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风华

作品数:18 被引量:391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6篇冬小麦
  • 6篇小麦
  • 5篇蒸腾
  • 5篇土壤
  • 4篇叶片
  • 4篇涡度
  • 4篇涡度相关
  • 4篇冠层
  • 3篇生态系统
  • 3篇水分
  • 3篇水分利用
  • 3篇水分利用效率
  • 3篇土壤呼吸
  • 3篇农田
  • 3篇利用效率
  • 3篇冠层光合
  • 2篇叶片光合
  • 2篇蒸发
  • 2篇蒸腾作用
  • 2篇植物

机构

  • 16篇中国科学院
  • 6篇青岛农业大学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华...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日本筑波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山西大学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作者

  • 18篇赵风华
  • 7篇于贵瑞
  • 6篇欧阳竹
  • 6篇王建林
  • 4篇王秋凤
  • 3篇杨新民
  • 3篇孙晓敏
  • 3篇朱治林
  • 3篇李英年
  • 2篇温学发
  • 2篇胡中民
  • 2篇张雷明
  • 2篇林荣芳
  • 2篇闫俊华
  • 2篇陈世苹
  • 2篇刘金秋
  • 1篇张扬建
  • 1篇邓正苗
  • 1篇张一平
  • 1篇张法伟

传媒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中国科学数据...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生物制剂包衣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培养皿和盆栽试验研究一种微生物制剂对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种子包衣后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的影响。试验设2个处理,微生物制剂包衣(MIC)和未包衣(CK)。通过培养皿萌发试验,研究该微生物制剂包衣对冬小麦发芽性状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该微生物制剂包衣对冬小麦茎蘖、叶、根生长发育、光合生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培养皿萌发试验发现:MIC的芽长、单株根数、单株最长根长和根系TTC还原强度都显著高于CK。盆栽试验发现:1在出苗、越冬前、起身和灌浆期,MIC茎蘖数都高于CK;2在越冬前、开花、灌浆和灌浆末期,MIC绿叶面积都显著高于CK,MIC完全落黄日期比CK推迟3d;3在拔节期和开花期,MIC根系TTC还原强度都显著高于CK;4在旗叶开始衰老的灌浆末期,MIC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和光合速率(An)都显著高于CK;5MIC千粒重、穗数、子粒产量比CK分别提高37.3%、5.1%、28.9%,MIC穗粒数平均值(32.1)比CK(35.5)略有减少;6MIC地上干物质产量显著高于CK,而收获指数没有显著差异。综合分析得出结论:1对冬小麦种子进行该微生物制剂的包衣能促进冬小麦萌发、提高根系活性、促进分蘖成穗、扩大绿叶面积、延缓叶片衰老、延长灌浆时间、提高子粒产量;2该微生物制剂提高冬小麦产量的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促进萌发出苗,提高有效分蘖,获得较高穗数(库);通过提高根茎叶营养生长并延迟衰老,扩大"源",增强灌浆。
刘金秋赵风华姜雨萌周勋波欧阳竹
关键词:种子包衣根系活力叶片衰老AESTIVUM
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进展被引量:112
2009年
水分利用效率(WUE)是反映生态系统水碳循环相互关系的重要指标,开展生态系统水平WUE的时空变异性的研究有助于预测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水碳过程的影响。目前不同研究常常基于不同的算法估算生态系统WUE,一方面不同算法因包含了不同复杂程度的水过程而有着不同的内涵,另一方面各种算法又因包含了相同的核心过程而有着密切的联系。长期以来人们通过传统的生物量动态调查和生态系统水文过程的测定来估算生态系统的WUE,但该方法大大限制了在短时间尺度上对生态系统WUE进行分析,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以涡度相关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研究生态系统WUE在多个时空尺度上的变异特征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生态系统WUE的主要影响因子与叶片尺度相似,主要有空气饱和水气压差(VPD)、土壤水分、大气CO2浓度、Ci/Ca等,另外,生态系统水分平衡特征也有着重要影响。比较分析表明,森林与草地生态系统WUE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存在显著的差异,同时森林和农田生态系统的WUE整体高于草地、荒漠和冻原。当前生态系统WUE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许多工作仍需深入开展,其中,多时间尺度以及生态系统间WUE的时空变异特征及机理的对比研究可能是未来工作的热点。
胡中民于贵瑞王秋凤赵风华
关键词: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涡度相关生产力蒸散土壤蒸发
过量施氮对冬小麦生产力的影响被引量:15
2012年
