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玉民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液
  • 5篇肿瘤
  • 5篇脑肿瘤
  • 5篇氨甲环酸
  • 3篇等容量血液稀...
  • 3篇血量
  • 3篇血液稀释
  • 3篇急性非等容量...
  • 2篇血功能
  • 2篇血液保护
  • 2篇失血
  • 2篇失血量
  • 2篇手术
  • 2篇凝血
  • 2篇凝血功能
  • 2篇肿瘤手术
  • 2篇脑肿瘤手术
  • 2篇控制性降压
  • 1篇蛋白
  • 1篇等容性血液稀...

机构

  • 5篇桂林医学院附...
  • 5篇桂林医学院
  • 1篇连云港市第一...
  • 1篇解放军第三○...

作者

  • 6篇朱玉民
  • 4篇覃祥玲
  • 4篇翟庶文
  • 4篇刘志贵
  • 4篇骆喜宝
  • 4篇黄志华
  • 3篇王菲
  • 1篇陈伯成
  • 1篇梁维
  • 1篇孙清
  • 1篇王田园
  • 1篇陈娴

传媒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3篇2016
  • 3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急性非等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氨甲环酸对凝血因子和失血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在脑肿瘤手术中急性非等容量血液稀释(CANIH)联合氨甲环酸应用对凝血因子和失血量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脑肿瘤手术患者42例,分为N组和T组,每组21例。N组只进行ANIH,T组采用ANIH和氨甲环酸联合应用。记录术中失血量、输血量、输液量和尿量,记录术前1 d和术后1 d凝血功能指标以及D-二聚体的变化,记录分析ANIH前、ANIH后和自体血回输后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T组失血量较N组少,自体血回输后,T组血红蛋白高于N组。T组和N组尿量和输血量无明显差异。两组对凝血因子影响不大。结论:ANIH联合氨甲环酸可以产生协同节血效果,对凝血功能影响不大,可以安全用于脑肿瘤手术。
朱玉民骆喜宝刘志贵覃祥玲黄志华王菲翟庶文
关键词:脑肿瘤急性非等容量血液稀释氨甲环酸凝血功能
急性非等容性血液稀释联合氨甲环酸对脑肿瘤手术患者循环功能和血气电解质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非等容血液稀释(ANIH)联合氨甲环酸(TA)对脑肿瘤手术患者循环功能和血气电解质的影响。方法:择期脑肿瘤患者42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1例,ANIH+TA组(A组)行ANIH并静注TA 10 mg/kg,ANIH组(B组)单用ANIH。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后ANIH前(T1)、ANIH后即刻(T2)、ANIH后1 h(T3)和自体血回输后(T4)HR、CVP、MAP和血气电解质变化情况,并比较各时点Hb和Hct改变。结果 :HR、CVP、MAP组间及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1比较,两组Hb、Hct在T2、T3、T4时显著降低(P<0.05);T4时,A组Hb、Hct大于B组(P<0.05)。两组pH、PaO2、PaCO2、BE值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K+、Na+、Cl-、Ca2+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NIH对循环功能以及血气电解质影响不大,联合TA可安全用于脑肿瘤手术,两者联合应用有一定的节血效应。
骆喜宝朱玉民刘志贵黄志华覃祥玲翟庶文
关键词:急性非等容量血液稀释氨甲环酸脑肿瘤手术
丙泊酚对高血脂老年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丙泊酚麻醉对高血脂老年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及海马组织的影响。方法月龄18—20月SD老年雄性大鼠76只,按完全随机设计平均分为基础饮食丙泊酚注射组(P1组)、基础饮食生理盐水注射组(N1组)、高脂饮食丙泊酚注射组(P2组)、高脂饮食生理盐水注射组(N2组),每组19只,分别饲喂基础饲料、高脂饲料8周后,P1、P2组腹腔注射丙泊酚100mg·kg^-1·d^-1,连续5d,N1、N2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停药后第1天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进行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测定;末次水迷宫测试1h后,取老年大鼠海马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β淀粉样蛋白(Aβ1-42)沉积,取血清用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定位航行实验中P1组逃避潜伏期[(98.20±25.40)s]明显长于N1组[(47.50±11.08)s](P〈0.01),与P2组[(99.79±20.38)s]相比,N2组[(50.70±20.55)s]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N1组N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2组逃避潜伏期长于P1组(P〈0.05);空间探索实验中P1组穿越平台次数[(2.86±1.46)次]少于N1组[(7.50±1.70)次](P〈0.05),N2组穿越平台次数[(6.60±3.91)次]多于P2组[(1.16±1.16)次](P〈0.05),N1、N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2组穿越平台次数少于P1组(P〈0.05)。