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雪花

作品数:16 被引量:164H指数:8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脓毒
  • 8篇脓毒症
  • 4篇心肌
  • 4篇心肌损伤
  • 4篇休克
  • 4篇乳酸
  • 4篇中心静脉
  • 4篇静脉
  • 4篇肌损伤
  • 3篇依达拉奉
  • 3篇预后
  • 3篇脓毒症大鼠
  • 3篇脓毒症休克
  • 2篇动脉
  • 2篇心脏
  • 2篇心脏骤
  • 2篇心脏骤停
  • 2篇血乳
  • 2篇血乳酸
  • 2篇氧化应激

机构

  • 16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湘雅医院

作者

  • 16篇高雪花
  • 13篇曹雯
  • 13篇李培杰
  • 11篇关银
  • 9篇罗延年
  • 6篇王雪婷
  • 3篇连佛彦
  • 2篇张立平
  • 2篇杨小华
  • 2篇王锐
  • 1篇李杨
  • 1篇李斌
  • 1篇艾宇航
  • 1篇郭敏
  • 1篇王雪婷

传媒

  • 9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中华医学会急...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0
  • 3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艾司洛尔对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对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2—01—2015—01入住兰州大学第二医院MICU的脓毒症并发心肌损伤患者6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给予脓毒症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持续静脉泵入艾司洛尔(将心率控制在60~100次/min,以此为目标滴定艾司洛尔剂量),持续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于入ICU后0、1、3、7d采血检测动脉血乳酸(Lac)、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cTnT、BNP、TNF-α、IL-1β及心脏彩超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m)、二尖瓣环舒张期早期峰值速度(Ea)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比值(EUAa)。观察两组患者入院28d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各时间点cTnT、BNP、TNF-α、IL-1β水平明显下降(P均〈0.05),HR明显减慢(P〈0.05),Ea/Aa明显升高(P〈0.05),MAP、LVEF和S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28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洛尔对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下调炎症反应有关。
高雪花曹雯关银罗延年连佛彦何囡囡王雪婷李培杰
关键词:艾司洛尔脓毒症心肌损伤
依达拉奉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78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组)、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组(CLP组)、小剂量依达拉奉治疗组(ED1组)(3mg/kg,静脉注射)及大剂量依达...
高雪花李培杰
文献传递
依达拉奉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78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组)、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组(CLP组)、小剂量依达拉奉治疗组(ED1组)(3 mg/kg,静脉注射)及大剂量依达拉奉治疗组(ED2组)(6 mg/kg,静脉注射)。盲肠结扎穿孔法制作脓毒症模型,ED1组及ED2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分别于术后3、6及12 h检测各组血清c Tn I和心肌·O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并观察心肌病理形态改变。结果 Norm组与Sham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P组与Norm组及Sham组比较,c Tn I、·OH-、MDA、TNF-α及IL-1β水平明显升高,SOD水平明显降低(P<0.01);ED1组及ED2组与CLP组比较c Tn I、·OH-、MDA、TNF-α及IL-1β水平明显降低,SOD水平明显升高(P<0.01);ED2组与ED1组比较,c Tn I、·OH-、MDA、TNF-α及IL-1β水平明显降低,SOD水平明显升高(P<0.01)。CLP组心肌病理学改变包括间质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心肌纤维断裂、坏死;ED1组及ED2组心肌损伤较CLP组明显减轻。结论 1依达拉奉能减轻脓毒症心肌损伤,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及下调炎症因子水平有关;2大剂量依达拉奉(6 mg/kg)对脓毒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较小剂量(3 mg/kg)更明显。
高雪花艾宇航
关键词:脓毒症心肌损伤氧化应激炎症因子依达拉奉
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监测在ICU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6年