设置0、70、140、210和280kgN·hm–25个施N梯度,对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旗叶光合速率(Aleaf)、群体冠层光合速率(Acanopy)、作物生长速率(CGR)和籽粒产量(GY)4个生产力水平进行综合观测研究,结果发现:在0–210kgN·hm–2区间,Aleaf、Acanopy、CGR和GY都随施N量的增大而增大;在施N量由210增加到280kgN·hm–2时,GY没有显著变化,而灌浆期Aleaf、开花期和灌浆期Acanopy、开花-成熟阶段CGR有显著减小。综合分析认为:1)过量施N(280kgN·hm–2)能显著降低灌浆期冬小麦Aleaf、Acanopy和CGR,进而抑制GY;2)过量施N对冬小麦光合生产力的抑制作用主要发生在灌浆期;3)在Aleaf、Acanopy、CGR和GY4个生产力指标中,Acanopy对过量施N的反应最敏感。
赵风华马军花欧阳竹
关键词:冠层光合叶片光合氮肥光合生产力冬小麦
小麦和玉米叶片光合-蒸腾日变化耦合机理被引量:32
2011年
植物叶片光合-蒸腾耦合是陆地生态系统碳-水耦合的基础。已有研究将叶片光合-蒸腾耦合笼统归因于气孔的共同控制作用,缺乏对其耦合机理的全面分析。选择华北地区大田作物冬小麦(C3)和夏玉米(C4)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小麦开花期和玉米拔节期选择典型晴天进行叶片光合蒸腾日变化观测(8:00 18:00)。结果发现:1)光合速率(An)、蒸腾速率(Tr)以及光合有效辐射(PAR)、叶片表面温度(T)和气孔导度(gs)均表现出单峰日变化特征,峰值出现在正午前后;2)An-Tr具有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小麦和玉米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5**和0.92**,回归直线斜率分别为1.99和3.62);3)PAR、T和gs与An和Tr有线性正相关关系;4)PAR-An与PAR-Tr、T-An与T-Tr、gs-An与gs-Tr的回归直线形态非常相似。分析认为:1)在光合-蒸腾耦合特征方面,C3作物小麦和C4作物玉米叶片光合-蒸腾都有明显的线性耦合关系,但两者的耦合关系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玉米的An-Tr线性回归斜率要明显大于小麦;2)在光合-蒸腾耦合机理方面,日变化中PAR、T和gs同时受太阳辐射调控与An、Tr发生趋向相同、形态相似且近似同步的变化,因此PAR-An与PAR-Tr、T-An与T-Tr、gs-An与gs-Tr具有形态相似的线性关系,这保证了在PAR、T和gs等调控因子发生较大变化的日变化过程中光合-蒸腾保持良好的线性耦合关系。
赵风华王秋凤王建林王吉顺欧阳竹于贵瑞
关键词: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碳循环
一种测定植物冠层光合、呼吸、蒸腾或/和土壤呼吸、蒸发的方法及其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定植物冠层光合、呼吸、蒸腾和土壤呼吸、蒸发的方法及其装置。本发明的测定装置是由箱体底座、三个箱体(明箱、暗箱、裸箱)、多通道电磁阀、红外气体分析仪、数据采集器、温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和气泵组合构成。本发明...
王建林赵风华林荣芳杨新民
干热风对灌浆期冬小麦旗叶光合蒸腾的影响被引量:14
2013年
采用人工模拟干热风方法,对灌浆期冬小麦进行重度干热风(重)、轻度干热风(轻)和无干热风(CK)平行对比试验。结果发现:重度干热风对旗叶光合速率(A n)、蒸腾速率(T r)和气孔导度(G s)的胁迫指数(SI)为0.88,0.68,0.83,轻度干热风对A n、T r和G s的SI为0.32,0.19,0.39;在重-轻-CK 3个梯度上,G s-A n和G s-T r均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轻干热风对胞间CO2浓度(C i)无显著影响,重干热风下C i显著升高。综合分析认为:轻、重干热风对灌浆期旗叶光合蒸腾均有显著抑制作用,重干热风抑制作用要显著强于轻干热风;干热风引起气孔部分闭合G s减小是光合蒸腾受抑制的主要原因,重干热风下光合还明显受到非气孔限制;非气孔因素是导致同等干热风条件下光合受抑制程度大于蒸腾的原因。
赵风华居辉欧阳竹
关键词:干旱干热风蒸腾小麦
鲁西北平原冬小麦田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及对产量的潜在影响和机理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近地层高浓度臭氧(O3)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有明显的影响。利用在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山东省)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农田生态系统上观测的O3浓度及微气象资料,分析了鲁西北平原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O3浓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O3浓度与CO2通量(Fc)的关系,并用欧洲和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得到的O3浓度-冬小麦产量关系模型估算了O3对冬小麦产量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O3浓度存在明显的日变化规律,日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出现在7:00和16:00左右。整个观测期间(2011年3-5月)平均O3浓度为(30.4±20.1)nL·L-1(平均值±标准误差);30min平均浓度的最大值为93.1nL·L-1。在冬小麦春季生长季节,O3浓度日平均值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O3浓度日均增加约为0.17nL·L-1·d-1;白天7h和12h平均浓度(M7和M12)分别为45.7和43.1nL·L-1;O3浓度超过40nL·L-1的3个月累积值(AOT40)为9.8μL·L-1·h;超过60nL·L-1的O3浓度累积值(SUM06)为12.6μL·L-1·h;经过权重修正的O3污染指标W126为10.1μL·L-1·h。在高浓度O3(>60nL·L-1)情况下,CO2通量与O3浓度呈现负相关关系,鲁西北平原O3对冬小麦光合作用影响的阈值取60nL·L-1比较合适,该值高于欧洲国家普遍采用的40nL·L-1。基于以上结果,初步估算得出:在目前的O3浓度水平下,鲁西北平原近地层O3可能会使冬小麦产量减少5.2%-8.8%。
