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一鸣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栓塞
  • 3篇肿瘤
  • 2篇动脉
  • 2篇动脉栓塞
  • 2篇血管
  • 2篇射频
  • 2篇射频消融
  • 2篇消融
  • 2篇化疗
  • 2篇化疗栓塞
  • 1篇动静脉
  • 1篇动脉化疗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尿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诊断
  • 1篇造影

机构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6篇刘一鸣
  • 5篇郑传胜
  • 5篇钱坤
  • 4篇熊斌
  • 3篇李林
  • 3篇梁斌
  • 3篇张欣
  • 2篇董祥军
  • 1篇梁惠民
  • 1篇夏向文
  • 1篇宋松林
  • 1篇阚雪锋
  • 1篇李欣
  • 1篇韩萍
  • 1篇赵彦兵
  • 1篇张珍
  • 1篇冯敢生
  • 1篇李涵

传媒

  • 3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6
  • 3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IL-12基因治疗对兔VX2肝癌的微血管及免疫微环境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白介素12(interleukin 12,IL-12)基因治疗对介入栓塞后兔VX2肝癌模型的肿瘤微血管,以及对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探讨IL-12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方法:成功建立VX2移植性肝癌模型的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1组为对照组,经动脉灌注生理盐水,2组行肝动脉碘油化疗栓塞(超液态碘油+丝裂霉素),3组经肝动脉灌注治疗基因(编码人IL-12的重组基因),4组行肝动脉内碘油化疗栓塞+经肝动脉灌注治疗基因(超液态碘油+丝裂霉素+肝动脉内灌注编码人IL-12的重组基因).于治疗后第14天处死所有实验兔,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值与CD3^+、CD4^+、CD8^+效应性T细胞,以及Fox P3^+调节性T细胞.结果:化疗栓塞组肿瘤微血管密度、Fox P3^+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CD3^+、CD4^+、CD8^+T细胞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I L-12基因治疗后肿瘤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化疗栓塞组与对照组,而CD3^+、CD4^+、C D8^+T细胞高于化疗栓塞组与对照组,两个基因治疗组(3组与4组)之间无明显差异.IL-12基因治疗后,Fox P3^+细胞变化不明显,3组与1组之间差异、4组与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L-12基因治疗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并且诱导CD3^+、CD4^+、CD8^+效应性T细胞浸润,但存在于肿瘤中以及化疗栓塞后高表达的Fox P3^+调节性T细胞可能会限制IL-12的抗肿瘤作用.
夏向文李欣刘一鸣梁斌郑传胜冯敢生梁惠民
关键词:白介素12化疗栓塞基因治疗肿瘤血管生成免疫微环境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法洛四联症B-T分流术后咯血1例被引量:3
2015年
临床资料 患者,女,31岁,自由职业。自出生后3个月开始即出现嘴唇发绀,喜蹲踞,时常发热,喂养困难。平日上楼或跑步后呼吸困难明显。结合UCG,ECG及CTA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重症法洛四联症(TOF)。患者于2012年11月5日在我院行B-T分流术(布莱洛克-陶西格手术,锁骨下动脉-肺动脉吻合术,Blalock-Taussig shunt),术后患者嘴唇发绀及呼吸困难有所好转,于2014年2月7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咯血,每次10-60 ml,每日1-2次,4 d后住入我院呼吸科,当地医院曾作CT,示左下肺炎性病变,双肺外周间质性改变,先天性心脏病术后。
李林郑传胜熊斌梁斌董祥军钱坤刘一鸣张欣
关键词:重症法洛四联症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
B型超声和CT双导向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15例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B型超声(B超)及CT双导向在经皮肝穿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患者的20个肝肿瘤病灶,在B超和CT双导向下行RFA。首先在B超导向下穿入RFA针,使其接近病灶,再于CT导向下精确定位完成RFA。结果 20个肝肿瘤病灶均在双导向下精准穿刺成功,顺利完成RFA,而且操作时间短。经治疗的20个肝肿瘤病灶在术后随访复查期间行相关影像学检查未见有明显肿瘤残存。15例患者均未出现RFA治疗的相关并发症。结论 B超和CT双导向下的经皮肝穿RFA,可以更精准地完成在B超下显示欠完整或欠清晰的肝肿瘤RFA,较单CT导向下的RFA,其减少了穿刺步骤及提高了穿刺的精准性,而且并发症少。
阚雪锋熊斌郑传胜李林刘一鸣钱坤
关键词:射频消融肝肿瘤