[摘要]目的通过监测ICU患者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分析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的分布情况、影响血药谷浓度的因素、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11—2015—05收住本院内科ICU,确诊或疑诊为革兰阳性菌感染,选择万古霉素治疗并监测其血药谷浓度的患者106例,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分为A组(肌酐清除率≥50mL/min)和B组(肌酐清除率〈50mL/min),根据《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1年)推荐给药,于第四次给药前30min采血送检谷浓度,采用酶放大免疫法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同时收集临床资料,分析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的分布情况、影响血药谷浓度的因素、临床疗效、微生物清除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结果共纳入合格病例106例,其中A组46例,B组60例。A组和B组血药谷浓度达10~20mg/L比率分别为63.0%和55.0%,〈10mg/L比率分别为26.1%和18.3%,〉20mg/L比率分别为10.9%和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962,95%CI为0.917~1.016,P=0.025)、体质量(OR=1.008,95%CI为0.934~1.071,P=0.033)、血清白蛋白水平(OR=1.102,95%CI为1.024~1.203,P=0.028)、内生肌酐清除率(OR=1.006,95%CI为0.992—1.013,P=0.000)和给药剂量(OR=0.715,95%CI为0.238~1.260,P=0.008)是影响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的主要因素。根据血清谷浓度调整万古霉素剂量后,两组患者达到目标谷浓度的时间(3.84-1.9)dVS(4.0±2.5)d)、临床有效率(78.3%VS80.0%)、微生物清除率(88.9%VS87.0%)及不良反应发生率(6.5%VS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2011年专家共识推荐剂量给药后仍有一半以上的患者不能达到目标谷浓度
高雪花曹雯李培杰
关键词:万古霉素谷浓度有效性
院内心脏骤停后肌阵挛患者的神经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评价心脏骤停(CA)后存活患者肌阵挛的发生率及影响肌阵挛患者神经预后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0—03~2015—10入住兰州大学第二医院ICU,年龄≥18岁的成人院内CA患者178例,按照Utstein模式采集患者数据,记录异常活动包括惊厥和肌阵挛,并将治疗方案、心脏监护、脑电图(EEG)监测、是否行治疗性低温进行登记。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肌阵挛分为两组,依据EEG监测有无癫痫样电活动将肌阵挛组分为癫痫性肌阵挛组和非癫痫性肌阵挛组。肌阵挛组采用脑功能评价量表(CPC)评价出院存活患者神经预后,并据此分为肌阵挛预后良好和肌阵挛预后不良两个亚组。同时分析影响患者神经预后的因素。结果①CA后肌阵挛发生率为24.2%。②肌阵挛组患者室速/室颤(VT/VF)发生率明显低于无肌阵挛组(37.2%vs.60.7%,P〈0.01)。肌阵挛组CA绝对停止时间、自主循环恢复(ROSC)时间明显长于无肌阵挛组(分别为7.67±4.63vs.4.47±3.72,P〈0.01;26.2±15.2vs.20.5±15.0,P〈0.05)。且两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肌阵挛预后良好组患者VT,VF发生率明显高于肌阵挛预后不良组(62.5%vs.26.4%,P〈0.05)。肌阵挛预后良好组CA绝对停止时间、+ROSC时间明显短于肌阵挛预后不良组(分别为4.62±1.40vs.8.36±4.84,18.0±10.1vs.28.1±15.6,P均〈0.05)。且两组入院时GC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此外,肌阵挛预后良好组患荇平均年龄也明显低于肌阵挛预后不良组(57.4±10.7vs.64.9±12.7,P〈0.05)。④肌阵挛预后良好组任何癫痫样活动、周期性癫痫样放电发生率明鼹低于肌阵挛预后不良组(分别为37.5%vs.90%,0VS.56.7%,P均〈0.01),肌阵挛
杨小华郭敏李杨曹雯张立平牛宏涛罗延年李培杰高雪花关银
关键词:肌阵挛预后
依达拉奉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的发生情况,以及应用依达拉奉进行干预的效果及其可能机制。方法:3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组)、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组(CLP组)、小剂量依达拉奉治疗组(ED1组...
高雪花艾宇航董晨明
关键词:脓毒症心肌损伤氧化应激依达拉奉
文献传递
乳酸清除率联合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乳酸清除率联合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在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01—2016-06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内科ICU收治的10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012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指南》要求进行复苏,患者均分别于复苏前(0h)、复苏后6h测定桡动脉和颈内静脉血行血气分析,测定动脉血乳酸(Lac)、中心静脉二氧化碳分压(Pcv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计算乳酸清除率(LCR)、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PCO2)。纳入研究的患者根据入院后28d的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Lac、ScvO2、6hLCR及APCO2。根据液体复苏后6hLCR及△PCO2分为四组:A组LCR〈10%、△PCO2≥6mmHg;B组LCR≥10%、△PCO2≥6mmHg;C组LCR〈10%、△PCO2〈6mmHg;D组LCR10%、△PCO2〈6mmHg。比较组间患者ICU住院时间及28d病死率。结果与死亡组患者比较,存活组患者复苏6hLCR显著增大,△PCO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hLCR及△PCO2分为四组的患者组间比较显示,D组患者28d病死率最低,A组患者28d病死率最高,ICU住院时间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O联合6hLCR在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曹雯高雪花李培杰罗延年王雪婷连佛颜何囡囡关银
