组学生的出科考试成绩,采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学生对2种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出科理论成绩[(91.3±5.1)分]、操作考试成绩[(93.5±4.3)分]、对教学的满意度[95.0%(38/40)]均高于对照组[理论考核成绩(85.7±5.3)分、操作考试成绩(86.5±4.9)分、对传统教学法的满意度为77.5%(3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诊疗指南与PCMC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儿科临床实习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适宜在儿科临床教学中推广。
- 杨欣鲁利群黄莉贺静汪燕王旭邓国清吕洁
- 关键词:临床诊疗指南临床带教儿科
- 儿科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危险因素及其耐药性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分析儿科感染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患儿的耐药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成都医学院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感染CRKP的危险因素。收集同期的CRKP,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检测细菌的敏感性,采用Carba NP法检测菌株产碳青霉烯酶类型,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进行扩增鉴定。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分离前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和住院时间>21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分离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患儿感染CRKP的独立危险因素。CRKP对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而对其他实验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全部耐药。所有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均产碳青霉烯酶,其中NDM-1是最常见的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其次为KPC-2和IMP-4基因。结论儿科CRKP的耐药率高,对住院时间长且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危重患儿应加强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CRKP的感染概率。
- 杨欣鲁利群黄莉贺静汪燕王旭邓国清
- 关键词:儿科耐药碳青霉烯酶基因
- 匹多莫德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患儿IL-4,IFN-γ,免疫球蛋白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7年
-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白细胞介素(IL)-4、γ干扰素(IFN-γ)、免疫球蛋白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匹多莫德口服液,检测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4、IFN-γ、IgA、IgG、IgM以及CD^(3+)、CD^(4+)、CD^(8+)、CD^(4+)/CD^(8+)的变化。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IL-4、IFN-γ、IgA、IgG、Ig M及CD^(3+)、CD^(4+)、CD^(8+)、CD^(4+)/CD^(8+)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后IL-4水平显著降低,IFN-γ、IgA、IgG、IgM水平、CD^(3+)、CD^(4+)、CD^(4+)/CD^(8+)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的IFN-γ、IgA、IgG、IgM、CD^(3+)、CD^(4+)、CD^(8+)、CD^(4+)/CD^(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IL-4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L-4、IFN-γ、IgA、IgG、IgM、CD^(3+)、CD^(4+)、CD^(8+)、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布地奈德相比,匹多莫德联合布地奈德可更加显著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调节免疫功能。
- 汪燕鲁利群黄莉贺静杨欣
- 关键词:匹多莫德IL-4IFN-Γ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
- 宫内感染母亲使用抗生素对晚期早产儿近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宫内感染母亲使用抗生素对晚期早产儿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两家医院母亲有宫内感染且入住新生儿科的单胎晚期早产儿资料,将早产儿按母亲产前产时使用抗生素疗程分组,仅使用1次为研究组A,使用3 d为研究组B,使用≥5 d为研究组C,未使用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早产儿近期预后情况。结果母亲使用的抗生素均为头孢类抗生素联合(或不联合)阿奇霉素(P>0.05);研究组A和B早产儿住院时间及抗生素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A和B早产儿WBC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B早产儿PCT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B早产儿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内感染母亲产前产时使用抗生素可降低晚期早产儿静脉血感染指标、肺炎发生率及抗生素使用率,缩短住院时间,故应尽早识别宫内感染并使用抗生素,以改善晚期早产儿预后。
- 杨敏鲁利群叶飘黄莉贺静汪燕
- 关键词:宫内感染抗生素晚期早产儿近期预后
- 川崎病患儿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7
- 2018年
-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川崎病患儿78例作为川崎病组,同期在我院儿科住院的非川崎病患儿82例作为非川崎病组,同期在我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7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儿童的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指标,其中川崎病组患儿分别在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各检测一次,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川崎病组患儿急性期CRP、IL-1β、IL-6、IL-8、TNF-α水平明显升高,亚急性期开始降低,但仍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亚急性期CRP、IL-1β、IL-6、IL-8、TNF-α水平与非川崎病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急性期CD3+、CD8+、NK细胞水平明显降低,亚急性期开始升高,但仍均低于对照组和非川崎病组(P均<0.05);急性期CD4+、CD4+/CD8+、Ig G、Ig A、Ig M水平明显升高,亚急性期开始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和非川崎病组(P均<0.05)。结论:川崎病患儿存在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指标异常,CD3+、CD8+、NK细胞、CD4+、CD4+/CD8+、Ig G、Ig A、Ig M可以作为诊断川崎病的实验室指标,而CRP、IL-1β、IL-6、IL-8、TNF-α仅可考虑作为川崎病患儿急性期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 汪燕鲁利群贺静黄莉杨欣
- 关键词:川崎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
- 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哮喘儿童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免疫功能、Cys LTs及FLAP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2
- 2019年
