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洪月慧

作品数:11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卒中
  • 2篇带状疱疹
  • 2篇血性
  • 2篇中风
  • 2篇神经系统
  • 2篇糖原
  • 2篇糖原贮积病
  • 2篇缺血
  • 2篇卒中风险
  • 2篇疱疹
  • 2篇成人
  • 1篇带状疱疹病毒
  • 1篇带状疱疹病毒...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血症
  • 1篇炎症
  • 1篇炎症疾病
  • 1篇眼前黑影

机构

  • 11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赤峰市医院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11篇洪月慧
  • 7篇彭斌
  • 5篇关鸿志
  • 5篇崔丽英
  • 4篇朱以诚
  • 3篇姚明
  • 2篇冯逢
  • 2篇倪俊
  • 1篇周立新
  • 1篇戴毅
  • 1篇韩菲
  • 1篇金征宇
  • 1篇徐蔚海
  • 1篇黎波
  • 1篇宣磊
  • 1篇杨荫昌
  • 1篇王涛
  • 1篇高山
  • 1篇任海涛
  • 1篇曹剑

传媒

  • 2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英国医学杂志...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中华脑血管病...
  • 1篇罕见病研究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规范化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应用
崔丽英彭斌朱以诚倪俊周立新姚明金征宇高山韩菲翟菲菲洪月慧
该项目属于神经病学领域。缺血性脑卒中是中国成人死亡和致残的首要病因,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该研究团队在近十余年来针对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领域的重大问题,针对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措施的实际执...
关键词: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神经病学
糖原贮积病1型患者卒中风险的研究现状
糖原贮积症(GSD)为糖原代谢障碍导致糖原在肝脏、肌肉、肾脏等组织器官中贮积所致的一组遗传代谢性疾病,多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根据酶缺陷不同,至少可分为12型,以GSD1型最常见,为葡萄糖-6-磷酸酶缺陷所致,多婴儿或儿童...
洪月慧彭斌邱正庆
标准化救治体系在院内卒中管理中的应用--北京协和医院院内卒中急性期绿色通道救治1例报道被引量:2
2022年
院内卒中是指由于非卒中原因住院但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卒中,占所有急性卒中的4%~17%,其中缺血性卒中是院内卒中最常见的类型^([1])。院内卒中较之于社区卒中具有起病前全身情况差、合并症多、存在静脉溶栓禁忌比例高以及心源性栓塞比例高等特点^([2]);此外,院内卒中临床表现多样、混杂因素多,照护者的医学认知差异大,急性期识别和治疗时间长、再灌注治疗比例低、预后差^([3])。因此,建立标准化院内卒中急性期救治体系以及合理有效的防治策略十分必要。本文报告1例院内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绿色通道救治过程,总结经验并分析优化策略,供临床参考。
付瀚辉洪月慧沈东超张晓波曹剑王健成思航徐维锋东洁潘慧朱以诚倪俊
关键词:院内卒中缺血性卒中救治体系
成人癫痫的药物治疗
2016年
癫痫是一种严重的脑部疾病,并有可能危及生命。对于多数患者来说,一种或多种抗癫痫药物可有效控制临床症状。约2/3的成人新发癫痫经药物治疗或停药后无发作,然而其中约一半的患者可出现轻至中重度的副作用。癫痫患者的死亡风险、精神及躯体共病、抗癫痫药物副作用发生率均增加,特别是其中20%~30%经药物治疗仍不能完全控制发作(耐药性癫痫)的患者。新型抗癫痫药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如左乙拉西坦,其药物相互反应、超敏反应相比传统药物要少。但是,它们并不能降低耐药性癫痫的发生率,也不能预防高危患者(如脑外伤患者)发生癫痫。我们急需推动抗癫痫药物的发展,研制出更多能够有效治疗耐药性癫痫(包括灾难性癫痫在内)的药物。同时,我们还需要研制那些能够预防高危患者出现癫痫发作的“预防癫痫产生的药物”,以及控制那些因进展性疾病所造成的严重癫痫的“改变病程药物”。
洪月慧王全李亦林楠姚远
关键词:药物治疗癫痫成人
免疫抑制患者并发带状疱疹脑膜血管炎一例被引量:1
2020年
患者男性,64岁,退休教师。主因“肢体无力、尿便障碍1个月,突发意识障碍1.5 h”于2017年11月20日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急诊。患者1个月前出现左侧肢体无力、麻木,可行走,伴恶心、非喷射性呕吐,间断发热,最高体温38.5℃,无头痛、视物模糊、畏寒寒战。外院检查不详,诊断“脑梗死”,予阿司匹林0.1 g每日1次口服。患者左侧肢体无力加重,并出现尿潴留、便失禁,予以留置尿管,11月7日完善检查:头MRI示左侧颞极囊肿,左侧硬膜下积液(未见DWI);头MRA、胸及腰椎MRI未见明显异常。期间因间断血尿、发热停用阿司匹林,改用厄他培南抗感染。
洪月慧关鸿志黎波刘霜彭斌
关键词:左侧肢体无力厄他培南尿便障碍
左眼前黑影8个月 头痛1个月 视物模糊 耳鸣2周
2015年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19岁。主因左眼前黑影8个月,头痛1个月,视物模糊、耳鸣2周,于2015年1月30日入院。患者入院前8个月无明显诱因突发左眼前黑影,无头痛、视物模糊、眼红或眼痛,至当地医院眼科就诊。眼底镜检查显示,双眼视乳头水肿,左眼视乳头上方出血。视觉诱发电位(VEP)显示,双眼P100波潜伏期延长。头部CT显示,右侧颞叶蛛网膜囊肿,未见脑室扩大(图1)。