新型温敏纳米凝胶经肝动脉栓塞兔VX2肿瘤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采用CT增强及病理学方法评估新型温敏纳米凝胶(PIB)经肝动脉栓塞治疗兔肝VX2肿瘤的效果,并探讨其作为血管栓塞剂的可行性。方法 45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肝脏左叶植入VX2肿瘤组织块建模,将建模成功的荷瘤兔随机分为三组,PIB组,碘油组(DY组)及生理盐水组(NS组)各15只行经肝动脉栓塞治疗,于术前1天、术后3天、7天、14天时间点检测各组实验兔肝功能,同时行CT增强扫描,测量栓塞前后各组肿瘤体积变化并计算肿瘤体积增长率,观察肿瘤形态学改变同时结合病理学方法验证其治疗效果。结果术前1天,PIB、DY及NS各组间肝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兔肝VX2肿瘤经肝动脉栓塞术后3天,PIB组、DY组的肝功能(ALT、AST)较NS组明显升高。对于肝功能ALT,PIB组、DY组分别与NS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PIB组及DY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肝功能AST,PIB组、DY组、NS组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三组间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天,PIB、DY及NS三组间肝功能差异与术后3天各组统计学结果相同(P<0.05)。术前1天三组肿瘤体积大小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术后3天、7天及14天,PIB、DY、NS三组肿瘤体积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_3<0.05;P_7<0.05;P_(14)<0.05),且分别为术后3天PIB组肿瘤体积增大明显,与DY、N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天NS组肿瘤体积增大明显,分别与PIB、D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栓塞术后7天,PIB及DY组肿瘤体积增长率均较NS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14天后三组间肿瘤体积及体积生长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影像学上的环形强化灶均为病理切片下的肿瘤细胞组织,病理所见肿瘤范围与影像学测量大体一致。结论 PIB兔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安全有效,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其长期抑瘤效果�
张珍钱坤李涵张鸿森张欣刘一鸣马桂娜韩萍赵彦兵
关键词:VX2肿瘤TAECT病理学
膈下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评估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膈下肝癌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8年11月行TACE联合RFA治疗的膈下肝癌患者55例。随访期间评估所有患者术后肿瘤反应及生存率,比较治疗前后血生化、AFP及肝功能指标变化,并总结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在55例肝癌患者共61处膈下病灶中,30处病灶(49.2%)完全缓解(CR),24处病灶(39.3%)部分缓解(PR),7处病灶(11.5%)疾病稳定(SD),无病灶疾病进展(PD)。客观反应率(ORR)为88.5%,疾病控制率(DCR)为100%,所有患者均获益。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AFP值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77,P<0.05)。所有患者在围手术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TACE联合RFA对膈下肝癌疗效显著。在RFA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疼痛,通过术前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或地佐辛并联合利多卡因局麻,术中加入适量利多卡因与0.9%Na Cl溶液1:1稀释液经进水孔对肿瘤病灶进行灌注麻醉,必要时给予吗啡肌注,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
石钦周晨刘家成钱坤刘一鸣宋松林郑传胜熊斌
关键词: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镇痛疗效
15例肾动静脉畸形的影像学诊断及介入治疗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肾动静脉畸形的影像学表现及经动脉栓塞治疗(TA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5例以肉眼血尿为主要症状就诊并行介入治疗的肾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经CTA确诊后,然后行DSA造影,根据病变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栓塞材料行介入栓塞治疗,术后随访4~56个月(平均25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经肾动脉CTA确诊并均成功行介入栓塞治疗。15例患者共行16次介入治疗,栓塞材料包括无水乙醇、弹簧圈、PVA及明胶海绵颗粒,术后肉眼血尿2 h明显减轻,1~7天消失,随访期间未见血尿复发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肾动脉CTA是诊断肾动静脉畸形的重要检查方法,介入栓塞是治疗肾动静脉畸形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李林郑传胜梁斌熊斌董祥军钱坤刘一鸣张欣
关键词:肾动静脉畸形CT血管造影动脉栓塞血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