-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哮喘儿童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免疫功能、血清半胱氨酸白三烯(Cys LTs)及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FLA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18例,按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通过布地奈德气雾剂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免疫功能、血清Cys LTs及FLA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22%)显著高于对照组(77.97%)(P<0.05);两组FEV1、FVC及FEV1/FVC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观察组FEV1、FVC及FEV1/FVC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两组CD4^+及CD4^+/CD8^+较治疗前显著增加,CD8^+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CD4^+及CD4^+/CD8^+较对照组显著增加,CD8^+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Cys LTs及FLA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Cys LTs及FLAP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布地奈德与孟鲁司特钠联合用药能有效的提高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改善患儿肺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患儿免疫功能及降低血清Cys LTs及FLAP的表达有关。
- 黄莉鲁利群汪燕吕洁刘明全
- 关键词:布地奈德孟鲁司特钠免疫功能
- 川崎病患儿的心率变异性指标与血清NT-proBNP及cTnI水平的相关性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研究川崎病患儿的心率变异性指标与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及肌钙蛋白I(cTnI)水平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7月到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120例为研究组,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冠状动脉损害分为A组(有冠状动脉损害)60例和B组(无冠状动脉损害)60例,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窦性N-N间期标准差(SDNN)、5min N-N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NT-proBNP水平以及cTnI水平。结果:研究组SDNN、SDANN、VLF、LF以及HF显著低于对照组,且A组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T-proBNP水平和cTn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A组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T-proBNP与SDNN和HF呈负相关关系(P<0.05),cTnI与SDNN和HF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心率变异性指标与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害有关,与NT-proBNP、cTnI呈负相关关系。
- 汪燕鲁利群宁雪梅黄莉杨欣
- 关键词:川崎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肌钙蛋白I
- 川崎病患儿急性期低钾血症与炎性指标及冠脉损伤的关系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出现的低钾血症与炎性指标及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5年5月确诊为川崎病的急性期患儿95例。采集患儿静脉血样进行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清前白蛋白的检测,并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冠状动脉损害情况。根据血钾水平将95例川崎病急性期患儿分为低血钾组38例和正常血钾组57例。低血钾组根据血钾水平再细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低血钾3个亚组。比较低血钾组和正常血钾组炎性指标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以及冠状动脉损伤(CALs)的发生率,并进行低血钾各亚组与正常血钾组的比较。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低钾血症与炎性指标(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的关系。结果低血钾组CALs发生率(42.11%)较正常血钾组(15.79%)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血钾组中度和重度亚组发生CALs率与正常血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钾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正常血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度和重度亚组与正常血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钾组C反应蛋白结果明显高于正常血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度和重度亚组与正常血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钾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低于正常血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度和重度低钾血症组与正常血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钾血症的水平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的水平呈负相关,与血清前白蛋白的水平呈正相关,其中中重度亚组与上述炎性指标相关性较好。结论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常出现低钾血症,同时川崎病急性期出现的低钾血症可作为预测川崎病患儿CALs的发生及针对CALS的预防性治疗的参考指标。
- 杨欣鲁利群黄莉汪燕王旭邓国清
- 关键词:川崎病急性期低钾血症炎性指标
- 面色苍白 咳嗽
- 2016年
- 第一次查 房主治医师查房,患儿入院后第2天。
住院医师汇报病史:患儿女,2.5岁,因“面色苍白6个月,加重伴咳嗽2个月”入院。患儿于入院前6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面色稍显苍白,家长未予重视,近2个月来患儿面色苍白渐加重,伴轻微咳嗽,偶有咳痰,伴疲乏、不喜动,无吼喘、气促、发绀,无发热、皮疹、咯血、鼻衄、血尿、血便、黑便等,
- 杨欣鲁利群李红梅黄莉汪燕
- 关键词:面色苍白咳嗽主治医师查房住院医师入院后患儿
- 维生素D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胃肠激素的影响被引量:14
- 2021年
- 目的研究维生素D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RVE)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20年6月收治的小儿RVE 9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维生素D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正常时间及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炎性因子和胃肠激素水平。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热、大便性状、大便次数及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两组IgA、IgG、IgM及白细胞介素-35(IL-35)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IL-17、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MOT)、胃泌素(GAS)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IgA、IgG、IgM及IL-35水平高于对照组,IL-17、VIP、MOT、GA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维生素D辅助治疗可有效调节RVE患儿的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胃肠激素水平,促进康复,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邓国清鲁利群黄莉贺静汪燕王旭杨欣
- 关键词:轮状病毒感染肠炎维生素D白细胞介素-17胃肠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