洪月慧姚明关鸿志侯波杨荫昌彭斌冯逢崔丽英
关键词:神经系统囊虫病病例报告
中枢神经系统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临床表型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病毒感染的常见病因,其临床表现多样,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转归,有助于早期识别,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方法回顾2014—2021年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诊治的11例中枢神经系统VZV感染病例,分析临床特点、预后,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结果男性7例(63.63%),女性4例(36.36%)。临床类型包括脑膜炎4例(36.36%),边缘性脑炎3例(27.27%),血管炎3例(27.27%),脊髓炎1例(9.09%),3例患者伴有皮肤带状疱疹(27.27%),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压力165(85,330)mmH2O,脑脊液白细胞数46(9,471)×106/L,脑脊液蛋白0.85(0.32,3.12)g/L,脑脊液葡萄糖3.0(2.5,4.0)mmol/L。治疗前、后mRS评分分别为3(1,5)分与0(0,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VZV的主要临床类型包括脑膜炎、边缘性脑炎,脑血管炎与脊髓炎等,其中以脑膜炎型预后良好,免疫抑制状态患者发生VZV脑血管炎的预后较差。脑脊液mNGS是中枢神经系统VZV感染重要的确诊实验。
赵雪晴柏琳关鸿志范思远洪月慧任海涛彭斌崔丽英
关键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脑膜炎边缘性脑炎
面向神经科医师的遗传学继续教育项目开发实施
2022年
目的探讨并实施针对神经科医师系统的、案例引导的线上互动培训课程,以提高其对罕见遗传病的诊疗水平。方法选择2021年1月—9月参加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神经遗传项目课程调查的医师。结合成人学习理论,应用Kern医学教育课程开发六步法,开发了神经科医生遗传学培训课程。根据参与医师学习课程时间分为3组,完成全部课程组(10.7 h组)、完成1/2以上课程组(5.3~10.7 h组)及完成1/2以下课程组(<5.3 h),并根据医师参加工作时间分为3组,包括:<10年组、10~20年组、>20年组。分析不同类别医师培训时间的获益差异,并收集其对课程设置的反馈量表,用于后续课程提升改进。结果共纳入医师54人。其中,完成全部课程17人(31.5%),完成1/2以上课程29人(53.7%),完成1/2以下课程8人(14.8%);3组间自评提高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341,P=0.002);两两比较结果显示,<5.3 h组的自评提高分数低于10.7 h组(P=0.007),<5.3 h组的自评提高分数亦低于5.3~10.7 h组(P=0.002)。参加工作时间<10年组33人(61.1%),10~20年组16人(29.6%),>20年组5人(9.3%)。参加工作时间与参与课程时间无相关性(rs=0.113,P=0.418)。54人(100.0%)认为有中等程度以上帮助(≥3分)。多数医师(>90%)对课程设置评价较好。结论以案例为引导、缩短课程时间制作的神经遗传继续教育项目,有助于神经科医师提高罕见遗传病例的诊疗水平。
柳青林楠张梦雨洪月慧魏妍平戴毅关鸿志徐蔚海崔丽英朱以诚
关键词:成人学习理论继续教育
二氟尼柳治疗家族性淀粉样多发神经病1例
<正>目的家族性淀粉样多发神经病(FAP)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进行性致死性周围神经病,多由变异型转甲状腺素(TTR)聚集所致。二氟尼柳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可稳定TTR四聚体,活体外试验表明二氟尼柳可防止淀粉样纤维形成。...
洪月慧金丽日关鸿志彭斌崔丽英
文献传递
糖原贮积病1型患者卒中风险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
2015年
糖原贮积病(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为糖原代谢障碍导致糖原在肝脏、肌肉、肾脏等组织器官中贮积所致的一组遗传代谢性疾病,根据酶缺陷不同,至少可分为12型,以GSD1型最常见,GSD1早期可继发显著的高脂血症,随年龄增长可能出现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等远期并发症,这些均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可能增加卒中风险。本文依据GSD1合并卒中的病例报告,探讨GSD1卒中发生的相关机制,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一认为GSD1患者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卒中的高危人群;其二认为GSD1有显著高脂血症而卒中发病率小,可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本文从以上两方面分别阐述。
洪月慧彭斌邱正庆
关键词: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卒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