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向钢

作品数:4 被引量:56H指数:3
供职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氮氧化物
  • 2篇雷暴
  • 1篇滴谱
  • 1篇地闪
  • 1篇氧化硫
  • 1篇雨滴谱
  • 1篇雨滴谱特征
  • 1篇闪电
  • 1篇谱特征
  • 1篇微物理
  • 1篇污染
  • 1篇污染物
  • 1篇模拟量
  • 1篇雷暴过程
  • 1篇雷电
  • 1篇雷电活动
  • 1篇积层混合云
  • 1篇积云
  • 1篇二氧化硫
  • 1篇O3

机构

  • 4篇成都信息工程...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山东省气象局

作者

  • 4篇向钢
  • 3篇黄蕾
  • 3篇周筠珺
  • 3篇谷娟
  • 1篇冯桂力
  • 1篇李波兰
  • 1篇张晓露

传媒

  • 2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大气科学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雷暴中雷电活动与WRF模式微物理和动力模拟量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利用WRF模式模拟发生在成都地区的典型雷暴天气过程,得到相应雷电活动过程中微物理和动力输出场,将其与雷电监测定位网所探测到的地闪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在电荷分离的微物理学基础上讨论了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输出的不同微物理及动力因子与地闪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0°C到-20°C之间的电荷分离区域内,冰晶粒子与霰粒子质量混合比最大值与地闪频数随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在雷电活动中后期,霰、冰晶及雪晶粒子最大值位置与地闪密度大值中心位置对应性较好,空间上均能指示地闪发生区域。最大上升速度与风暴相对螺旋度可以指示地闪频数变化,风暴相对螺旋度空间上可指示地闪密度大值中心。模拟结果表明WRF模式微物理及动力输出场可以指示地闪活动的发生时间和位置,表现了日益成熟WRF模式进行雷电数值预报与研究的潜能。
黄蕾周筠珺谷娟柳臣中向钢
关键词:WRF模式地闪微物理
成都地区大气污染物的城郊对比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为了解成都地区污染物的城郊差异,利用成都三道堰、人民公园2站在2010年1月-2014年7月期间的NOx(NOx=NO+NO2)、SO2以及PM10数据,对比分析了成都市城郊2站大气污染物的日变化、月平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城区站NOx、SO2、PM10呈单峰型日变化,最高浓度出现在9:00;而郊区站除SO2呈单峰型日变化外,其余污染物为双峰双谷型日变化,最高浓度出现在夜间21:00左右。城郊SO2月平均浓度差异不大,城区其余各污染物的月平均浓度要远高于郊区。城郊2站NOx、SO2的日平均浓度都呈下降趋势,城区站PM10上升趋势明显。
向钢周筠珺冯桂力黄蕾谷娟张晓露
关键词:大气污染氮氧化物二氧化硫PM10
成都地区闪电产生氮氧化物的观测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解四川盆地闪电产生的NOX向低空的传输特征,利用大气平均电场仪、氮氧化物分析仪、臭氧分析仪对成都地区雷暴过程中闪电产生的NOX进行了地面观测,并结合风廓线雷达测得的地面0.4km的风速风向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NOX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与N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O3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与NOX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呈负相关关系;(2)、雷暴过程中,NOX和NO的浓度值都比晴天背景大气条件下的地面值要高,O3的浓度值则低于平均值,闪电频次与氮氧化物浓度存在正相关关系;(3)、LNOX从高空传输到地面也受风速风向的影响,风速与NOX浓度存在负相关关系,气流被偏北风控制的情况下,NOX的浓度值较低,气流在偏南风控制时,NOX则出现高浓度积累。
李波兰周筠王君向钢
关键词:闪电雷暴过程氮氧化物O3
成都地区雨滴谱特征被引量:42
2015年
选取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气象观测场LNM激光雨滴谱仪获得的2009—2011年175次降水过程的观测资料,依据产生降水云的性质进行统计分类,基于微物理特征参量讨论了成都地区积云、积层混合云以及层状云降水雨滴谱的总体特征,同时结合3个典型个例的微结构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地区积云降水和积层混合云降水的雨滴谱比层状云宽且雨滴数密度比层状云多,特别是在大雨滴和甚小雨滴部分;4种反映雨滴谱特性的特征直径从大到小依次为积云降水、积层混合云降水、层状云降水;成都地区层状云降水的雨强主要来自于小雨滴,而积云降水和积层混合云降水的雨强主要来自于大雨滴;雨强取决于大雨滴的数量,小雨滴贡献率与雨强呈负相关,中数体积直径对雨强变化有一定指示作用。对成都地区雨滴谱特征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了解该地区降水的微物理特性及成雨机制,为降水数值预报工作积累资料和经验。
柳臣中周筠珺谷娟谷娟黄蕾
关键词:雨滴谱积云积层混合云层状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