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强 作品数:15 被引量:172 H指数:8 供职机构: 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指导项目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 天津市科技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脊柱手术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和药敏分析及血清炎症因子的辅助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及血清炎症因子改变的意义,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医院接受脊柱后路术且术后并发感染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感染组),选择同期收治的40例未感染手术患者为未感染组,另纳入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感染组病原菌分布及三组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差异。结果感染组32例患者共分离致病菌4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3株占56.10%,革兰阳性菌18株占43.90%;感染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显著长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2±3.1 VS 25.1±4.9,P<0.05);感染组患者外周血IL-6及PCT水平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以24.09ng/L为截点值,IL-6预测患者术后感染的敏感性为84.38%,特异性为85.00%,曲线下面积为0.89,优于PCT。结论脊柱手术术后感染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感染可显著延长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并导致外周血IL-6及PCT升高,其中IL-6对感染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 王宇强 冯世庆 王小华 翟磊 苏学涛 夏群关键词:脊柱手术 术后感染 病原菌分布 炎症因子 血清铁过载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清铁过载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女性骨折患者122例(老年骨折组)、中青年女性骨折患者120例(中青年骨折组)及健康老年女性100例(对照组),检测三组患者骨密度与血清铁蛋白(FER),并在三组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骨折组T值处于骨质疏松范围,中青年骨折组与对照组T值正常。老年骨折组T值显著低于中青年骨折组与对照组(P<0.05);中青年骨折组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骨折组FER明显高于正常,中青年骨折组与对照组FER正常。老年骨折组FER显著高于中青年骨折组与对照组(P<0.05),中青年骨折组与对照组FER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女性骨密度降低,同时体内铁含量增高。高水平的血清铁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病理生理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血清铁水平的异常增高也是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重要危险因素。 王宇强 苏学涛 赵永军 李中海 刘天盛关键词:骨质疏松 骨折 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对骨质疏松及骨折的预防提出依据。方法选取在本院老年门诊就诊的老年人群728例,使用双能骨密度仪进行骨密度测定,同时,自行设计患者基本情况调查表收集一般临床资料,有效问卷703例,其中将确诊的303例骨质疏松老年人群作为病例组,未发生骨质疏松400例的老年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分析老年人骨质疏松影响因素。结果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检出率为43.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学历、女性绝经时间、目前体重指数、膳食结构(肉食为较多)和牙齿有无松动脱落情况与老年骨质疏松发生有关(P<0.05)。结论高龄、离异或丧偶、女性绝经时间早、体重指数低、牙齿有松动脱落是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高学历、膳食结构(肉食为较多)是老年人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 王小华 王宇强 陈长香 魏茂提 张杰关键词:骨质疏松 老年人 抗洪抢险武警官兵皮肤病相关防护措施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调查分析2016年抗洪抢险武警官兵皮肤病相关防护措施实施情况,为今后在类似抢险任务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护装备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5支武警抗洪归建部队官兵共计332名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32名武警官兵在执行任务中共有62名出现皮肤疾病,占总人数的18.7%,并据此分为有皮肤病组62名和无皮肤病组270名。与无皮肤病组相比,有皮肤病组年龄较小、服役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防晒必要性的认知、防晒措施的落实、洗澡水源的选择以及换衣频率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支武警部队官兵的皮肤病患病情况、对防晒必要性的认知、防晒措施的落实、洗澡水源的选择以及换衣频率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皮肤病的发生与相关防护措施的实施情况有很大关系,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及正确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作用。另外,重视基层部队医师和卫生员的培训对于维护和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积极意义。 刘红梅 苏彬 韩慧娟 石娜 张玉华 王宇强 石磊 张永忠 樊毫军 侯世科关键词:抗洪救灾 皮肤疾病 问卷调查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2016年 背景: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一定的优势。目的:观察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31例。常规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结果与结论:试验组伤椎前缘高度、后缘高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有效率高于(P〈0.05)。表明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不仅有利于恢复伤椎高度,还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王宇强 王小华 苏学涛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后内侧入路钢板内固定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9 2017年 胫骨平台骨折(TPF)在骨科创伤中十分常见,如果固定不当会引发关节不稳或畸形、创伤性关节炎等。TPF由于受到瞬间高强度的外力导致累及后内侧胫骨平台(TP),骨折更为严重,形态更为复杂,临床中对复杂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采用经后内侧入路直接暴露骨折,手术视野显露好、创伤小,并能对骨折进行良好的复位及支撑固定。本研究选取SchatzkerⅣ型TPF患者32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王宇强 翟磊 赵永军 李中海 刘天盛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 后内侧入路 内固定 Sextant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中老年脊柱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5 2018年 目的:研究分析Sextant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中老年脊柱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86例中老年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1例、研究组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Sextant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影像学指标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椎体矢状面指数、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Cobb s角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xtant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中老年脊柱骨折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机体损伤,改善患者的脊柱后凸角度及椎体高度,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王宇强 翟磊 苏学涛关键词:脊柱骨折 GSH钉与LISS-DF内固定对膝关节功能康复影响对比 目的:评价对比股骨远端逆行带锁髓内钉(GSH钉)与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distal femur,LISS-DF)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膝关节关节功能康复影响... 王宇强关键词:切开复位 膝关节功能 经前路一期病灶清除钛笼植骨加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回顾性总结研究采用经前路一期病灶清除、钛笼植骨结合内固定方法治疗脊柱胸腰段结核的效果。方法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21例,术前经标准抗结核方案治疗后,采用经前路一期病灶清除、钛网植骨结合内固定的术式治疗,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营养支持、适当功能锻炼。定期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各项指标(神经症状、并发症)的恢复情况等。结果经过平均19个月随访,21例患者脊柱结核均被治愈,无全身及局部复发,且术后疼痛消失,畸形明显纠正,内固定物无松动,植骨融合好,神经症状明显缓解,未见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经前路一期病灶清除钛笼植骨结合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结核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翟磊 王宇强 金海超 李鹤 苏学涛关键词:脊柱结核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感染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分析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以及感染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医院接受内侧锁定板固定术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35例并发术后感染的患者列为感染组,随机选取40例同期接受治疗但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为未感染组;另纳入50例同期在医院接受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感染组病原菌分布及患者的预后。结果 35例感染组患者中分离致病菌5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5株,占68.63%,革兰阴性菌13株,占25.49%;感染组患者中位感染时间为2周,其中有28例接受再次手术治疗;感染组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及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合并糖尿病及开放性骨折是导致内固定术后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导致约80%患者再手术,同时导致全身炎症反应。 王宇强 贾永森 翟磊 赵永军 李中海 刘天盛关键词: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炎症反应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