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
- 作品数:9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潘氏细胞在昆明小鼠弓形虫病发病过程中的变化被引量:2
- 2015年
- 每只昆明小鼠灌胃1×104个弓形虫卵囊,分别在灌胃后1,3,5,6 DAI(days after inoculation),采用H&E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小鼠回肠潘氏细胞的变化以及弓形虫在回肠的分布和数量进行研究,探讨潘氏细胞(paneth cells,PCs)在小鼠弓形虫病感染期间的变化。结果发现,回肠隐窝总数、含PCs的隐窝数、PCs总数及颗粒总数呈先增加后迅速减少至消失的趋势,回肠后段表现明显,6 DAI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弓形虫在回肠中的分布面积呈增大趋势,6 DAI与1 DAI、3 DAI相比差异显著(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弓形虫卵囊感染昆明小鼠可减少回肠潘氏细胞及其分泌颗粒的数量,为以小肠潘氏细胞为基础的弓形虫病的防治提供了实验依据。
- 张琼方付晓莹王凯梁宏德杨玉荣
- 关键词:昆明小鼠回肠弓形虫潘氏细胞
- 鸵鸟眼球栉膜的形态学观察
- 2015年
- 目的观察和分析10只鸵鸟眼球栉膜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结构。方法采用常规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Gordon-Sweet法、Van Gieson苦味酸酸性复红染色法,对健康的1 0月龄非洲黑颈鸵鸟眼球栉膜的形态学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鸵鸟眼球栉膜位于视乳头部,呈椭圆锥体形浸入玻璃体内。体视显微镜下可见栉膜由三级栉片构成,位于中央的主栉片和主栉片延伸的次级栉片,以及少数次级栉片延伸出的三级栉片。有1个主栉片,次级栉片18~22个,少数次级栉片可以延伸出2~3个三级栉片。栉膜主要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胶原纤维、血管及大量黑色素颗粒。结论鸵鸟眼球栉膜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结构是研究哺乳动物和人的视网膜血管功能的理想模型。
- 王凯杨玉荣冯永杰焦喜兰梁宏德
- 关键词:组织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非洲鸵鸟
- 弓形虫在猫科动物小肠上皮细胞内发育过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6年
- 猫科动物是弓形虫的终末宿主,可排泄弓形虫卵囊。本文综述了弓形虫缓殖子、速殖子和卵囊感染猫科动物的效率,整理了弓形虫缓殖子在猫小肠上皮细胞内的无性和有性生殖各阶段的结构特点,无性发育阶段裂殖体的特点,从而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弓形虫的发育过程,为弓形虫的保存、传代、疫苗及致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 孔阳光王凯杨玉荣
- 关键词:弓形虫小肠上皮细胞裂殖体卵囊有性生殖
- ToxoDB#17型弓形虫感染小鼠引起小肠潘氏细胞溶菌酶缺失被引量:1
- 2017年
- 为探究Toxo DB#17型弓形虫对昆明小鼠小肠潘氏细胞(Paneth cells,PCs)溶菌酶的表达及小肠病理损伤特点,该研究以8周龄小鼠为研究对象,灌胃1×106个Toxo DB#17型弓形虫卵囊,分别在灌胃后6 HAI(hours after inoculation)、1 DAI(day after inoculation)、3 DAI、8 DAI取小肠各段,常规方法制作石蜡切片,HE和免疫组化染色,研究小肠病理损伤、虫体分布、潘氏细胞及溶菌酶表达特点。结果显示,小鼠弓形虫感染率为100%,弓形虫虫体抗原分布随时间延长呈增多趋势(P<0.05),小肠的病理损伤随着弓形虫感染时间的延长,未见明显变化。小肠隐窝数、含潘氏细胞隐窝数、PCs总数和颗粒总数的变化总趋势呈现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趋势,3 DAI数量较多(P>0.05),潘氏细胞颗粒未观察到溶菌酶阳性染色反应。以上结果表明,Toxo DB#17型弓形虫抑制潘氏细胞溶菌酶的表达,对肠道损伤较轻,潘氏细胞及其分泌颗粒对弓形虫有应答反应,溶菌酶的缺失与Toxo DB#17型弓形虫成功入侵肠道有关。
- 王凯陆瑶瑶刘振阳杨玉荣
- 关键词:弓形虫昆明小鼠病理损伤潘氏细胞溶菌酶
- 中国家猫眼球壁的组织结构
- 2016年
-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的方法对中国家猫的眼球壁结构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家猫眼球壁从外到内分为3层,外层由角膜和巩膜组成,中间层是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内层是视网膜。角膜共分5层。巩膜组织结构致密,含有大量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束。睫状体、虹膜和脉络膜血管丰富,含有大量黑色素颗粒。在眼底背侧脉络膜的视网膜面,观察到一层明显的细胞性照膜。视网膜共分为10层。结果表明,家猫视网膜的10层结构层次分明,具有一般脊椎动物视网膜的结构特征;家猫视觉敏锐与虹膜肌群发达和照膜的形成密切相关。
