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卒中
  • 4篇动脉
  • 3篇血管
  • 3篇缺血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性
  • 2篇烟雾病
  • 2篇遗传学
  • 2篇造影
  • 2篇数字减影
  • 2篇数字减影血管...
  • 2篇突变
  • 2篇缺血性卒中
  • 2篇椎动脉
  • 2篇微出血
  • 2篇脑出血
  • 2篇脑卒中
  • 2篇老年
  • 2篇基因
  • 2篇加权成像

机构

  • 12篇北京市大兴区...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15篇袁景林
  • 7篇赵留庄
  • 6篇周晓梅
  • 2篇周晓梅
  • 2篇刘立斌
  • 1篇赵性泉
  • 1篇李淑娟
  • 1篇李晓东
  • 1篇段春苗
  • 1篇王铁军
  • 1篇张爽
  • 1篇赵梦瑜

传媒

  • 3篇临床和实验医...
  • 3篇中国卒中杂志
  • 2篇当代医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卫生
  • 1篇交通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华脑血管病...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倡导多学科服务提升救治效率
2024年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坚持“临床围绕患者转、医技围绕临床转、职能科室围绕临床医技科室转”的管理理念,近年来,医院积极探索患者全流程服务、多学科联合诊疗、院内外衔接等,努力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上车即入院”畅通基层转诊通道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是院前院内的默契配合和无缝衔接,医院上线急救绿色通道信息系统、运用绿色通道APP连接院前与院内急救工作。
袁景林
关键词:临床医技科室急诊急救区域医疗中心绿色通道建设信息系统
椎动脉开口狭窄介入治疗后血流动力学状态的变化及对脑卒中患病率的影响
2016年
目的探讨椎动脉开口狭窄介入治疗后血流动力学状态的变化及对脑卒中患病率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支架置入情况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指标、临床疗效和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52例患者术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即刻残余狭窄率(9.0±2.9)%显著低于术前狭窄率(80.8±5.2)%(P〈0.05)。手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0;手术后2~7 d、1个月患者的狭窄处椎动脉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均显著低于手术前(P〈0.05);患侧寰椎段时间平均流速(TAV)、RI、血流量(FV)均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但手术后2~7 d、1个月患者的狭窄处PSV、RI、患侧寰椎段TAV、RI、FV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2%(50/52),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5.0%(13/52),脑卒中患病率为0。结论椎动脉开口狭窄介入治疗后椎动脉狭窄率显著降低,狭窄处和患侧寰椎段血流动力学状态得到有效改善,脑卒中患病率极低。
袁景林
关键词:椎动脉开口狭窄介入治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特征的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方法选择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共124例,检测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与分布,随访患者的短期预后结果,根据患者预后分为稳定组51例、频发组59例,脑梗死组14例,分析评价颅内外动脉狭窄与预后的关联。结果 124例TIA患者中发现颅内外动脉异常者89例(71.77%),未发现异常者35例(28.23%)。脑梗死组3级、4级狭窄的患者比率显著高于稳定组和频发组。频发组与脑梗死组在大脑中动脉、椎动脉颅外段狭窄的比率显著高于稳定组。稳定组在颈总动脉、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比率显著高于频发组和脑梗死组。结论 TIA患者的预后与颅内外动脉的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应准确评价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情况与狭窄程度,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袁景林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颅内动脉颅外动脉
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究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支架置入术患者76例,分为再狭窄组22例和非再狭窄组54例,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对有意义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再狭窄组患者与非再狭窄组在吸烟(χ2=12.577)、术前后循环不足(χ2=15.704)、合并颈内动脉狭窄(χ2=8.368)、单侧椎动狭窄(χ2=9.462)、术后服用抗血小板凝集药物(χ2=21.696)规范化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合并颈内动脉狭窄以及术后服用抗血小板凝集药物不规范是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存在较高的再狭窄风险,吸烟、合并颈内动脉狭窄以及抗血小板药物不规范是引起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给予高度关注。
袁景林李影杨海华周晓梅赵留庄
关键词: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支架置入术术后再狭窄影响因素
卒中合并脑微出血的影像学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ICH和脑梗死患者合并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数量分级及部位分布差异。方法连续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2月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且资料完整的卒中患者,分为ICH和脑梗死两组。收集患者发病2周内头颅MRI磁敏感加权成像影像,统计ICH与脑梗死患者中CMBs数量分级及部位分布特点。结果共入组患者234例,其中ICH组79例,脑梗死组155例。ICH组合并CMBs 65例(82.3%),其中CMBs>5个的患者41例(51.9%);脑梗死组合并CMBs 73例(47.1%),其中CMBs>5个的患者21例(1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CH组中,CMBs同时累及脑叶和深部脑组织的患者40例(50.6%);脑梗死组中,CMBs同时累及脑叶和深部脑组织的患者25例(1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CMBs病灶>5个多见于ICH患者;CMBs同时累及脑叶及深部脑组织多见于ICH患者。
李影赵性泉赵留庄周晓梅袁景林
关键词:脑出血脑梗死磁敏感加权成像脑微出血
