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过敏
  • 3篇过敏性
  • 2篇动脉
  • 2篇性疾病
  • 2篇哮喘
  • 2篇疗效
  • 2篇煤工
  • 2篇煤工尘肺
  • 2篇呼吸道过敏
  • 2篇呼吸道过敏性...
  • 2篇过敏性疾病
  • 2篇肺动脉
  • 2篇肺炎
  • 2篇安全性
  • 2篇鼻炎
  • 2篇尘肺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炎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动脉血

机构

  • 10篇北京京煤集团...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刘敏
  • 6篇余春晓
  • 4篇张建红
  • 3篇薛大鹏
  • 2篇朱月香
  • 1篇杨媛华
  • 1篇陈亮
  • 1篇李健
  • 1篇张莹莹
  • 1篇高盼

传媒

  • 2篇中华临床免疫...
  • 1篇首都医药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世界复合医学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抗菌药物治疗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成本-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对比两种抗菌药物治疗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疗效及成本差异,从药物经济学角度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127例成人CAP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采用头孢噻肟/舒巴坦治疗,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成本-效果比值(C/E),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0.79%,与对照组的92.16%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C/E为36.47,优于对照组的61.1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与对照组的3.9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噻肟/舒巴坦是用于治疗成人CAP最经济有效的方案。
陈亮张建红化静刘敏逯震芳李健
关键词:抗菌药物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药物经济学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阻肺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研究对慢阻肺患者实施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入的84例慢阻肺患者纳入该次实验,根据病历单双号分为单药组42例(噻托溴铵治疗)和联合组42例(沙美特罗替卡松+噻托溴铵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肺功能、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7.62%高于单药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0,P=0.034);治疗前两组FEV1、FVC以及P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V1、FVC以及PEF水平均升高,但联合组比单药组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3、4.152、2.439,P<0.05);联合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7.14%(3/42)与单药组的4.76%(2/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6,P=0.477)。结论对慢阻肺患者实施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利于提升患者肺功能,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治疗期间较为安全。
刘敏余春晓化静张建红
关键词:慢阻肺噻托溴铵沙美特罗替卡松疗效安全性
集群免疫治疗应用于变应性鼻炎的安全性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评价集群免疫治疗在中国人中应用的安全性,为推广集群免疫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招募变应性鼻炎伴或不伴哮喘患者20例,予以集群免疫治疗,观察记录剂量递增期的不良反应,分析发生全身过敏反应的危险因素。结果全身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按患者人数计算为25%(5/20),按注射次数计算为2.1%(5/240),5次全身反应中3次分级为轻度,2次为中度,无严重全身反应。发生全身过敏反应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较轻,并发哮喘,多种类变应原尤其是花粉变应原混合免疫治疗。结论集群免疫治疗适用于中国人过敏性鼻炎患者,相关全身过敏反应发生率较低。明确引起全身过敏反应的危险因素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集群免疫治疗的安全性。
李丽莎杨冬明关凯余春晓刘敏朱月香
关键词:安全性变应性鼻炎全身过敏反应
动态肺功能检查在呼吸道过敏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动态肺功能检查在呼吸道过敏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为其临床应用与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6月1日至2017年8月15日进行动态肺功能检查的4例病例,分别从支气管哮喘诊断及鉴别诊断、哮喘管理、皮下免疫治疗前、后的评估等角度分享动态肺功能在临床应用中的经验。结果通过两周动态肺功能检查,病例1患者最大呼气流速(PEF)日变异率多次大于10%,结合其在同时间有喘息发作,诊断为哮喘;病例2哮喘患者用药后监测其PEF值及变异率判断其病情未缓解,指导其后续用药;病例3哮喘患者拟行皮下免疫治疗,两周动态肺功能监测结果显示PEF日变异率多在10%以下,结合临床症状,判断其适合行皮下免疫治疗;病例4患者有发作性气短,两周动态肺功能监测结果显示其PEF日变异率、周变异率均正常,除外哮喘。结论动态肺功能检查通过监测患者的PEF日变异率、周变异率,并结合患者症状,在支气管哮喘诊断、鉴别诊断、用药管理、皮下免疫治疗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张莹莹刘敏余春晓杨冬明董友玲杨媛华
关键词:肺功能哮喘