- 冯永杰王凯杨玉荣梁宏德
- 关键词:眼球壁
- ToxoDB#17型弓形虫卵囊对昆明小鼠致病性的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为探究ToxoDB#17型弓形虫对昆明小鼠的致病特点。方法分别选择<1个,1个,101个,102个,103个,104个,105个,106个ToxoDB#17型弓形虫卵囊灌胃小鼠,观察小鼠的临床症状,采用改良凝集试验、HE和IHC方法研究弓形虫的感染率,小鼠生存率及其大脑内的包囊数量。结果≥104个卵囊组小鼠在攻虫后出现一过性的精神沉郁,弓背,被毛逆立现象,其余组精神状态正常;≥102个卵囊可引起小鼠100%感染,感染小鼠的成囊率为2.38%(1/42),感染小鼠生存率为85.71%(36/42),存活时间≥360DPI。结论 ToxoDB#17型弓形虫对昆明小鼠的致病力弱,包囊形成率低。
- 王凯冯永杰付晓莹陆瑶瑶梁宏德杨玉荣
- 关键词:昆明小鼠包囊
- 绿猴尾部末端坏死组织的病原菌分离及治疗被引量:1
- 2019年
- 一批绿猴,尾巴末端有萎缩、坏死现象,对病料进行真菌培养,可以看到大量菌丝和孢子。患部细菌分离,革兰染色可见阴性和阳性球菌,并分离出溶血性阳性球菌和溶血性梭菌各一种。细菌纯化培养、分离并注射小鼠后,可见小鼠头颈部以及背部被毛脱落,尾巴有红斑现象。对患病猴尾部进行高锰酸钾浸泡、清洗,涂抹碘甘油及抗真菌膏剂,同时结合对其断尾,外科缝合,发现效果较好,创面较短时间愈合,并长出新的被毛,未见有新创口出现。本试验通过对绿猴尾部坏死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的探究,初步确定病因为混合感染,发现对尾巴用高锰酸钾浸泡、清洗,涂抹外用药及断尾可以很好解决尾部坏死问题。为绿猴及其他动物有相似病症的病因探寻及治疗提供参考。
- 李同义王凯王建堂陆瑶瑶黄亚强陈陆牛雪萍杨玉荣裴春圃
- 关键词:坏死
- 红三叶异黄酮对肉鸡肺血管重构和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 2016年
- 为观察在低温环境下红三叶异黄酮对肉鸡肺血管重构和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选取270只10日龄肉鸡,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Ⅰ)、低温组(Ⅱ)和低温黄酮组(Ⅲ),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Ⅰ组和Ⅱ组饲喂基础饲粮,Ⅲ组饲喂添加红三叶异黄酮20mg/kg的试验饲粮,分别于14,21,28,35,42日龄从各组随机抽取6只肉鸡,观察各组肉鸡肺血管病理形态学变化,检测Caspase-3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Ⅱ组肉鸡肺小动脉结构在28,35,42日龄比Ⅰ组肺小动脉管壁有不同程度增厚、管腔变窄,发生了明显的重构现象(P<0.05或0.01)。Ⅲ组与Ⅱ组相比,在28,35,42日龄肺血管重构现象减轻(P<0.05或0.01),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PHS)发病率降低,血管平滑肌细胞Caspase-3蛋白阳性率增高,Bcl-2蛋白表达下降;表明红三叶异黄酮能有效减轻肉鸡肺血管重构,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平滑肌细胞凋亡有关。
- 王凯刘振阳王洋姜义宝崔国文王成章
- 关键词: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血管重构
- 苜蓿和红车轴草黄酮提取物对绵羊生长性能和血液相关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7年
- 为研究苜蓿和红车轴草黄酮提取物对绵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激素和抗氧化性的影响,选取36只1.5月龄杜湖杂交公羔羊,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苜蓿组饲喂添加苜蓿黄酮提取物20mg/kg,红车轴草组添加红车轴草黄酮提取物15mg/kg。预饲期10d,正试期60d,分别对各组绵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激素和抗氧化性指标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添加苜蓿和红车轴草黄酮提取物提高了血清中生长激素(GH)、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含量;显著提高肉羊的日增质量(P<0.05),降低料重比;显著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P<0.05);提高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增强肉羊的抗氧化性能。综上所述,试验中苜蓿和红车轴草黄酮提取物添加量可以调节绵羊血液抗氧化性能、激素和部分生化指标,提高肉羊的日增质量。
- 王凯王洋孙娟娟刘振阳姜义宝王美静李敏
- 关键词:绵羊抗氧化性能激素黄酮苜蓿红车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