ELISA实验中,分别与N1[(147.83±60.88)ng/L]、N2组[(152.73±87.50)ng/L]相比,P1[(229.89±53.20)ng/L]、P2组[(629.89±110.33)ng/L]海马RAGE蛋白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1、N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组RAGE蛋白表达水平低于P2组(P〈0.05)。免疫组化检测P1组、P2组阳性细胞表达计数分别为[(18.49±1.53)个,(25.67±
陈娴孙清朱玉民梁维王田园陈伯成
关键词:丙泊酚Β淀粉样蛋白
急性非等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氨甲环酸对凝血因子和失血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在脑肿瘤手术中,急性非等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氨甲环酸的应用对颅脑肿瘤患者凝血因子和失血量的影响。  方法:全身麻醉下接受脑肿瘤择期手术患者42例,随机分为N和T两组(n=21),每组21例。N组患者只进行急性非等容...
朱玉民
关键词:急性非等容量血液稀释氨甲环酸脑肿瘤凝血功能失血量
控制性降压联合氨甲环酸对脑肿瘤手术围术期出血量和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控制性降压(CH)联合氨甲环酸(TA)对脑肿瘤手术围术期出血量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脑肿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行CH,B组采用CH和TA联合应用。观察两组术前24 h和术后24 h凝血功能指标和D-二聚体的变化,记录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输液量、尿量及术后引流量。结果:与术前24 h相比,B组术后24 h D-二聚体增加比A组显著(P<0.05);两组凝血功能变化较小;B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A组(P<0.05);两组术中输液量和尿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H联合TA可显著减少脑肿瘤手术患者围术期失血量,且未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凝血功能异常,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王菲骆喜宝刘志贵覃祥玲黄志华朱玉民翟庶文
关键词:控制性降压氨甲环酸出血量血液保护
控制性降压联合氨甲环酸对脑肿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及血电解质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控制性降压(CH)联合氨甲环酸(TA)对脑肿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及血电解质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脑肿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组各20例。两组均在切开脑膜行颅内操作时采用硝普钠行CH,0.1%硝普钠4~5μg/(kg·min)持续微泵输注,控制平均动脉压(MAP)为60 mm Hg,关闭脑膜后终止CH。A组在CH基础上应用TA,切开皮肤前给予TA 10 mg/kg静脉注射,之后TA 1 mg/(kg·h)持续静脉滴注至手术结束。分别于麻醉前(T_1)、麻醉后降压前(T_2)、降压后30 min(T_3)、停止降压30 min(T_4)、术毕(T_5),用多参数监护仪监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用罗氏Cobas b123血气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及动脉血气[p H、动脉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分压(PaCO_2)、碱剩余(BE)]、血电解质(K^+、Na^+、Cl-、Ca^(2+))。结果两组各时间点CVP、HR、SPO_2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组内T_2、T_3、T_4MAP与T_1比较均降低(P均<0.05),两组间各时间点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和组内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Hb、HCT在T_2、T_3、T_4、T_5时与T_1比较均降低(P均<0.05),在T5时A组Hb、HCT大于B组(P均<0.05)。两组组间、组内各时间点动脉血气指标、血电解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H联合TA对脑肿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及血电解质影响不大,且有一定的血液保护作用。
骆喜宝王菲刘志贵覃祥玲黄志华朱玉民翟庶文
关键词:脑肿瘤控制性降压氨甲环酸血液保护血流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