煤工尘肺合并肺心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参麦应用的效果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煤工尘肺合并肺心病的临床特点并观察给予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煤工尘肺合并肺心病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对照组(50例):采用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50例):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就组间疗效数据展开对比。结果治疗组煤工尘肺合并肺心病患者治疗总有效(96.00%)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06,P=0.004<0.05)。结论煤工尘肺合并肺心病患者呈现出体征不典型、临床症状不典型、病情重、病情长、易发感染以及并发症多等系列特点,并且患者表现出肺性脑病、呼吸衰竭、水电解质紊乱、肺栓塞以及预后不良等疾病概率较为显著,治疗期间,参麦注射液的有效应用,可实现煤工尘肺合并肺心病患者疗效增强,最终实现煤工尘肺合并肺心病患者的有效预后。
刘敏余春晓化静张建红
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1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61例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诊断,统计本组患者肺动脉或分支栓塞的检出率,观察本组患者的CT表现。结果:结合其他影像学诊断方法进行诊断,本组61例患者累计出现201支肺动脉或分支栓塞,多层螺旋CT诊断的肺动脉或分支栓塞检出率为94.03%。多层螺旋CT影像学资料显示本组患者中,60例患者有明显的肺动脉栓塞直接征象(肺动脉内充盈缺损),1例患者无明显的肺动脉栓塞直接征象,54例患者有明显的间接征象(“马赛克征”、支气管动脉扩张、肺动脉高压等),诊断准确率为96.72%。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无创、操作简单、能够直接显示肺实质情况,图像资料清晰,诊断准确率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薛大鹏唐鸿渠刘敏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多层螺旋CT准确率
过敏性鼻炎集群皮下注射免疫治疗二例被引量:3
2019年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高达25%~35%,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健康问题,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不良影响,并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1]。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可能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现,有20~50%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会发展为过敏性哮喘[2],未控制的喘息和憋气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过敏性鼻炎/哮喘的治疗分为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对症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口服抗组胺药,鼻喷/吸入糖皮质激素,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严重时患者还需口服或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
朱月香李丽莎杨冬明刘敏关凯余春晓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吸入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ALLERGIC对因治疗
肺炎合并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一例
2011年
1、病历摘要 患者男,74岁,主因“间断发热伴咳、喘加重半月,加重1天”,于2010年3月16日入院。患者半月前曾因“咳喘伴发热”就诊某医院输液治疗(头孢米诺、喘定、甲强龙静点)4天,后未再有发热。但咳喘症状仍较重,后转至上级医院,当天患者出现烦躁、多动、谵妄,镇静治疗后缓解,未系统诊治,即要求出院。
刘敏薛大鹏余春晓
关键词:肺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误诊
北京某医院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过敏原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过敏原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1年1月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收治的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64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吸入性及食物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患者过敏原情况。结果:不同性别患者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1~60岁患者过敏原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过敏292人次,中度过敏182人次,重度过敏21人次。所有过敏原中phad阳性率最高。结论: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过敏原整体阳性率偏低,年龄对过敏原导致的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有一定影响,需拟定针对性预防措施,以减少过敏反应发生。
石金凤杨冬明高盼刘敏张建红化静
关键词:呼吸道过敏性疾病
煤工尘肺合并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CT影像学探讨
2020年
目的研究煤工尘肺合并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遵照回顾性分析法选择该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纳入的83例煤工尘肺合并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别给予CT检查,分析所有实验对象的检查结果。结果所有实验对象经过CT检查后,结果发现其病变范围存在2个肺叶以下有12例(14.46%),3个肺叶及以上有18例(21.69%),全部肺叶有53例(63.86%)。所有实验对象均接受检查后发现,其中中心型充盈缺损有33例,约占39.76%;偏心型充盈缺损有21例,约占25.30%;混合型充盈缺损有13例,约占15.66%;完全闭塞型充盈缺损有16例,约占19.28%。结论 CT影像学检查运用于煤工尘肺合并肺动脉血栓栓塞症中效果显著,能够准确区分疾病,成为疾病主要的诊断方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薛大鹏刘敏
关键词:影像学煤工尘肺CT检查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