优化绿色通道对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院内救治的影响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常规静脉溶栓流程存在的缺陷及改进措施。方法:2019年1月我院开始优化静脉溶栓绿色通道流程,具体表现在以先治疗后交费为原则,由医护人员全程陪同就诊,缩短患者的候诊时间,第一时间完成影像学检查,由卒中小组医师阅片而不再等待正式影像报告,提前准备溶栓设备及备用药物等方面。于优化时间界点前后各1年的范围内收集静脉溶栓的AIS患者,优化时间节点前1年为常规组,后1年为优化组。收集并且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以及入院到静脉溶栓时间(DNT)、DNT≤60 min比例、到院-接诊时间、接诊-呼叫会诊时间、接诊-CT时间、接诊-抽血时间、抽血-标本接收时间、卒中小组到位时间、知情时间、签字-用药时间、结局参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症状性脑出血、早期死亡)等指标,其中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是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作为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标准,取△NIHSS评分值,△NIHSS评分=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后即刻NIHSS评分;早期死亡指溶栓后7 d内的卒中源性死亡,症状性脑出血指溶栓后24 h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前加重同时有头CT影像学证据支持。结果:共入组360例静脉溶栓的AIS患者,其中102例为常规组,258例为优化组。与常规组比较,优化组DNT从(60.15±22.19)min缩短至(32.67±17.05)min(P<0.05),DNT≤60 min比例从61.76%上升至94.19%(P<0.05),到院-接诊时间、接诊-呼叫会诊时间、接诊-CT时间、接诊-抽血时间、卒中小组到位时间及签字-用药时间均缩短(均P<0.05);患者早期死亡率下降,抽血-标本接收时间、知情时间、△NIHSS评分、症状性脑出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优化静脉溶栓绿色通道可有效增加AIS患者的院内救治数量,提高溶栓效率,减少院内延误。
袁景林牛军伟杨海华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
经远端桡动脉入路与常规桡动脉入路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研究
2024年
目的对比远端桡动脉入路(distal transradial artery access,dTRA)与常规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pproach,TRA)行DSA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优化神经介入治疗的穿刺入路策略。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2年7月—2023年1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拟行DSA的患者,按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的方法,将患者分为dTRA组和TRA组。将按照预定入路成功完成穿刺的患者纳入分析,收集两组患者的人口学信息、既往病史等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穿刺血管内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等手术过程指标,以及手臂疼痛、麻木、肿胀、桡动脉闭塞、动静脉瘘等术后并发症情况。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dTRA首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20例拟行DSA的患者,其中306例患者纳入分析,dTRA组和TRA组各153例患者。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TRA组的穿刺血管内径较TRA组更小[(1.97±0.42)mm vs.(2.23±0.44)mm,P<0.001]。两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TRA组相比,dTRA组的穿刺时间更长(P=0.008)、穿刺次数更多(P=0.022)、总手术时间更长(P=0.003)、射线剂量更大(P=0.027)。与TRA组相比,dTRA组术后手臂疼痛评分更低(P<0.001),麻木、肿胀发生率更低(P<0.001),桡动脉闭塞发生率更低(P=0.002);TRA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动静脉瘘,dTRA组有2例患者发生动静脉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远端桡动脉内径(OR 3.860,95%CI 1.364~10.924,P=0.011)及心房颤动病史(OR 0.121,95%CI 0.018~0.831,P=0.032)是影响dTRA首次穿刺成功率的危险因素。结论与TRA相比,dTRA可降低患者桡动脉闭塞、麻木、肿胀以及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
任伟超杨海华袁景林段春苗马宁王铁军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病例讨论式教学在脑血管病教学中应用方法与效果评价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病例讨论式教学在脑血管病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48名实习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安排实习学生针对4个不同病种进行4次教学查房,第一次、第三次教学查房采用常规教学方法(传统组),第二次、第四次教学查房采用病例讨论式教学法(讨论组),观察与考核教学效果。结果讨论组教学后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评分为(95.33±5.39)分,明显高于传统组的(88.27±7.3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讨论组教学后的技能操作考核评分为(96.78±6.39)分,明显高于传统组的(86.34±5.6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例讨论式教学在脑血管病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为脑血管病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从而改善脑血管病教学内容。
袁景林赵留庄赵梦瑜
关键词:脑血管病
RNF213基因突变所致烟雾病一家系病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2023年
目的了解家族烟雾病基因突变的特点。方法对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2014年至2016年间发现的一家系烟雾病患者及其直系亲属进行基因检测,抽取先证者及其亲属外周静脉血,通过DNA外显子测序的方法进行基因测序,并进行头颅MRI+MRA检查。结果基因测序结果表明先证者及其母亲、哥哥、表哥、姥姥、姨妈、表妹、舅舅、表侄为RNF213基因60号外显子的杂合变体,发生c.14399A>G(p.N4800S)突变,先证者的父亲、女儿、子未发现该基因位点突变,影像学检查发现先证者及其哥哥、表哥患有烟雾病。结论RNF213基因可能是烟雾病的罕见致病基因。
杨海华袁景林周晓梅牛军伟
关键词:烟雾病遗传学
先天性颈内动脉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先天性颈内动脉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方法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共收治4例先天性颈内动脉发育不良(含3例先天性颈内动脉缺如)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结果4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范围31~73岁。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头晕,1例患者表现为肢体无力,1例患者无症状。3例颈内动脉缺如患者DSA结果中颈内动脉不显影,CT骨窗显示颈内动脉管缺如;1例颈内动脉发育不良患者DSA结果中呈纤细显影。1例患者合并前交通动脉瘤及左侧颈内动脉瘤,1例患者左侧椎动脉增粗。患者的侧支循环代偿分型:A型3例,C型1例。结论先天性颈内动脉发育不良患者临床可无症状,颈内动脉缺如患者可表现为缺血症状;患者可合并动脉瘤、血管增粗等血管发育异常。
牛军伟周晓梅袁景林赵留庄杨海华
关键词:颈内动脉血管发育不良动脉瘤侧支循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