关键词:脓毒症休克乳酸清除率
神经源性肺水肿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7年
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是神经系统疾病常见并发症,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存在低诊问题。本文拟对NPE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其对预后和治疗的影响,以及是否可作为脑死亡器官捐献供体做一综述。
杨小华李杨曹雯张立平罗延年高雪花关银牛宏涛李培杰
关键词:肺水肿流行病学液体管理通气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的比值联合乳酸清除率指导脓毒症休克早期复苏治疗被引量:46
2018年
目的明确联合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的比值(Pcv—aCO2/Ca—cvO2)和乳酸清除率(LCR)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纳入自2013年3月至2017年5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2科收治的145例脓毒症休克患者。对所有脓毒症休克患者根据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方案进行复苏治疗,分别于复苏前(110)、复苏后6h(T6)同时行桡动脉和上腔静脉血气分析,计算Pcv—aCO2/Ca—cvO2、LCR。根据复苏后6hPcv—aCO2/Ca—cvO2和LCR将患者分为4组:A组为Per—aCO2/Ca—cvO2〉1.8和LCR〈30%;B组为Pcv—cCO2/Ca—cv02〉1.8和LCR≥30%;C组为Per—aC02/Ca—cvO2≤1.8和LCR〈30%;D组为Pcv—aCO2/Ca—cvO2≤1.8和LCR≥30%。比较4组患者复苏前后一般临床指标、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指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及28d病死率。Kaplan—Meier预测28d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组问差别,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指标对28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结果D组复苏后3d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均较A组低(t=-2.909、-3.630,均P〈0.05),ICU住院时间较A组短(t=-2.575,P=0.011),28d病死率较A组低(9.1%比40.0%,x2=3.124,P=0.011)。Kaplan—Meier生存分析,A组中位生存时间较其他三组短(x2=10.332,P=0.016);Log—rank两两比较,A组与D组的生存分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304,P=0.004)。Cox回归分析显示,复苏6h的Per—aCO2/Ca—cvO2(RR=3.888,95%CI:2.443~6.189,P〈0.001)和LCR(RR=0.073,95%CI:0.008~0.640,P=0.018)是28d病死率的预测因子。ROC分析显示,Pcv—aCO2/Ca—cvO2联合LCR曲线下面积(0.919,95%CI:0.862~0.958)高于Pcv—aCO2/Ca-cvO2(0.862,95%CI:0�
高雪花李培杰曹雯
关键词:脓毒症休克乳酸清除率
肾损伤分子1及胱抑素C对万古霉素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尿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及血胱抑素C(cystatin C)对万古霉素肾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1月一2015年12月入住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2科应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后是否发生肾损害分为肾损害组和非。肾损害组。分别留取用药前及用药后6、12、24、48 h的血液和尿液标本,测定标本中血肌酐、Cystatin C及尿KIM-1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lWe,AUC),比较尿KIM-1及血Cystatin C对万古霉素肾损害的早期诊断效能。结果289例患者中38例发生万古霉素肾损害,与非肾损害组相比,肾损害组患者血肌酐水平于用药后48 h升高,而血Cystatin C及尿KIM-1水平分别于用药后12 h和6 h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血Cystatin C及尿KIM-1对早期诊断万古霉素肾损害的AUC分别为0.868和0.922,95%可信区间分别为0.776-0.961和0.793-1.000。结论尿KIM-1及血CystatinC可作为万古霉素肾损害患者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其中尿KIM-1的诊断效能更高。
何囡囡曹雯罗延年李培杰高雪花关银李斌王雪婷
关键词:肾损伤分子1胱抑素C万古霉素肾损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