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
-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 米香型白酒酿造过程微生物群落及其代谢功能特征
- 2024年
- 米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主要以固态糖化,半固态发酵的方式进行,为揭示该过程微生物群落特征,该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米香型白酒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演替规律,糖化、发酵过程中优势真菌属为Saccharomyces、Saccharomycopsis和Rhizopus、优势细菌属为Lactobacillus、Pediococcus和Weissella。该阶段细菌多样性高于真菌多样性,发酵前期微生物快速富集。通过演替距离表征微生物动力学表明糖化过程真菌演替剧烈,发酵过程细菌演替剧烈。通过PICURSt2预测糖化、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功能进而探究米香型白酒酿造过程潜在的代谢功能特征,代谢功能主要集中在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膜转运、复制和修复、翻译等途径。相关性分析表明Lactobacillus是米香型白酒代谢功能贡献最大的微生物属,参与11种代谢。随着发酵进行,细菌属的碳水化合物代谢活跃,葡萄糖、乙醇和乳酸是判断米香型白酒酿造进程的重要指标,主要由糖酵解/糖异生代谢途径产生。该研究对该途径进行解析发现丙酮酸转化为乙酰辅酶A和乳酸、乙醛转化为乙醇的功能酶相对丰度逐渐增加,糖化为发酵提供合适的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类别以保证发酵过程顺利进行。该研究有助于解析米香型白酒酿造机制,为进一步控制与提升米香型白酒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 王云班世博吴群徐岩
- 关键词:米香型白酒高通量测序微生物群落结构
- 利用Clostridium saccharobutylicum DSM 13864连续发酵生产丁醇被引量:8
- 2013年
- 为使用廉价糖质原料进行连续发酵生产丁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指导,以Clostridium saccharobutylicumDSM 13864为发酵菌种,考察了稀释率和温度等因素对以葡萄糖为原料的四级连续发酵生产丁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稀释率有利于酸的积累和菌体的生长,低稀释率有利于溶剂的生产。当稀释率为0.05 h 1,4个发酵罐温度控制在37℃时,总溶剂产量为11.57 g/L,其中丁醇7.29 g/L,生产率为0.145 g/(L.h)。在0.05 h 1稀释率的条件下进行变温连续发酵证实低温有利于溶剂的积累,当一级和二级罐温度控制在37℃,三级和四级罐温度控制在33℃时总溶剂产量最高为13.69 g/L,其中丁醇为8.36 g/L,生产率为0.171 g/(L.h)。
- 夏子义倪晔孙志浩王云吴香玉
- 关键词:CLOSTRIDIUM连续发酵丁醇稀释率温度
- 一株拜氏梭菌利用甘蔗废糖蜜发酵生产丙酮丁醇被引量:4
- 2012年
- 以甘蔗废糖蜜作为原料,利用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DSM 6422菌株进行丙酮丁醇发酵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H2SO4预处理糖蜜,初糖质量浓度60 g/L,(NH4)2SO42 g/L,CaCO310 g/L,温度30℃,pH 5.5~7.0,接种量6%(体积分数),在5 L发酵罐中发酵培养96 h,总溶剂产量为16.17 g/L,其中丁醇质量浓度为10.07 g/L,总溶剂产率为30.2%,糖利用率为89.3%。
- 孙珊汪维云倪晔王云宋钢孙志浩
- 关键词:CLOSTRIDIUM丙酮丁醇
- Clostridium saccharobutylicum利用玉米秸秆水解液发酵生产燃料丁醇被引量:7
- 2012年
- 以Clostridium saccharobutylicum DSM 13864为丁醇生产菌株,采用正交优化法确定了以玉米秸秆水解液为底物的最优培养基配方:CaCO32.0 g/L,(NH4)2SO41.0 g/L,K2HPO40.5 g/L,玉米浆干粉15 g/L,MnSO4.H2O 0.01 g/L。采用该最优培养基配方,在3 L发酵罐中发酵培养40 h后,总溶剂为16.1 g/L,其中丁醇10.59 g/L,发酵强度为0.40 g/(L·h),生产率为0.33 g/g。通过对发酵过程进行变温调控证实低温有利于溶剂积累,总溶剂由17.01 g/L提高至19.98 g/L。在稀释率为0.1 h-1的变温连续发酵过程中,从80 h开始进入稳定产溶剂状态并持续至269 h,该阶段平均总溶剂为12.28 g/L(其中丁醇8.50 g/L),发酵强度为1.23 g/(L·h),是变温分批发酵(D方式)的4.92倍。
- 王云倪晔孙志浩宋刚夏子义
- 关键词:CLOSTRIDIUM丁醇
- 木薯发酵产丁醇的研究被引量:9
- 2012年
- 对丙酮丁醇梭菌发酵木薯产溶剂进行研究,分别考察了N源、木薯含量、酶处理条件和培养基pH对发酵产丁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产丁醇发酵培养基为木薯粉120 g/L,乙酸铵6 g/L;木薯粉先用高温淀粉酶按酶量20 U/g、90℃水解60 min,再糊化30 min;发酵初始pH为6.0,发酵96 h。在此条件下,5 L发酵罐中丁醇产量达到13.5 g/L,总溶剂达到22.8 g/L。
- 宋钢郑璞倪晔王云孙珊孙志浩
- 关键词:丁醇木薯丙酮丁醇梭菌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