朱治林孙晓敏赵风华温学发唐新斋袁国富
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鲁西北平原臭氧浓度冬小麦产量
CO_2浓度倍增对8种作物叶片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59
2012年
揭示作物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对大气CO2浓度变化的响应,对预测未来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作物生产力与需水规律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自然CO2浓度、CO2倍增和倍增后恢复到自然CO2浓度3种情况下,对大豆(Glycine max)、甘薯(Ipomoea batatas)、花生(Arachis hypogaea)、水稻(Oryza sativa)、棉花(Gossypium hirsutum)、玉米(Zeamays)、高粱(Sorghum vulgare)和谷子(Setaria italica)8种作物的气体交换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O2浓度倍增可以提高光合速率,降低蒸腾速率,从而提高WUE,其中光合速率提高的贡献更大;C3比C4作物的光合速率、WUE增幅大,C3作物光合速率提高对WUE的贡献大于C4作物;通过对比倍增后恢复到自然CO2浓度时气体交换参数随环境条件变化的响应确定了其内在调控机制;倍增后恢复到自然CO2浓度时作物光合速率低于自然CO2浓度下的光合速率,而蒸腾速率无明显差异。由此判断:CO2浓度倍增下存在光合下调现象,这可能是由于Rubisco酶蛋白含量、活化水平和比活性降低等"非气孔因素"造成的,并非由气孔导度的降低引起的。
王建林温学发赵风华房全孝杨新民
关键词:作物CO2浓度倍增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
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估算中国典型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的能力被引量:4
2017年
陆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分量,提高其估算精度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由于受多种因子的影响,GPP的时空变异明显,其估算结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Sun-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与GPP密切相关,近年来被应用于估算区域和全球GPP,但其在中国生态系统的适用性尚不清楚。以中国8个典型植被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驱动两叶光能利用率模型(TL-LUE,TwoLeaf Light Use Efficiency Model)模拟以站点为中心0.5°×0.5°区域内的月GPP,验证SIF估算GPP的能力。结果表明,SIF具有监测中国典型植被生态系统GPP的能力,月SIF与TL-LUE模拟的月GPP之间显著相关,其中5个生态系统中两者的R2高于0.8,最高达到0.91,GPP与SIF变化的斜率随生态系统类型变化。模拟的GPP与SIF遥感数据的季节变化特征相同,两者之间的一致性在生长季节好于非生长季节;SIF能更好地监测农田GPP的季节变化。
刘青瑞居为民张永光张雷明王绍强周艳莲赵风华闫俊华韩士杰郝彦宾陈世苹李英年项文化
华北平原冬小麦冠层导度的环境响应及模拟被引量:19
2007年
通过引入叶面积指数,将叶片水平的气孔导度组合模型扩展到冠层水平,建立了冠层导度环境响应组合模型,组合模型所需参数较少,且均可在冠层水平直接测量,便于应用;模型由潜在气孔导度(PSC)和相对气孔开度(RDO)组成,二者分别由环境变量的日际(inter-day)和日间(intra-day)的值决定。分析表明,冠层导度在日际尺度和日间尺度上对环境变量具有多尺度响应特性,在日际尺度上,温度是影响冠层导度的主要因子,在日间尺度,光是影响气孔开闭的主要因素。利用以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为输入变量构建的组合模型,模拟了华北平原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的冠层导度,并用Penman-Monteith方程估算的表面导度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在不同天气情况下,二者的日变化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将组合模型与电学类比模型结合,进一步估算了拔节-灌浆期的冠层潜热通量,利用涡度相关系统观测的潜热通量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对冬小麦冠层潜热通量模拟精度较高,直线回归斜率为0.7054,R2=0.7894。
黄辉于贵瑞孙晓敏王秋凤赵风华李俊欧阳竹
关键词:涡度相关潜热通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